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德评价的依据

医德评价的依据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机不外乎两种可能,一是符合医德原则的动机,即对病人高度负责、同情、关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另一种是为了个人私利、地位,出风头,显示自己,或者是为了得到病人好处。效果是指医务人员行为之后所产生的后果。在评价医务人员行为时,要从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观点出发。否则,就不会做出科学的医德评价。

评价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行为,要从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两方面来考虑。

1.动机与效果 动机是指医务人员在自觉实行某一行为之前的主观愿望。动机不外乎两种可能,一是符合医德原则的动机,即对病人高度负责、同情、关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另一种是为了个人私利、地位,出风头,显示自己,或者是为了得到病人好处。动机属于思想意识范畴,一般不能被人直接感知,但它能发动人们的行为。效果是指医务人员行为之后所产生的后果。效果是客观的、复杂的,有直接的、间接的,眼前的、长远的,局部的、整体的,但它是可以被人直接感知的。

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为存在的。一般有四种情况:①好的动机引起好的效果,这两者是一致的;②好的动机引起坏的效果,这种不一致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在评价时分析原因;③个人私利的动机引起表面的和暂时的好效果,这就要联系动机去分析效果,才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④相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效果,在实现医疗实践过程中,因病人情况各异,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技术熟练程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医疗效果。

以上所述对动机与效果的评价依据,不能简单地用作判断,应综合起来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目的与手段 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必须通过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才能保证实现。目的,是指医务人员通过自己的行为所要达到的目标。手段,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在评价医务人员行为时,要从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观点出发。医务人员要达到通过治疗、护理使病人康复的目的,就应该采取最佳手段,即最能减轻病人痛苦和安全的手段,并且考虑最能节省病人费用和最能治好疾病的手段。具体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①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诊疗手段才能选用;②选用的诊疗手段必须经实践证明是最佳的,即疗效最佳,不良反应和损伤最小,痛苦最少,耗费最低;③诊疗手段的选择必须符合病情实际,对症施治;④诊疗手段的选择应考虑社会后果,对个别病人有利,却给更多的人带来灾难的手段是不宜采用的。

总之,在评价医疗行为的目的与手段的道德是非时,要坚持目的决定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辩证统一,既要看其是否选择了正确的目的,又要看其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手段。否则,就不会做出科学的医德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