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供血不足和一过性脑缺血

脑供血不足和一过性脑缺血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应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一过性脑缺血的特点。一过性脑缺血是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信号,一般认为,一过性脑缺血的发作是一种可恢复的脑血管病。因此,迅速控制一过性脑缺血的频繁发作,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是治疗本病的主要原则。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③血液黏稠度增高。治疗组60例中有2例为颈内动脉系统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脑供血不足 多由于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和脑血管痉挛,管腔显著缩小、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其发病的诱因最常见的是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吸烟、过度饮酒,也可由颈椎病、急速的头部转动诱发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供血不足,高血压、高黏血症等都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临床表现:头痛、头晕、眼花、视物旋转模糊、行走不稳、睡眠不佳、多梦耳鸣、听力下降,有时暴发某些神经系统局限体征,如偏瘫、失语、偏盲、半身感觉障碍等,数分钟或稍长时间内又迅速恢复,这些都是脑血管痉挛的表现。

(2)临床常用的药物:尼莫地平、氟桂利嗪、尼麦角林、双氢麦角碱以及维脑路通、维生素E等扩张、软化血管药物。另外,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应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3)高电位治疗:湖南省人民医院张德元报道用高电位电子笔点穴治疗老年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00例,另100例作为对照,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7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脑血流速度的变化。两组治疗前均做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明确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00例高电位治疗组,患者静坐于高电位治疗仪上,输入9000V高压,治疗10min后,用高电位电子笔点刺百会、大椎、风池(双)、前谷(双)、后溪(双)等穴,每穴点刺6~10s,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治疗结果:治疗组200例,痊愈106例,好转90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100例,痊愈34例,好转5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1%,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脑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

人体在高电位治疗仪作用下,血流速度增快,供血量增多,则改变细胞营养,加强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功能。高电位电子笔点穴能疏通经络,调节经络平衡,通畅气血。血流加快,则能活血化瘀,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恢复脑血管血液供应,从而达到了祛风、除湿、出汗、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故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2.一过性脑缺血 又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有人称这为“小卒中”,它是指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的供血不足。

(1)一过性脑缺血的特点。①短暂性:几秒到几小时不等,但一般不超过24h,便会自行缓解;②反复性:发生多次反复,但没有规律,有时一日数次,有时1~2年才发作1次。

(2)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阵发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一般不伴有耳鸣;③可出现复视,发音困难,吞咽困难,交叉性或双侧性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甚至出现单侧瘫或偏瘫,有共济失调;④皮质性盲,视野缺损;⑤猝倒发作,但不伴意识丧失;⑥24h完全恢复。

(3)一过性脑缺血是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信号,一般认为,一过性脑缺血的发作是一种可恢复的脑血管病。临床检查无明显的器质性损害征象,但经CT和磁共振检查,可发现这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腔隙性脑梗死,症状有轻有重,次数由少到多,据统计有1/3的病人发展为脑卒中。因此,迅速控制一过性脑缺血的频繁发作,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是治疗本病的主要原则。

(4)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①动脉痉挛:由于高血压,促进了小动脉痉挛,持续的小动脉痉挛会使脑小动脉血流量减少,造成缺氧,促使微栓子的形成。②微栓塞:脑动脉硬化的斑块发生溃疡时破碎散落到脑血液中,即形成微栓子。这种微栓子流到脑的小动脉中,便使血流受阻,局部脑组织缺血,这种微栓子可以由于酶的作用而分解,再由于血流的冲击,使微栓子流向动脉的末梢而恢复血流供应,此时症状可消失。但微栓子还可以多次形成,并多次被分解,故临床出现反复发作的症状。③血液黏稠度增高。④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⑤心功能障碍。⑥高脂血症。

(5)高电位治疗:湖南省人民医院张德元等报道用高电位治疗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其中60例为治疗组,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60例中有2例为颈内动脉系统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照组40例中有9例为颈内动脉系统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1例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组治疗方法:用高电位治疗,患者坐在特制的椅子上10~20min,输入9000V高压静电,然后将高电位电子笔点触百会、四神聪、头维(双)、上星、率谷(双)、风池(双)、风府(双)、睛明(双)、翳风(双)、攒竹(双)、人中、玉枕、百劳、大椎、心俞(双)、脾俞(双)、肾俞(双)、足三里(双)、阳陵泉(双)、太溪(双)、商阳(双)、二间(双)、三间(双)、合谷(双)、内关(双)、悬钟(双)、少泽(双)等穴。每穴点刺10~15s,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丹参注射液16ml,静脉滴入,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前后症状控制情况,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扫描(TCD),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情况,具体变化见表12-14。

表12-14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T、APTT、FIB的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本组患者随访1~1.5年(平均1年)。治疗组60例中44例基本痊愈(未出现2次发作),占73.3%;11例显效,占18.3%;另5例出现2次以上发作,占8.3%。

高电位电子笔循经点穴能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状况,解除颅内血管痉挛,血管管径扩大,血管阻力降低,血流速度向正常转换。以上结果显示高电位电子笔循经点穴有类似降纤酶的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降纤酶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纤维蛋白酶,有促进纤溶作用,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和缩短球蛋白的溶解时间,故抗栓作用强,可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黏度,改善脑微循环状态,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维蛋白酶降解,减弱纤维蛋白原对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桥联作用,从而抑制血液有形成分聚集,减少血液高凝和高黏滞状态)。

3.颈椎引起的脑供血不足 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可以压迫椎动脉而引起的脑供血不足,这类病人均会出现头晕、头痛、眼胀、颈部不适,在头部转动时可出现短暂的眩晕,还可以出现耳鸣、健忘、心悸,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甚至猝倒。

这些病人颈椎X线检查均有骨质增生,进行脑血流图(TCD)或局部脑血流图检查(r-CBF)均可以发现血流量增快或减慢。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林云平用高电位治疗仪治疗颈部眩晕32例,病人静坐治疗,配合高电位电子笔,高电位治疗仪治疗15~60min,而电子笔治疗1~2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6个疗程。

治疗结果:32例中有11例显效,16例好转,5例无效,其中显效率为34%,有效率为84%。

32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TCD和r-CBF检查,测量颈总动脉每搏量(Sr)、每分钟输出量(CO)、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治疗后其血流量均有显著增加(表12-15),P<0.01。

表12-15 治疗前后颈总动脉血流量变化

(续 表)

湖北吕新云报道用高电位治疗加上牵引治疗颈部眩晕112例,收到良好效果,而对照组30例,采用当归、丹参、黄芪注射穴位。

这些病人颈部X线检查均有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等,脑血流图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治疗组采用高电位治疗,同时采用随机电子笔刺激穴位(风池、太阳、夹脊、风府、足三里等),加上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可使椎间隙增大,缓解神经压迫,消除水肿,改善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

高电位治疗,由于电场的刺激,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血液供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表12-16),达到治疗目的。

表12-16 临床治疗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