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干潜经验

杨干潜经验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寒痹 诊断:内经谓“南方生热”,故此证广州较少。随症加减,本方以薏苡仁、大豆卷、防己为主药,注意孕妇勿用薏苡仁、滑石、半夏,改用茯苓、泽泻之流。疼痛甚可用针刺疗法,简便者可以用热水毛巾敷或口服延胡制剂暂止。杨氏行医24年有余,用此方治痹证获得满意效果。[杨干潜.痹证经验述要——附八类方药.广州医药,1987:41]

杨氏据前人经验及自己临床实践,将痹证分八类,并处方药。

1.风痹 诊断: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风者善行而数变),多为初起(风者百病之长),可兼见恶风、脉浮。治疗:祛风通络。因风邪多为兼夹,每分风热、风寒而治,风热者舌红肢热,风寒者舌淡肢寒。风热痹宜选用:杭菊花6g,忍冬藤10g,钩藤6g,桑枝30g,秦艽6g,葛根10g。风寒痹宜选用:独活5g,石楠藤6g,桂枝6g,细辛4g。又不论寒热,痛甚者常加威灵仙6g,或入地金牛9g以止痛。注意加衣避风。

2.寒痹 诊断:内经谓“南方生热”,故此证广州较少。症见肢体关节酸痛,遇寒痛增,得暖则减,痛处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口淡不苦,舌淡红,苔白润,脉弦紧。治疗:散寒止痛,可服乌头桂枝汤,制川乌8g,蜜糖冲一匙,桂枝8g,白芍8g,生姜4片,炙草6g,大枣5个擘,清水3碗,煎至1碗,温服。外洗用桂枝30g,豨莶草30g,以水一大煲煎30分钟,乘热薰浸或毛巾蘸敷痛处。注意保暖。

3.湿痹 诊断:肢体关节疼痛重着,肿胀(足肿者肯定为湿),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治疗:除湿通络。湿热痹(足肿痛,口苦苔黄)用中焦宣痹汤:蚕沙6g,杏仁6g,生薏苡仁30g,滑石15g,栀子6g,防己6g,大豆卷30g,制半夏6g,连翘8g。随症加减,本方以薏苡仁、大豆卷、防己为主药,注意孕妇勿用薏苡仁、滑石、半夏,改用茯苓泽泻之流。兼口干可用川木瓜9g,外洗以三妙散为主:苍术30g,黄柏30g,牛膝30g,茶仔头30g。寒湿痹(足肿痛,口淡舌润),可用《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芍8g,生姜5片,知母6g,防风8g,白术9g,桂枝8g,熟附子9g,麻黄5g,炙甘草5g,水煎服。

4.热痹 诊断: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恶热、发热,口渴、心烦,苔黄燥,脉弦数。治疗:清热通络。白虎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生石膏20g,知母8g,甘草5g,白芍10g,白茅根30g,茵陈9g,桑枝30g,忍冬藤10g,枳实8g,水煎服。(孕妇不用白茅根、枳实)。另可用四黄膏(黄柏、黄连、黄芩、大黄)蜜调敷。

5.血虚痹 诊断:肢体关节或腰部疼痛日久,重着酸麻,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口淡头晕,唇舌色淡,苔白润,脉弦细。治疗:养血通痹。宜服独活寄生汤,独活5g,桑寄生6g,秦艽6g,防风5g,细辛4g,川芎5g,当归9g,熟地黄12g,白芍9g,桂枝6g,茯苓12g,杜仲6g,党参12g,炙甘草5g,怀牛膝9g。

6.痰湿痹 诊断:臂足酸痛,痰多或咳,或形体肥胖,舌体胖,舌苔滑,脉滑。治疗:除痰湿、通痹阻。指迷茯苓丸加减:茯苓5g,枳实9g,制半夏9g,石菖蒲5g,郁金6g,生薏苡仁12g,萆薢12g,大便闭者加玄明粉9g冲服。

7.瘀痹 诊断:痹证日久,或因外伤而起,关节肿大变形,顽固疼痛,痛有定处,入夜加甚,或有瘀斑,舌瘀脉涩。治疗:去瘀通痹。元气未虚,质尚好的可用身痛逐瘀汤加减:牛膝9g,地龙6g,秦艽6g,川芎5g,当归8g,香附6g,甘草5g,桃仁5g,红花5g,五灵脂6g,田七末1g冲服,若体质已虚宜先扶正,用甘麦大枣汤、柏子仁丸或养肝饮(见后)。

8.阴虚久痹 上述几型痹证的治疗目前已不成问题,唯独阴虚久痹型是最多见而又少人提及。诊断:肢体疼痛乏力日久,祛风湿去瘀、中西药类未效,食寐俱废,甚至瘫痪。舌红瘦,脉弦细。治疗:养阴通痹,养肝饮主之(自拟经验方)。组成:酸枣仁12g,茯苓12g,生麦芽12g,知母5g,甘草5g,茉莉花干冲5g,菟丝子12g,玉竹12g,莲须5g,加入地金牛9g,络石藤6g。方解详见1985年第4期《新中医》。

另可多饮水鱼汤。并以墨旱莲60g、豨莶草30g煎水外洗。疼痛甚可用针刺疗法,简便者可以用热水毛巾敷或口服延胡制剂暂止。

须要区别的是独活桑寄生汤证用于血虚寒痹,其舌淡润故用细辛;养肝饮用于阴虚热痹,其舌红瘦,故用知母,一般医者对阴虚证多用六味地黄汤,但此方呆脾,实为慢性病之大忌;而杨氏用养肝饮中之麦芽(经孕妇女改用谷芽)则运化不失,执中央以灌四旁。

杨氏行医24年有余,用此方治痹证获得满意效果。[杨干潜.痹证经验述要——附八类方药.广州医药,1987(2):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