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用高压消毒灭菌锅使用方法

医用高压消毒灭菌锅使用方法

时间:2022-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包括手术室内环境、手术器械、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等。适用于医院地面、墙壁、家具、医疗护理用品等物体表面的处理以及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处理。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有机物品灭菌时温度不能超过170℃。切勿将环氧乙烷灭菌器或气罐置于接近火源处,并尽量远离主要的通道。

一、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包括手术室内环境、手术器械、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等。

1.清洁(cleaning) 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常用的清洁方法有水洗、机械去污和去污剂去污。适用于医院地面、墙壁、家具、医疗护理用品等物体表面的处理以及物品消毒、灭菌前的处理。

2.消毒(disinfection)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灭菌(sterilization)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的物品必须是完全无菌的。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二、手术室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一)压力蒸汽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也是目前医疗机构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作用原理是利用高压下的高温饱和蒸汽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及其芽胞,高温饱和蒸汽可导致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和变性,酶失去活性,使微生物死亡。高热释放的潜热可增强灭菌效果。

1.压力蒸汽灭菌原理 下排式灭菌器是利用重力置换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排出的冷空气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是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灭菌柜室内形成负压,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

2.高压灭菌器的分类与灭菌参数 目前使用的高压灭菌器分为下排式灭菌器、预真空高压灭菌器和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三种。根据待灭菌物品选择适宜的压力蒸汽灭菌器和灭菌程序,其中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只适用于对裸露物品的快速灭菌(表8-3-1,表8-3-2)。

表8-3-1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

表8-3-2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132℃)所需最短时间

3.注意事项

(1)每天灭菌器运行前要进行常规检查,以保证使用安全和灭菌效果良好。包括灭菌器压力表处于“0”的位置;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

(2)无菌物品包装要合适。灭菌包装材料应允许物品内部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透入。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kg,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体积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超过30cm×30cm×25cm;预真空高压灭菌器不超过30cm×30cm×50cm。

(3)无菌物品装载要合理。无菌包之间应留间隙以利蒸汽穿透,纺织类物品应放上层、竖放,金属器械类放置于下层。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80%和不小于柜室容积的10%;预真空高压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的90%和不小于柜室容积的5%。

(4)观测并记录灭菌器运行过程。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情况,控制加热速度,使柜室温度的上升与物品内部温度的上升趋向一致。

(5)无菌物品按要求进行卸载。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的物品,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方可移动,冷却时间应大于30min。检查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检查有无湿包现象。无菌包掉落到地上或误放到不洁处应视为污染

(6)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可不包括干燥程序;运输时避免污染;4h内使用。

(7)定期监测灭菌效果。包括物理监测:每锅进行,连续记录灭菌温度、压力、时间等,应记录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化学监测:每个灭菌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在高危险性灭菌包中央放置化学指示卡,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经过灭菌处理和是否达到灭菌条件;生物监测:每周监测一次,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

(二)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目前医疗机构使用干热灭菌器进行灭菌的一种方法,其热力传播和穿透主要依靠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灭菌效果可靠。适用于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等物品的灭菌。

1.干热灭菌参数 见表8-3-3。

表8-3-3 干热灭菌参数

2.注意事项

(1)按干热灭菌器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维护,确保灭菌器的安全使用。

(2)物品包装不宜过大,体积不超过10cm×10cm×20cm,油剂、粉剂的厚度不应超过0.6cm,凡士林纱布条厚度不应超过1.3cm,装载高度不应超过灭菌器内腔高度的2/3,物品间应留有充分的空间,以利于热空气的对流。

(3)灭菌时不应与灭菌器内腔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温度降到40℃以下再打开灭菌器,以防炸裂。有机物品灭菌时温度不能超过170℃。

(4)灭菌过程中不得中途打开灭菌器的门,放入新的物品。

(5)灭菌时间的记录必须从灭菌室内达到设定温度开始计算。

(6)每批次进行物理监测,每一灭菌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进行生物监测。

(三)环氧乙烷灭菌

环氧乙烷气体杀菌力强、杀菌谱广,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环氧乙烷不损害灭菌的物品且穿透力强,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是目前最主要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环氧乙烷灭菌器是用于环氧乙烷灭菌的专用设备。一般医疗机构常用100%环氧乙烷的小型灭菌器。

