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讲语言运用的特点

演讲语言运用的特点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演讲中手势语的运用在演讲过程中,手势的运用离不开与有声语言的密切配合,也是演讲中“演”的重要内容。演讲语言的这种通俗化的基本特点,是通过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而体现出来的。一般说来,演讲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是根据一定的逻辑,合理组织、安排句子以及选用恰切的词语来形成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性的。
演讲语言运用的特点_现代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

一、体态语运用的特点

演讲是一种以有声语言为主,以体态语为辅的信息交流活动。恰当得体的体态语,不仅可以丰富、完善演讲者的信息表达,还可以强化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一)演讲中目光语的运用

人们的思想感情常常通过眼神自然地流露出来。在演讲过程中,优秀的演讲者,总是十分重视和善于运用眼睛“说话”,表达丰富而多变的思想感情,而听众可以通过演讲者的眼神窥探他的内心世界。演讲中运用眼神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前视法

演讲者的视线平直向前,平视现场听众。一般来说,演讲者除特殊需要外,眼睛均应保持平直向前,注视所有的听众,视线的落点应放在最后一排听众的头顶位置。

2.虚视法

目光可以似盯未盯地投向观众,这是演讲者观察时运用的一种转换性的目光。运用这种方法可显示出演讲者端庄大方的神态,可引导听众进入描述的意境之中,还可烘托气氛。但应注意不可频繁使用,以免带给观众一种傲慢的感觉。

3.点视法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重点注视某一局部位置的听众。运用这种方法可对专心致志的听众表示赞许和感谢;对有疑问和感到困难的听众进行引导和启发;对想询问的听众给予支持和鼓励;对影响现场秩序的听众进行制止,使其收敛,达到掌控现场局面的目的。

4.环视法

演讲者的视线,可以从会场的前后左右来回扫动,不断地观察全场,与全体听众保持目光接触,增强双方的情感联系。在前视法的基础上,辅之以环视法,能收到理想的控场效果。运用环视法时,要防止头部的摆动过分有规律,否则会使听众感到滑稽可笑,进而分散现场听众的注意力,影响演讲的效果。

(二)演讲中手势语的运用

在演讲过程中,手势的运用离不开与有声语言的密切配合,也是演讲中“演”的重要内容。演讲中,自然而安稳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平静地说明问题;急剧而有力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升华感情;稳妥而含蓄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表明自己的态度。

演讲者在手势运用时,要注意简洁明了,容易被听众看懂和接受;要适宜、适度,如果总是重复某一手势,即便这一手势再好,也会显得单调乏味,令人厌烦。关于演讲者手的摆放,演讲者在演讲时一般可以把手放在胸前偏下,或两手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但不可以将手放入衣袋,或搔首挠耳,更不能将手撑在演讲台上面,这都是个人修养欠缺的表现。

(三)演讲中姿态语的运用

演讲时,人的姿态主要有坐姿和站姿,不论坐着站着,腿部常常会摆出三种姿势:两腿分开、两腿并拢和两腿交叉。两腿分开是一种开放性姿势,显示出稳定、自信,并有接受对方的倾向。两腿交叉是一种防御性姿势,往往显得害羞、扭捏、胆怯,或者随便散漫、不热情、不融洽。两腿并拢的姿势则过于正经、严肃和拘谨,如立正、正襟危坐,虽然郑重其事,却令人紧张、压抑,自己也不舒服。

演讲时最好采用两腿分开的姿势。站立时,两腿张开,两脚平稳着地,成“丁”字形。上身正直,头正目平,面带微笑,下颌微收,肩平胸挺,直腰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不要屈膝和弯腰弓背,否则显得消极懒散,无精打采。坐定时宜端坐,即两腿稍稍分开,间距不超过肩宽(女士需要注意不过分叉开),腰板轻松地挺直,这样才能显得自然、从容,情绪饱满。

