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防烧伤感染利器

防烧伤感染利器

时间:2022-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国内调查分析,在大面积烧伤病人中,由于该菌感染引起的脓毒败血症,死亡率高达80%以上,因而应用免疫学方法防治绿脓杆菌感染具有现实意义。1984年,中国著名微生物学家陈廷祚研制成功冻干绿脓杆菌免疫血浆,为防治烧伤绿脓杆菌感染提供了有效手段。冻干绿脓杆菌免疫人血浆,用于绿脓杆菌易感者的预防和绿脓杆菌感染的治疗,如烧伤、创伤、手术后以及呼吸道、尿路等绿脓杆菌感染的预防及治疗,亦可作冻干健康人血浆用。

防烧伤感染利器
——陈廷祚制成冻干绿脓杆菌免疫血浆

一、挑战绿脓杆菌

我们先来认识一种病菌,绿脓杆菌,或称铜绿色假单胞菌,是一种致病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伤口感染较常见的一种细菌。能引起化脓性病变。感染后因脓汁和渗出液等病料呈绿色,故名。绿脓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20世纪80年代,绿脓杆菌感染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是该菌对消毒剂适应性强,随着各种诊疗器械的广泛使用,其感染率增多;二是该菌对许多抗生素耐药,病人感染绿脓杆菌后,抗生素医治无效,易引起脓毒败血症,死亡率甚高。据国内调查分析,在大面积烧伤病人中,由于该菌感染引起的脓毒败血症,死亡率高达80%以上,因而应用免疫学方法防治绿脓杆菌感染具有现实意义。

1984年,中国著名微生物学家陈廷祚研制成功冻干绿脓杆菌免疫血浆,为防治烧伤绿脓杆菌感染提供了有效手段。冻干绿脓杆菌免疫人血浆,用于绿脓杆菌易感者的预防和绿脓杆菌感染的治疗,如烧伤、创伤、手术后以及呼吸道、尿路等绿脓杆菌感染的预防及治疗,亦可作冻干健康人血浆用。

该成果获得1984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陈廷祚其人

陈廷祚,生物制品专家。1917年10月出生于江苏盐城,194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46年,在学业上一帆风顺的陈廷祚参加全国留学生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国际上颇负盛名的丹麦国家血清研究所,专习微生物学和生物制品制造和检定。

新中国成立后,陈廷祚应邀回国,到了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在大连的科研生涯中,陈廷祚的多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认可。在抗美援朝期间,为满足前方部队的急需,陈廷祚兼管大量抗霉素浓缩提纯并制作为成品的工作,与此同时,为抵抗美国对进口物资的海上封锁,他还研制成功塞兹式除菌过滤板,及时完成了抗霉素生产任务。

在大连生活8年之后,陈廷祚迁到成都,因“反右运动”的牵连,他不再管行政事务工作,只专心从事研究和指导有关钩端螺旋体、伤寒杆菌、变形链球菌和破伤风杆菌霉素类霉素等方面的研究,先后获得卫生部多个奖项。

三、破解温江特大瘟疫“密码”

1958年夏收期间,四川温江地区的农村爆发了一次史无前例、原因不明的特大瘟疫。在一夜间,集体下田收割稻草的青壮年突然病倒,高烧咳嗽,致肺大出血死亡。一度惊动了中南海。疫情发生两三个月后,各方仍束手无策。到8月中旬,疫情发展到了高峰,但对这场疫病的病原学探索仍然不明。

在危急时刻,细菌专家陈廷祚出马,他首先确定了病原体是钩端螺旋体,并且作出了明确无误的血清学诊断。

光有诊断不行,还要证明。8月15日,他提出看法的第二天,研究所领导派人送来疫区12例患者的全血样本,要求尽快进行检验,找出病原。陈廷祚顶着各方压力,在8月16日第一次获得了阳性血清学实验结果,紧接着又在8月27日和9月3日分别获得了动物接种实验和直接培养实验的阳性结果。9月3日,经同行评议讨论并由领导作出决定,确认了这次疫情是钩体病引发的特大流行,并最终找到了有效的防控措施,挽救了大批患病农民的生命。

之后,这起典型案例被载入了中国医学史册。

但这并不是陈廷祚生物研究生涯的终点。

四、为生物研究奉献一生

继1984年冻干绿脓杆菌免疫血浆研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后,陈廷祚1989年又研制成功绿脓杆菌20型国际分型血清,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担任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主任技师、副所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四届理事、四川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1992年,陈廷祚离休了,但他学习和研究的脚步并没有停下。陈廷祚在90岁的时候,发表了最后一篇学术论文。当2003年SARS在我国横行时,作为著名的微生物专家,他7次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所属的《中国医药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典型肺炎防治小组”提出建议,为我国SARS的防治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