1.灭菌参数 见表8-3-4。

表8-3-4 小型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参数

2.注意事项

(1)环氧乙烷灭菌器必须安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切勿将环氧乙烷灭菌器或气罐置于接近火源处,并尽量远离主要的通道。气罐不应存放在冰箱中。

(2)残留环氧乙烷排放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并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灭菌后的通风换气。金属和玻璃材质的器械,灭菌后可立即使用。

(3)灭菌物品必须清洗干净,并在室温下干燥,避免过分失水。拟灭菌物品和所用包装材料应该存放在40%~60%相对湿度的室内。

(4)包装必须采用能渗透空气、蒸汽和环氧乙烷气体的材料如皱纹纸、纤维质布、纸塑包装等。

(5)保证足够的灭菌时间。根据灭菌物品的洁净程度、物品的干燥度、包装材料的种类和密度、包裹的大小、灭菌时的温度确定合适的灭菌时间。

(6)每次灭菌均应进行程序监测。每锅应做生物监测,采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对环氧乙烷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

(四)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是一项新的低温灭菌技术。机制是利用H 2 O2气体化学作用和等离子体物理作用的综合作用将微生物杀灭。在医院主要用于诊疗器械的灭菌,特别适用于怕高温、怕湿的精密仪器的消毒灭菌。具有快速、低温、环保、节能等优点。

1.灭菌参数 见表8-3-5。

表8-3-5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参数

2.注意事项

(1)灭菌前物品应充分干燥,器械带入水分会引起设备报警或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2)灭菌物品应使用专用包装材料和容器。灭菌物品及包装材料不应含植物性纤维材质,如纸、海绵、棉布、木质类、油类、粉剂类等,以免吸收过氧化氢气体而影响对物品的灭菌效果。

(3)包装好的物品应逐个、单层、并排放置在无盖灭菌置物筐内,确保物品不能叠压。

(4)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在灭菌锅相应位置放置生物指示物(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灭菌后进行微生物培养,以检测设备的灭菌效果。

(五)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甲是一种灭菌剂,对所有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甲醛气体灭菌效果可靠,使用方便,对灭菌物品无损害,适用于对湿、热敏感、易腐蚀医疗器械的灭菌。

1.灭菌参数 见表8-3-6。

表8-3-6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参数

2.注意事项

(1)应使用甲醛灭菌器进行灭菌,不应采用自然挥发的灭菌方法。

(2)环境温度和湿度对灭菌效果影响较大,灭菌时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

(3)甲醛残留气体排放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

(六)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属电磁波,其波长在210~328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250~270nm。目前我国使用的有紫外线消毒灯管和紫外线消毒器。

1.作用原理 紫外线作用于微生物的DNA,使菌体DNA失去转换能力而死亡;破坏菌体的氨基酸,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降低菌内氧化酶的活性;使空气中产生具有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分枝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

2.适用范围 凡被各种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器可用于室内有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

3.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90%乙醇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关灯后应间歇3~4min再开灯或移动灯管,防止损坏。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消毒灯一支,有效距离不超过2m,消毒时间30~60min。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在室内有人活动时,首选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效果可靠,一般开机消毒30min即可达到消毒合格。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有效距离为25~60cm,消毒时间为20~30min。消毒时间从灯亮5~7min后开始计时。照射后应开窗通风。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直接照射30s就可引起眼炎或皮炎,故照射时人应离开房间,必要时戴防护镜、穿防护衣。

(5)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由于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应定时检测,新灯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90W/cm2,使用中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W/cm2。记录使用时间,凡使用时间超过1000h、辐照强度低于70W/cm2者应及时更换灯管。

(七)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适用于有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消毒器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可以有效杀灭进入消毒器空气中的微生物,并有效地滤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遵循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批准的产品使用说明,在规定的空间内正确安装使用。

注意事项:

(1)消毒时应关闭门窗。

(2)进风口、出风口不应有物品覆盖或遮挡。

(3)用湿布清洁机器时,须先切断电源。

(4)消毒器的检修与维护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5)消毒器应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八)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适用于有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净化。采用静电吸附和过滤材料,消除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应遵循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批准的产品使用说明,在规定的空间内正确安装使用。

注意事项:

(1)消毒时应关闭门窗。

(2)进风口、出风口不应有物品覆盖或遮挡。

(3)消毒器的循环风量(m3/h)应大于房间体积的8倍以上。

(4)消毒器应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5)消毒器的检修与维护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九)化学消毒灭菌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化学药物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凡不适用于热力消毒灭菌的物品,都可以选用化学消毒灭菌法,如患者的皮肤黏膜及周围环境、光学仪器、某些塑料制品的消毒。但应减少或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用于灭菌。

