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皮亚杰认为这个过程是通过适应来完成的,适应即个体应付环境的能力。皮亚杰将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丰富了护理人员对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理解,对于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化护理奠定了深厚基础。

4.3.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年)是瑞士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他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详细观察,提出了有关儿童思维、推理和问题解决的理论,即他的认知发展学说(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智力发展,从广义上讲,除了个体的智力以外,还包括个体的感知觉、记忆、思维、推理和语言使用等能力的发展。

他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并不是由教师或父母传授给儿童的,而是通过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将简单的概念集合成较复杂概念来完成的,即认知发展是儿童通过他自己的活动主动发现与积极形成的过程。皮亚杰认为这个过程是通过适应来完成的,适应即个体应付环境的能力。认知的适应有两大基本类型:同化和调适,同化是指将事物的改变合并到个人已知的认知体系内,而调适则是指改变个体目前已知的认知功能去适应新的情况。皮亚杰将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感觉运动期(0~2岁)感觉运动期是婴幼儿思维的萌芽,此期思维的特点是婴幼儿通过感觉和运动,如吸吮、观看和抓握等来认识周围的世界。

知识链接

充满智慧的手

在全身206块骨骼中,1只手占了27块,约占骨骼总数的1/8,而1只手的体积却只有全身体积的1/120左右。可见,手的结构比其他部位要复杂得多,结构的复杂和精细使它具备了无与伦比的精巧性。

儿童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认为,有两样东西和人的智慧紧密相关:舌与手。婴儿出生时第一个能运动的器官就是口,婴儿就用这个他仅能支配的器官认识了手——吃手。当婴儿第一次将他的小手放入口中时,可以想象肯定会有“开天辟地”般的惊喜,一旦他有了第一次的体验以后,他就会不停地把手往嘴里放,这种不断的动作产生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反复进行就能产生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就产生了智力,皮亚杰称之为“智力的萌芽”。

当幼儿第一次有意识地向外界物体伸出他的手时,他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当儿童能自由使用他的手时,手就成了智慧的工具。

(2)前运思期(2~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发展开始使用语言等符号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但思维尚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思考方式固定,注意力集中于所见的单一事物上,感知局限。

此期,儿童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将自我与外部很好地区别,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认识及适应外部世界。观察事物时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不能持久和分类,不能用概念反映事物间的联系。

(3)具体运思期(7~11岁)此期儿童脱离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开始同时考虑问题的多个方面,以更广的角度看待周围事物。看世界也较客观和实际,且能以他人的角度来看世界,初步理解和掌握了社会道德原则的实质。具有了时空概念,不但能判断距离的远近,还能同时想到过去,现在及将来。开始具有了逻辑思维能力,但逻辑思维是建立在所观察或接触到的具体事物上,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4)形式运思期(11岁以后)此期思维迅速发展,进入纯粹抽象和假设的领域。他们能单独在心中整理自己的思想,并能按所有的可能性作演绎、推理。此时,青年人还能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与他人建立相互关系,并能理解各种抽象的原则,如正义、自由、博爱等,能按照一定的准则评价自己的品质和能力,道德意识在行为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被护理工作者广泛应用在对儿童的教育及与儿童的沟通上,如在儿童教育方面提倡启发式教学,为儿童设定具体问题让其自己去解决,避免灌输式教学,在与儿童沟通时应注意避免使用抽象难懂的词句,从而达到有效地沟通。

重点回顾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丰富了护理人员对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理解,对于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化护理奠定了深厚基础。

本章小结

护理人员照顾的对象是人,又称为护理对象。人是一个整体,这个完整的个体包含了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各个方面,这个完整的个体有维持生存最低限度的各种基本需求;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社会发展特点;面对压力,其适应水平和应对机制各有差异。作为护理人员,如何根据患者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对于患者所面对的压力源和未满足的基本需要给予帮助和正确的指导,在本章中得到了简明扼要的诠释。

思考练习

一、填空题

1.   提出了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

2.“现代心理学之父”   对于人格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性心理发展学说。

3.在席尔的压力适应学说中,个体的压力适应过程包括紧张期、   和耗竭期。

二、单项选择题

1.“渴望与别人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人的(  )。

A.生理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爱与归属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认为本我奉行的原则是(  )。

A.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道德原则   D.审美原则

3.解决信任和不信任的矛盾冲突是(  )的发展任务。

A.学龄前期   B.学龄期     C.青春期    D.婴儿期

4.关于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描述正确的是(  )。

A.人格的发育分为五个阶段

B.任何一个时期的人格发展顺利与否都会影响到下一期的人格发展

C.并不是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问题需要解决

D.任何一个阶段身心发展的顺利与否与其前后各期的发展关系并不密切

三、多项选择题

1.(  )属于生理性需要。

A.氧气    B.机体电解质    C.排泄

D.水分    E.爱与归属

2.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应对压力的正确做法是(  )。

A.鼓励患者通过各种方式宣泄心理压力

B.动员患者家属多给予支持

C.教给患者一些深呼吸的技巧

D.协助患者回避矛盾

E.鼓励患者讨论有关感受

3.护理人员工作中常见的压力源有(  )。

A.工作环境不良   B.工作紧张   C.工作负荷重

D.人际关系复杂   E.工作有风险性

四、简答题

1.简述人类基本需要理论的不同层次及各层次间的关系。

2.分析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的不同时期及特点。

3.简述住院患者及护理人员工作中常见的压力源。

五、案例分析题

1.患者,男,3岁,在家不慎被开水烫伤胸、腹、背及双下肢,面积为53%,均为深Ⅱ度。曾在乡卫生院救治,因感染严重,于发病后16 d转入省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9.6℃,脉搏120次/min,呼吸28次/min,创面严重感染,脓性分泌物多。问:①患儿有哪些基本需要,目前应重点评估哪些基本需要?②护理人员应该如何运用护理程序来满足患儿的这些需要?③根据成长与发展理论,患儿目前有什么心理及认知特点?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2.患者,男,49岁,公司经理。心前区剧烈疼痛12h,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监护病房,患者主诉心前区持续疼痛,向左肩放射,伴恶心、呕吐。体温36.8℃,脉搏90次/min,血压16/9.3kPa(120/70mmHg),护理人员了解到患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近日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失眠,入院后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担忧、紧张,患者家庭关系和睦,经济状况良好。请分析:①患者存在哪些压力源?②作为护理人员,如何帮助患者应对压力?

(徐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