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脾解剖及正常声像图

脾解剖及正常声像图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脾是脆而柔软的实质性器官,血管丰富,呈暗红色。脾门前方的脏面与胃底相邻,称为胃压迹;脾门后方的脏面与左肾相邻,称为肾压迹;脾门下方的脏面与胰尾和结肠左曲相邻,称为胰压迹和结肠压迹。脾门处腹膜转折移行至邻近器官构成韧带。由脾门至左肾有脾肾韧带,其内有脾动脉和脾静脉通行,胰尾也在此韧带内。脾的神经来自脾丛。脾被膜为高回声线。部分人脾下极局部膨出,使脾外形有所改变,但整个脾的大小及内部回声一般无变化。

脾(spleen)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人体腹部的左季肋部,在胃底与膈之间,相当于第9~11肋高度,其长轴略与第11肋方位一致,正常脾在左肋下是不能触及的。脾外形不规则,长11~12cm,宽约7cm,厚约4cm,重150~250g(图8-1)。

图8-1

脾是脆而柔软的实质性器官,血管丰富,呈暗红色。脾表面有腹膜脏层包裹,在浆膜下还有一层由致密结缔组织及少量平滑肌构成的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深入脾实质内,彼此连接成网状支架,称为脾小梁。

脾有上下两极、膈面和脏面两面、前后两缘。膈面朝向外上,略凸隆。脏面朝向内下,有一纵裂,称为脾门。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由此出入。脾门前方的脏面与胃底相邻,称为胃压迹;脾门后方的脏面与左肾相邻,称为肾压迹;脾门下方的脏面与胰尾和结肠左曲相邻,称为胰压迹和结肠压迹。脾的前缘一般有几个切迹,当脾大时,这些切迹常可清楚扪及,是判定左上腹肿物是否是脾的重要依据。

除脾门外,脾的其余部分均为腹膜包裹,因此脾是腹膜内位器官。脾门处腹膜转折移行至邻近器官构成韧带。脾门与胃底及胃大弯左段之间的双层腹膜称为脾胃韧带,其内有胃短动脉、胃短静脉和胃网膜左动脉通行。脾上极处与膈肌之间有膈脾韧带。由脾门至左肾有脾肾韧带,其内有脾动脉和脾静脉通行,胰尾也在此韧带内。

脾动脉主干经脾肾动脉至脾门附近分出2~3条分支进入脾。脾动脉主干或脾动脉分支又分出数支胃短动脉。2~4支脾静脉分支出脾门后汇成一条脾静脉,并接收胃网膜左静脉和胃短静脉的血液。脾静脉位于脾动脉的下方,其管径比脾动脉为粗。流入门静脉的血液有20%~40%来自脾。脾的淋巴引流注入脾门处的脾门淋巴结,然后再注入腹腔淋巴结。脾的神经来自脾丛。

【超声显像】 显示正常脾表面光整,轮廓清晰。脾被膜为高回声线。脾实质呈均匀的中等回声,比左肾实质回声略高。有时脾的上下两极,特别是下极的回声比中部区域回声略高。部分人脾下极局部膨出,使脾外形有所改变,但整个脾的大小及内部回声一般无变化。脾下极的膨出部分有时可向下、向前伸延到左肾上极的前面,易误诊为左肾上腺肿瘤或肾肿瘤,应予以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