1.原理 利用化学药物渗透到细胞体内,使菌体蛋白凝固变性、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改变其通透性,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2.使用原则

(1)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药品。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3)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洗净擦干,以免影响有效浓度,降低灭菌效果。

(4)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药物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

(5)物品浸泡时要全部浸泡在消毒液内,并将器械轴节打开。浸泡中途另加物品应重新计时。

(6)消毒液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因这类物品可吸附消毒剂降低消毒效力。

(7)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以避免药物刺激人体组织。

3.使用方法

(1)浸泡法(immersion):是将被消毒的物品洗净擦干后浸没在消毒液中,在一定的浓度和时间内达到消毒作用的方法。注意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管腔内要灌满消毒液。按规定的浓度与时间进行浸泡。

(2)擦拭法(rubbing):是用化学消毒剂擦拭被污染物体的表面或进行皮肤消毒的方法。一般选用易溶于水、穿透力强、无显著刺激的消毒剂。如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桌椅、墙壁,用0.5%~1.0%的碘伏消毒皮肤等。

(3)喷雾法(nebu lization):是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剂均匀地喷洒于空间或物体表面,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消毒作用的方法。常用于地面、墙壁、环境等的消毒。

(4)熏蒸法(fumi gation):是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产生气体,在规定的浓度和时间内利用消毒剂所产生的气体进行消毒达到消毒作用的方法。如手术室、换药室、处置室、病室的空间消毒。常用的有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乳酸等。在消毒间或密闭的容器内,也可用熏蒸法对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

4.常用化学消毒剂

(1)戊二醛

①使用范围及方法: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常用灭菌浓度为2%;消毒作用时间按产品使用说明规定,灭菌时间10h。

②注意事项:待消毒物品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干燥。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洁净、密闭,使用前应先经灭菌处理。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应在通风的环境中使用,注意个人防护。戊二醛不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手和皮肤黏膜的消毒。强化酸性戊二醛使用前应先加入p H调节剂(碳酸氢钠),再加防锈剂(亚硝酸盐)充分混匀。在20~25℃温度条件下,连续使用时间应≤14d。定期检测浓度,应确保使用中浓度符合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灭菌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擦干。

(2)邻苯二甲醛

①使用范围及方法: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于含量为5.5g/L、p H为7.0~8.0、温度20~25℃的溶液中浸泡消毒5~12min。内镜的消毒。

②注意事项: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干燥,新启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清洁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后及时消毒。使用时应注意通风,直接接触本品会引起眼睛、皮肤消化道、呼吸黏膜损伤。接触皮肤、黏膜会导致着色,处理时应谨慎、戴手套;当溅入眼内时应及时用水冲洗,必要时就诊。配制作用应采用专用塑料容器。消毒液连续使用应≤14d。应确保使用中的浓度符合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应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存。

(3)过氧乙酸

①使用范围及方法: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室内空气等的消毒。方法:一般物体表面,用0.1%~0.2%(1000~2000mg/L)浸泡30min;对耐腐蚀医疗器械的高水平消毒,采用0.5%(5000mg/L)冲洗作用10min。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环境的消毒:用0.2%~0.4%(2000~4000mg/L)溶液喷洒,作用30~60min。室内空气的消毒。熏蒸法:15%(7ml/m3)熏蒸2h,相对湿度60%~80%;喷雾法:5000mg/L按照20~30ml/m3的用量消毒,作用60min。

②注意事项:稳定性差,应储存于通风阴凉处,远离可燃物质。并定期检测其浓度,如原液低于12%不应使用;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后及时用符合要求的水冲洗干净;需现配现用,使用时限≤24h;接触过氧乙酸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不慎溅入眼中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空气熏蒸消毒时,室内不应有人。

(4)过氧化氢

①使用范围及方法:适用于外科伤口、皮肤黏膜冲洗消毒,室内空气的消毒。方法:伤口、皮肤黏膜消毒,采用3%(30g/L)冲洗、擦拭,作用3~5min;室内空气消毒,使用气溶胶喷雾器,采用3%(30g/L)按照20~30ml/m3的用量喷雾消毒,作用60min。

②注意事项:过氧化氢应避光、避热,室温下储存;过氧化氢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喷雾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