二、有声语言运用的特点

演讲语体是口头语体的一个分支类型。这种语体是在对口头语体进行加工,并吸收了书面语体的某些可用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来说,演讲语体既具有书面语体的准确、规范、严谨的特点,又有口头语体的通俗、易懂、生动、灵活的特点。

(一)通俗化

我们所说的通俗化,就是指将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复杂的事理用简单、明了、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深入浅出

演讲语言的这种通俗化的基本特点,是通过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而体现出来的。在词语运用上,演讲中大多选用规范化的口语词和通用语词。在涉及某些专业性较强的术语时,也尽可能用“同义替代”的方法,不能替代的则要作一定的说明、解释,务必使语言表达浅显明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通俗化决不意味着粗俗、浅薄。演讲中应尽量少用方言俚语,不用粗俗、鄙亵的词语。

演讲的句式,从总体上看,是以短句和常式句的运用为主。短小的句子,容易上口,由于结构简单,层次不复杂,听者也容易听懂,便于理解。变式句中由于搭配关系的种种超常变化,听者稍不留意,就会误解意思,所以以常式句的运用为好。

有时候,我们为了提高表达效果,演讲中也往往需要运用一定的积极修辞手法。但总体而言,演讲语言应是自然朴实的,忌过分的雕琢、修饰。因此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应作谨慎的选择。在具体运用时必须注意不能有悖于演讲语言的通俗、朴实的特性,否则,会取得令人失望的演讲效果,乃至是失败。

(二)准确性

演讲要求语言表意准确,它是演讲获得成功的一个基础。演讲语言准确性的形成,与一般书面语体(如科技公文事务语体等)的准确性的构成,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书面语体是由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跟这种思维形式相应的语言形式,构成语言表达上的高度准确性的。在语言表达形式上,除了作为概念表达形式的术语(词、短语)的准确运用之外,更多的是依靠句法结构复杂的多种多重复句,以此组织层次繁多的思想内容,力求达到表述的准确、严密。但演讲作为一种口头表达方式,受口语交际特殊性的制约,它不可能像书面语体那样,依靠句法结构的复杂化来达到这种准确性。一般说来,演讲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是根据一定的逻辑,合理组织、安排句子以及选用恰切的词语来形成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性的。具体来说,要做到四点:第一,不要多用关联词语,如果用,必须按自然的顺序安排;第二,对事物名称的运用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辞;第三,慎用同音词语;第四,慎用足以造成歧义或影响确切表义的修辞手段。

(三)精练性

演讲语言必须精练,就是以最经济的语言手段释放出最大的信息量。在这点上,作为口语语体分支的演讲语体表现出了与日常交谈语体较大的差别。日常交谈虽然也传递信息,但有时可以用较少的语言形式传递相当大的信息量,有时,一定的语言手段却只能传送很少的信息量,甚至等于零。演讲是独白式的、有准备的、有确定的话题,听众几乎都希望从演讲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同时,演讲一般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交际的目的和条件的限制,决定了演讲语言必须具有精练性,不允许语言表达纷杂、混乱、言之无物。有的演讲论著,提出演讲的语言应该做到“满负荷”,其意是说,演讲的每句话、每个词汇都要承载最大的信息量,因此,演讲语言必须消除长篇大论、重复以及诸如口头习惯语等语言成分,做到精当、明确、简练。

(四)生动性

演讲语言同时要求有相当的生动性,这是提高语言交际效果所必需的。演讲语言的生动性,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语言的形象性手段。这里的形象性,主要是指演讲中尽力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来阐述事理,但这种形象性,有别于文学艺术中的形象塑造,它仅仅是为了借助语言的生动形象使演讲所欲表达的某一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形象的表述,以使演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演讲的种类很多,不同内容、不同目的的演讲,体现在语言表达上,也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个性特征。因此,演讲语言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在突出其共性的同时,还必须视演讲的具体内容和不同的目的而有所侧重、有所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