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头痛艾灸治疗

头痛艾灸治疗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头痛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大椎疏经活络,通气行血,使头部经络之气“通则不痛”。可酌情采用隔姜灸或艾条灸。在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头痛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按辨证论治可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按照头痛的部位辨证归经,前额痛为阳明头痛,侧头痛为少阳头痛,后枕痛为太阳头痛,颠顶痛为厥阴头痛。治以通经活络止痛,辨证取穴与辨经取穴相结合。

【辨证论治】

(一)外感头痛

发病较急,头痛连及项背,痛无休止,外感表证明显。

1.辨证分型

(1)风寒头痛:头痛,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头痛:头痛而涨,发热,口渴欲饮,大便干,小便黄;苔黄,脉浮数。

(3)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苔白腻,脉濡。

2.治疗方案

(1)治法:祛风通络止痛。风寒头痛治以疏风散寒止痛,风热头痛治以疏风清热和络,风湿头痛治以祛风胜湿通窍。可酌情采用隔姜灸(风寒者多用)或艾条灸。

(2)处方。主穴:大椎、神庭、风池、太阳。辨证配穴:风寒头痛加风府、风门;风热头痛加曲池、合谷;风湿头痛加三阴交、阴陵泉。

3.疗程 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4.方解 神庭、太阳可疏导头部经气。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功长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大椎疏经活络,通气行血,使头部经络之气“通则不痛”。风寒头痛者,加风府、风门疏风散寒;风热头痛者,加曲池、合谷祛风清热;风湿头痛者,加三阴交、阴陵泉祛风除湿

(二)内伤头痛

头痛发病较缓,多伴头晕,痛势绵绵,时止时休,遇劳或情志刺激而发作、加重。

1.辨证分型

(1)肝阳上亢:头涨痛,目眩,心烦易怒,面赤目赤,耳鸣如蝉,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

(2)肝肾阴虚:头痛头晕,时轻时重,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舌红苔少,脉弦细。

(3)气血亏虚:头部空痛,头晕,神疲无力,面色不华,心悸少寐,劳则加重;舌淡苔白,脉细弱。

(4)痰浊上蒙:头痛昏蒙,胸闷脘胀,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

(5)瘀血阻络:头痛迁延日久,反复发作,或头部有外伤史,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紫黯,或有瘀斑,苔薄,脉细涩。

2.治疗方案

(1)治法:疏通经络,通利头窍。肝阳上亢治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痛;肝肾阴虚治以滋养肝肾,和络止痛;气血亏虚治以益气养血,补虚止痛;痰浊上蒙治以燥湿化痰,降浊止痛;瘀血阻络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痛。可酌情采用隔姜灸或艾条灸。

(2)处方。主穴:大椎、神庭、风池、太阳。辨证配穴:肝阳上亢者,加太冲、行间;痰浊头痛者,加丰隆、足三里;瘀血头痛者,加肝俞、膈俞;气血亏虚者,加血海、足三里;肝肾阴虚者,加肾俞、肝俞。

3.疗程 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4.方解 神庭、大椎、风池等穴可疏通头部经络气血,通窍止痛。肝阳上亢者,加太冲、行间,平肝潜阳,息风止痛。痰浊头痛者,加丰隆、足三里,化痰降浊,通络止痛。瘀血头痛者,加肝俞、膈俞,泻瘀活血,通络止痛。气血亏虚者,加血海、足三里,补脾益气养血,使气血充沛,脑髓得以濡养,则头痛可止。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肾俞,补肝肾益精血而止痛。

【辨经论冶】

(一)辨位归经

1.阳明头痛 即前额头痛,包括眉棱骨痛和因眼、鼻、上牙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2.少阳头痛 即颞侧头痛,亦称偏头痛,包括耳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3.太阳头痛 即后枕头痛,包括落枕、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4.厥阴头痛 即颠顶头痛,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疼痛在内。

5.全头痛 即整个头部的疼痛,难以分辨出具体的疼痛部位。

(二)治疗方案

1.治法 疏经活络;通行气血。可酌情采用隔姜灸或艾条灸。

2.处方

(1)阳明头痛:印堂、上星、足三里、陷谷。

(2)少阳头痛:太阳、风池、阳陵泉、足临泣。

(3)太阳头痛:天柱、大椎、后溪、养老。

(4)厥阴头痛:百会、前顶、太冲、行间。

(5)全头痛者:百会、印堂、太阳、天柱、后溪、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3.疗程 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4.方解 头痛乃头部经络气血瘀滞不通或经络气血亏虚不荣所致,本方以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配合使用,共奏疏经活络、通行气血之功,使头部经络之气“通则不痛”。

【腧穴定位】(图8-1)

图8-1 头痛艾灸穴位

【操作流程】

(一)隔姜灸

1.根据治疗取穴方便,患者仰卧位或俯卧位。

2.切取生姜片,直径2~3cm,厚约0.3cm(约1元硬币厚),在姜片中心处用毫针穿刺数孔。

3.将姜片置于腧穴之上,再把中艾炷或大艾炷置于姜片上,线香或打火机点燃艾炷顶端待其燃烧。

4.当患者灼痛难忍时,医者提起姜片,稍待片刻后放下再灸。

5.艾炷燃尽,除去艾灰,另换一炷依前法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一般每穴灸5~10壮。

6.灸毕,去除姜片,局部用温水擦拭干净。

(二)艾条灸

1.根据治疗取穴方便,患者坐位或卧位。

2.选用纯艾条,点燃一端。

3.温和灸:隔施灸穴位上方2~3cm固定熏烤;回旋灸:隔施灸穴位上方2~3cm,做圆周状平行移动熏烤。

4.当艾条燃端产生灰烬时,将灰烬弹至医用垃圾盘内,继续施灸。

5.艾至皮肤红晕即可,一般每穴灸5~10分钟,局部阿是穴施回旋灸时可灸至10~20分钟。

【重点提示】

1.头部腧穴施灸时注意拨开腧穴周围的头发,避免灼烧头发。

2.施艾灸温和灸时,手持艾条不要移动,不可距局部皮肤太近,以免烫伤

3.施艾条回旋灸时,手持艾条回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4.急性头痛每日治疗1~2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慢性头痛每日或隔日一次。

【技术要领】(图8-2~图8-11)

图8-2 百会、神庭: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图8-3 (A,B) 风池、太阳: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图8-4 风门、风府: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图8-5 大椎、天柱:艾条回旋灸5~10分钟

图8-6 肝俞、膈俞:隔姜灸5~8壮

图8-7 曲池、合谷:隔姜灸5~8壮

图8-8 丰隆、足三里: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图8-9 后溪、养老: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图8-10 阳陵泉、足临泣: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图8-11 太冲、行间: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专家点睛】

1.艾灸治疗头痛有较好的效果,头痛原因复杂,对于多次治疗无效,或头痛继续加重者,要考虑某些颅脑病变,查明原因,采取综合措施。

2.如出现两侧瞳孔大小不等,项强,神志不清,应高度警惕脑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重症。

3.部分患者由于头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故易产生消极、悲观、焦虑、恐惧情绪。在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4.头痛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禁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避免过劳和精神刺激,注意休息。

参考文献

[1] 陆寿康主编.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5-87.

[2] 冯淑兰主编.刺法灸法学技能实训[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02-111.

[3] 周幸来主编.实用灸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43-1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