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的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3-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肱骨髁上骨折是指位于肱骨远端内外髁上发生的骨折。以5~12岁儿童多见,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曲状手掌着地,间接暴力使骨折远端向后方移位,常同时伴桡偏或尺偏移位,易损伤肱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当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部着地,暴力自后下方向前上方,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下端,导致肱骨髁上部屈曲型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是指位于肱骨远端内外髁上发生的骨折。以5~12岁儿童多见,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

1.病因及分类 根据暴力的来源和移位方向可分为:①伸直型,较常见。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曲状手掌着地,间接暴力使骨折远端向后方移位,常同时伴桡偏或尺偏移位,易损伤肱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②屈曲型,少见。当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部着地,暴力自后下方向前上方,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下端,导致肱骨髁上部屈曲型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较少。

2.临床表现 局部可有骨折一般表现和特有体征,但肘后三点关系正常。合并神经损伤者,可出现前臂和手相应的神经支配区感觉及相应的功能障碍;如伴有肱动脉挫伤或压迫,发生血管痉挛,可导致前臂缺血,出现患肢剧痛,手部皮肤苍白、发凉、麻木。

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方向。

3.处理原则

(1)手法复位和石膏托固定:手法复位后石膏托固定4~5周。肘部明显肿胀者,先行尺骨鹰嘴牵引,待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肘关节于60°~90°屈曲或半屈位。

(2)手术复位和固定:手法复位者可行手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

4.护理要点 ①注意观察桡动脉搏动及末梢血运、感觉、运动等情况;晚期注意有无骨化性肌炎、肘内翻畸形甚至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发生。②功能锻炼:复位固定后1周内,患肢避免活动;1周后进行握拳、伸指练习,逐渐增加腕关节屈伸练习及肩关节主动运动;4~5周在去除外固定后,进行肘关节屈伸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