一、风温肺热病[西医诊断:①化脓性肺炎(败血症);②克雷伯肺炎(败血症)]
石某某,女,56岁,初诊:2003年6月15日。
患者于2003年5月30日晚,突发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胸闷、咳嗽,当地医疗站以抗生素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非但无效,反症状加重,发热不退,咳黄稠黏痰,频繁呕吐胃内容物。于6月4日某医院以急性支气管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非典型肺炎”可疑病例收住院治疗。经省级专家会诊,排除“非典”。经X光胸片、CT扫描、血、痰多项检查诊断为:①化脓性肺炎、败血症?②克雷伯肺炎、败血症?给患者以抗感染、平喘止咳、输氧、维持电解质平衡及诊断性抗结核治疗10天,疗效不显,病情日渐加重,告病危。建议转省级医院治疗,患者拒绝转诊。由家属搀扶前来求助中医药治疗。刻诊:精神疲惫,少气懒言,咳嗽,胸闷,气喘,短气不足以息,咳黄白稠痰,纳呆食少,时时呕恶,口干欲饮,大便5日未行,尿黄赤涩,舌红,苔白干燥上覆黄薄苔,脉细数。证属风温肺热证。
拟用:沙参、芦根、冬瓜仁、苡仁各20g,桃仁、丹皮、麦冬各10g,葶苈子、瓜蒌皮15g,生石膏30g,红枣10枚。日1剂,分两次煎服,连服3剂,热减,咳轻,大便每日1次,成形干燥,舌红苔干燥。宗前方随证加减共服20剂,发热、喘咳等证消失,唯病后气阴不足、头昏、心悸、肢软乏力、纳呆食少,拟用沙参麦门冬汤加黄芪、白术、麦芽调理半月,日渐康复。2008年6月随访,除病后耳闭外,一切正常。
【按】章虚谷云:“风温者,四时皆有,而春令为多。以温暖之候,感虚邪贼风,遂成风温”。本案虽时值初夏,仍为风温邪毒,侵袭所致。“人身之中,肺主卫,又胃为卫之本,是以风温外薄,肺胃内应,风温内袭,肺胃受病”(陈平伯《外感温病篇》)。石某为风温邪毒侵袭肺卫,化热入里,顺传于胃,痰热壅肺,热结阳明,耗津伤气。方用千金苇茎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加石膏、沙参、麦冬共奏清肺胃之热,养阴生津,宣肺化痰,平喘止咳。药后邪热清,痰浊化,肺气宣,正气渐复,邪气渐退,而病渐愈。故业中医者,必须依据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去认识疾病,辨证施治,只要方药对症,不管是慢性病还是危急重症,均有较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