(5)二氧化氯

①使用范围及方法:适用于物品、环境、物体表面及空气的消毒。方法: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00~250mg/L浸泡30min,喷洒法用500mg/L;对肝炎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500mg/L浸泡30min,喷洒法用1000mg/L,作用60min;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000mg/L浸泡30min。大件物品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室内空气消毒,使用气溶胶喷雾器,采用500mg/L溶液按照20~30ml/m3的用量喷雾消毒,作用30~60min;或采用二氧化氯溶液按照10~20mg/m3)加热蒸发或加激活剂熏蒸消毒。

②注意事项:置于干燥、通风处保存;稀释液应现用现配,使用时限≤24h;对碳钢、铝有中度腐蚀性,对铜、不锈钢有轻度腐蚀性。金属制品经二氧化氯消毒后,应及时用符合要求的水冲洗干净、干燥。

(6)含氯消毒剂

①使用范围及方法:适用于物品、物体表面、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消毒。方法: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氮2000~50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大件物品或不能浸泡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消毒。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400~7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10~3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min。干粉加入分泌物、排泄物中,使有效氯含量达到10 000mg/L,搅拌后作用>2h;干粉加入医院污水中,按有效氯50mg/L搅拌,2h后排放。

②注意事项: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使用液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限≤24h;配制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手套;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干燥后使用;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7)酸性氧化电位水

①使用范围及方法:消毒供应中心手工清洗器械灭菌前的消毒:流动冲洗浸泡消毒2min,净水冲洗30s,取出干燥。物体表面的消毒:洗净后流动冲洗浸泡消毒3~5min,或反复擦洗消毒5min。内镜的消毒。其他方面消毒。

②注意事项:应彻底清除待消毒物品上的有机物,再进行消毒处理。对光敏感,有效氯浓度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应早使用,最好现制备现用。储存选用避光、密闭、硬质聚氯乙烯材质制成的容器。室温下储存不超过3d。每次使用前应分别检测p H、氧化还原电位和有效氯浓度。要求指标为:有效氯含量60±10mg/L,p H为2.0~3.0,氧化还原电位(ORP)≥1100m V,残留氯离子<1000mg/L。对铜、铝等非不锈钢的金属器械、器具和物品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应慎用。长时间排放可造成排水管路的腐蚀,故应每次排放后再排放少量碱性还原电位水或自来水。

(8)醇类消毒剂

①使用范围及方法:适用于手、皮肤、物体表面及诊疗器械的消毒。方法:手消毒:方法遵循《手卫生规范》要求。皮肤消毒:70%~80%(体积比)乙醇溶液擦拭皮肤2遍,作用3min。物品表面的消毒:70%~80%(体积比)乙醇溶液擦拭皮肤2遍,作用3min。诊疗器具的消毒:将物品浸没于70%~80%(体积比)乙醇溶液中消毒≥30min,加盖或进行表面擦拭消毒。

②注意事项:乙醇易燃,不应有明火;不应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后应盖紧,密闭,置于阴凉处保存;醇类过敏者慎用。

(9)碘酊

①使用范围及方法:适用于注射及手术部位皮肤的消毒。使用方法:用原液直接涂搽皮肤2遍以上,作用时间1~3min,待稍干后再用70%~80%(体积比)乙醇脱碘。

②注意事项:不宜用于破损皮肤、眼及口腔黏膜的消毒;不应用于碘酊过敏者;过敏体质者慎用;应置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10)碘伏

①使用范围及方法:适用于手、皮肤、黏膜及伤口的消毒。方法:外科手消毒用原液擦拭揉搓作用时间至少3min;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用原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至少2min;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用原液局部擦拭2遍;口腔黏膜及创面消毒用有效碘1000~2000mg/L的碘伏擦拭,作用时间3~5min;阴道黏膜创面的消毒,用含有效碘500mg/L的碘伏冲冼。

②注意事项:应置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含乙醇的碘制剂消毒液不应用于黏膜和伤口的消毒;对二价金属制品有腐蚀性,不做相应金属制品的消毒;碘过敏者慎用。

(11)季胺盐类

①使用范围及方法:适用于环境、物体表面、皮肤与黏膜的消毒。方法: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用1000~2000mg/L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15~30min。皮肤消毒: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5min。黏膜消毒:用1000~2000mg/L季铵盐消毒液。

