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烧伤病人院前处理程序

烧伤病人院前处理程序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烧伤伤员经过现场急救处理后,应该迅速送至附近医院,开展进一步的抢救治疗,根据医院专科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后送。病人到达医院后,在开展复合伤急救的同时,对于严重烧伤病人,特别是合并有头面部烧伤、吸入性损伤、肢体环形深度烧伤者,应积极联系烧伤专科人员协助治疗,以免因耽搁治疗时机带来不必要的、严重的、甚至致命性的并发症。复合伤病情稳定后,根据具体情况转往本院或其他医院烧伤专科治疗。

烧伤伤员经过现场急救处理后,应该迅速送至附近医院,开展进一步的抢救治疗,根据医院专科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后送。后送途中,注意监护生命体征,开展力所能及的急救治疗,如吸氧、补液等。

一、严重复合伤的抢救治疗

合并有危及生命的严重复合伤的病人,如心搏呼吸停止、大出血、颅脑损伤、胸腹损伤等,应该首选距离最近的医院,分秒必争的赢得抢救时机。病人到达医院后,在开展复合伤急救的同时,对于严重烧伤病人,特别是合并有头面部烧伤、吸入性损伤、肢体环形深度烧伤者,应积极联系烧伤专科人员协助治疗,以免因耽搁治疗时机带来不必要的、严重的、甚至致命性的并发症。复合伤病情稳定后,根据具体情况转往本院或其他医院烧伤专科治疗。

二、烧伤病人入院早期处理内容

一般伤员,应首选有烧伤专科的当地医院治疗,如当地医院没有烧伤专科,应在急救治疗的同时,联系会诊,使专科技术力量前伸,尽快开展正规的专科治疗,同时指导后送前的准备工作。

(一)轻度和无休克表现的中度烧伤

1.进一步判断伤情 计算确切的烧伤面积,重点检查气道是否通畅、有无复合伤或中毒、有无需要切开减张的环形焦痂。

2.镇静、止痛 疼痛明显者,应酌情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减轻患者痛苦。

3.创面处理 清洁、消毒和包扎创面,尽量避免创面感染;注意体位引流,减轻创面肿胀。

4.基础病治疗 对于合并有偏瘫、卒中、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应重视综合治疗,特别是应加强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调理,以免影响创面愈合,在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时,可及时改用胰岛素,待创面愈合后,再改用口服降糖药物。

(二)重度烧伤、特重度烧伤和已有休克表现的中度烧伤

1.“三管”通畅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合并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密切注意呼吸道的通畅问题。条件许可时,可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措施。

(2)建立有效的输液通道:若表浅静脉充盈不良,可行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静脉导管快速输液。若穿刺不成功,不应耽误过多时间,要果断行静脉切开插管补液,最常选用的静脉是内踝前的大隐静脉,此静脉位置较恒定,操作方便,成功率高。若大面积烧伤伤员入院时间较晚,一条静脉输液达不到要求时,可“双管齐下”,希望能在建立静脉通道后立即静脉推注液体1000~2000ml,以尽快补充血容量。液体推注的顺序是电解质溶液500ml,5%葡萄糖500ml,胶体500ml,循环交替输入。入院之初血液制品尚未到位时,先输右旋糖酐或琥珀酸明胶(血定安)等代血浆作为胶体。

(3)留置尿管:根据尿量调整补液速度,根据尿色早期判断有无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

2.实验室检查 迅速抽血查血常规、血细胞比容、电解质、肌酐、尿素氮肝功,有条件者还要查血气、血黏度、胶体渗透压和渗透浓度;同时查血型和交叉配血。

3.复苏补液,抗休克治疗 大面积烧伤早期补液应把握好时机、途径、成分、量、速度等问题。

(1)补液时机:越早越好。

(2)补液途径:应以静脉为主,口服为辅,早期适量分次口服补液有利于保护胃肠道功能。

(3)补液成分:晶体:胶体=1:1,晶体、胶体和水分交替补充,选用晶体溶液应注意电解质平衡,生理盐水含氯离子偏高,可选用平衡盐溶液,胶体最好以血浆为主,可适量使用血浆代用品及人血白蛋白。