②注意事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洗衣粉等可降低消毒效果。宜现用现配。

(12)氯己定

①使用范围及方法:适用于外科洗手、皮肤、黏膜等的消毒。方法:手术部位及注射部位皮肤和伤口创面消毒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比)溶液局部擦拭2~3遍,时间遵循产品说明;外科手消毒,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比)溶液,使用方法及时间遵循产品说明;对口腔、阴道或伤口创面的消毒,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水溶液冲洗。

②注意事项:不应与肥皂、洗衣粉等阴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或前后使用。

三、手术室环境、各类物品消毒灭菌方法

(一)选择消毒与灭菌方法的原则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

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水平消毒法消毒。

(3)低度危险性物品,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做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

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4.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

(二)环境及各类物品消毒与灭菌方法

1.环境

(1)空气:①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②使用空气洁净技术,净化系统应在手术前30min开启,接台手术前应自净30min;③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④紫外线灯照射消毒;⑤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15min·Φ9cm平皿)、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2)手术室内墙体表面、地面、各种物体表面:每日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连台手术间进行湿式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先去污再消毒,消毒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采用1000~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2.手术器械及用品 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灭菌的处理程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作特殊处理再按常规清洗消毒灭菌。

(1)一般器械:①耐热、耐湿手术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②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物品采用低温灭菌方法;③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采用干热灭菌。

注意事项:要求手术器械由供应室集中清洗,一用一灭菌。

(2)锐利器械(含刀片、剪刀、穿刺针等):①压力蒸汽灭菌;②可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或环氧乙烷低温灭菌。

注意事项:一用一灭菌,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3)腔镜及附件;①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②不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可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或环氧乙烷灭菌或采用2%戊二醛浸泡10h。

注意事项:使用后的腔镜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必须符合《内镜清洁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可在供应室集中处理,亦可在符合要求的手术室内处理。消毒剂需保持有效性,定期更换,每日测试浓度并记录。

(4)手术缝线:根据不同材质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如压力蒸汽灭菌法或环氧乙烷灭菌法;不能重复灭菌;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5)外来医疗器械:根据厂家提供清洁、包装、灭菌方法和循环参数由供应室进行清洁、消毒、灭菌。

(6)植入物:根据器械公司提供的清洁、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进行处理。

注意事项:一次性使用。置入物灭菌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放行。紧急情况下植入物灭菌可在生物PCD中加用第5类化学指示物,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7)手术用敷料: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注意事项:①纱布类、棉球类可一次性使用;②布类一用一清洁一灭菌;③感染性疾病使用的布类应集中摆放,单独清洗消毒。

3.麻醉用具 麻醉用具的使用,要求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次性使用。

(1)麻醉喉镜片:①清洗擦干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②热力消毒90℃5min或93℃3min。

(2)可视喉镜:①接触主机部分采用75%乙醇擦拭;②接触患者部分:酸性氧化电位水冲洗5min;2%戊二醛溶液浸泡10min;邻苯二甲醛5min。

(3)氧气面罩、麻醉口罩:①热力消毒90℃5min或93℃3min;②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4)麻醉机螺纹管:①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清洗消毒90℃5min或93℃3min)烘干自然完成;②新生成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30min;③500mg/L含氯消毒剂中消毒30min;④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

4.其他物品

(1)吸引瓶、引流管:①湿热消毒(清洗消毒90℃5min或93℃3min);②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min,流动水冲净晾干。

注意事项: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更换,有条件使用一次性吸引、引流装置。

(2)氧气湿化瓶、氧气连接管:①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清洗消毒90℃5min或93℃3min);②氧气湿化瓶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流动水冲洗,晾干备用。

注意事项: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更换,有条件使用一次性装置,湿化液用无菌水。

(3)洗手刷:压力蒸汽灭菌,一人一用一灭菌。

(4)卫生洁具(拖把、抹布):①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清洗消毒90℃5min或93℃3min);②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流动水冲洗,晾干备用。

注意事项:不同区域、不同手术间的洁具应分开使用,并注明标识。

四、无菌物品的储存

(一)无菌物品的储存条件

1.所有进入手术室洁净区的物品、药品、设备,均应拆除外包装,擦拭干净方可进入。

2.无菌器械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3.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

4.无菌物品存放环境:温度<24℃,相对湿度<70%,换气次数4~6/h。

(二)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

1.环境的温度、湿度达到的规定时,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d;未达到环境标准时,有效期宜为7d。

2.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

3.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4.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5.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