(4)补液量:应在参考补液公式的基础上,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如气管切开、悬浮床会显著增加需液量。

(5)补液速度:前8h应输入第一个24h总液量的1/2,条件允许时,可根据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调整补液速度,也可依据尿量的变化调整,一般成年人维持尿量在60~100ml/h。婴幼儿和年老体弱病人对循环容量变化的承受能力较差,不足时易发生休克,补液过快又易发生肺水肿,因此应重视单位时间内补液速度,及时调整。

4.早期药物应用

(1)破伤风抗毒素:烧伤深度较浅、创面较干净、来院就诊较早的伤员,发生破伤风的可能性不大,不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烧伤创面深、污染重、尤其来自农村或建筑工地的伤员则需要预防性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者,实施脱敏法注射。

(2)抗生素:大面积烧伤创面大,短期内无法覆盖,感染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但烧伤后早期缺乏细菌学证据,主要是经验性用药,可参考病房细菌学变迁,选用广谱抗生素。

(3)碱性药物:大面积烧伤后,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缺血缺氧,乏氧代谢,乳酸堆积,易导致机体代谢性酸中毒,特别是深度烧伤面积较大、有环形深度烧伤或电接触烧伤的病人,宜静滴适量碳酸氢钠(5%碳酸氢钠125ml,1~2次),一方面调整血液酸碱平衡,另一方面可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

(4)氧自由基清除剂:组织细胞缺血/再灌注,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加重组织损害。在充分补液的前提下,可选用甘露醇和维生素C等药物清除氧自由基。

(5)利尿药:延迟复苏病人,在充分补液后,如果尿量仍然较少或无尿,可使用利尿药,如呋塞米20mg壶入。

(6)脏器保护用药:大面积烧伤是伤在体表,损及全身。伤后早期即因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缺血缺氧,而累及脏器组织。早期有针对性的使用药物保护脏器组织,对防治并发症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用药方案见第16章。

5.创面处理

(1)环形焦痂:环形深度烧伤,往往会因局部组织水肿,张力过高,导致深部组织坏死和(或)远端末梢血运障碍,颈部环形焦痂可能会影响呼吸道通畅,胸部环形焦痂可能会限制呼吸活动度,均应尽早切开减张。减张伤口渗出失液量会明显增加,注意增加液体补充,同时尽快手术封闭创面,防止感染。

(2)一般创面处理:在清洁、消毒后,肢体创面一般选择包扎,躯干创面可采用半暴露治疗。呈焦痂状的深度创面可暴露,外涂1%碘酊等药物,保持干燥抗感染,等待手术治疗。

6.营养支持与调理

(1)早期胃肠道喂养:大面积烧伤后早期,由于胃肠道缺血缺氧,吸收和蠕动功能下降,因此适宜分次少量进流食或半流食,如面汤、米汤、鸡汤、酸奶等。早期适当的胃肠道喂养对刺激胃肠道蠕动和防治细菌移位有积极的意义。

(2)胃肠外营养:严重的创伤和应激在短时间内会导致机体储备能量大量消耗,及时的营养补给对增强机体抵抗力非常重要。但是,大面积烧伤后早期,往往由于补液等急救,而忽视早期的营养支持,使病人处于“饥饿状态”。伤后第一个24h,可以糖和适量的氨基酸作为主要营养来源,随后按照糖:脂肪:蛋白质=4:4:2的能量比例,计算病人需要量,以静脉营养为主,胃肠道营养为辅,逐渐向以胃肠营养为主或完全胃肠营养过渡。

(3)营养调理:大面积烧伤后,由于剧烈的创伤应激导致体内促分解代谢物质,如儿茶酚胺、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等分泌增加,同时,体内促合成代谢激素,如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周围组织敏感性下降,导致机体发生以高分解代谢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现象。目前,临床上使用生长激素和胰岛素调理代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按照胰岛素:葡萄糖=1:(4~6),结合静脉持续泵入的方式,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