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卵巢功能紊乱有关的非肿瘤性病变

与卵巢功能紊乱有关的非肿瘤性病变

时间:2023-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多数卵泡囊肿临床上伴有月经延期,偶有卵泡囊肿破裂,导致内出血,可能出现急腹症表现。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与卵泡囊肿相似。重度卵巢水肿是一种卵巢的非肿瘤性病变,多见于年轻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20岁。个别患者可出现卵巢扭转及相应的临床症状。卵巢内水肿液主要聚集于皮质深层及髓质区域。少数会出现卵巢纤维瘤病灶样改变。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妇女体内男性激素产生过剩)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和(或)痤疮,是最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也称为Stein-Leventhal综合征。

1.巨检 卵巢体积增大且光滑,白膜增厚,被膜下可见多个半透明的微蓝色囊状小滤泡,表面可见毛细血管网。切面上,滤泡沿皮质呈放射状排列,其间穿插有1~2mm致密的纤维化间质。

2.镜检 根据病情发展的程度,可分为两种亚型。①多囊型:多见于病变早期,可见皮质及皮质下间质增生,多个大小不等的闭锁卵泡,闭锁卵泡呈囊性扩张,颗粒细胞变性、脱落,数目减少,卵泡内膜细胞黄素化,胞质丰富,伴有间质和门细胞增生;②硬化型:皮质纤维化,被膜胶原化,仅有少数卵泡,结缔组织增多。

二、滤泡囊肿

滤泡囊肿(follicle cyst)是一种卵巢非肿瘤的改变,指直径超过2cm的功能性囊肿。滤泡囊肿常为孤立的,通常发生在育龄期女性,但也可发生在青春期以前及绝经后女性。其发生可能是由于异常的体内促性腺激素水平所致。大多数卵泡囊肿临床上伴有月经延期,偶有卵泡囊肿破裂,导致内出血,可能出现急腹症表现。

1.巨检 单个卵泡囊肿平均直径约5cm,壁薄,单房。多数的卵泡囊肿可以与卵泡和表层上皮包涵囊肿所区别,卵泡的直径一般<2cm,上皮包涵囊肿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2.镜检 囊壁内侧为薄层颗粒细胞,呈麦粒形或扁平形,核清晰,胞质少。外侧为一层黄素化程度不同的内卵泡膜细胞,偶可见不典型核。罕见的卵泡囊肿必须与颗粒细胞瘤相区别。颗粒细胞瘤较卵泡囊肿大,并且有典型的Call-Exner小体。

三、黄体囊肿

正常月经囊性黄体持续存在或增长,或黄体血肿含血量较多,血液被吸收后,均可致黄体囊肿(lutein cyst)。常发生在育龄期女性。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在促性腺激素影响下均可以发生黄素化。因此,根据细胞的来源,卵巢黄体囊肿可分为颗粒细胞黄体囊肿与卵泡膜细胞黄体囊肿。

颗粒细胞黄体囊肿是最常见的黄体囊肿,由于囊肿持续分泌孕激素,常使月经周期延迟。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与卵泡囊肿相似。

1.巨检 黄体囊肿大小不一,多数直径不超过2~3cm,但偶亦可达10cm。常为单侧发生。早期可似血肿,待血液吸收后,则所含为透亮或褐色浆液。囊壁为浅黄色。

2.镜检 囊肿形成的早期,黄体细胞仍存,且富含类脂质,仅囊壁内层纤维化,可见黄素化颗粒层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囊内有或无血液;后期时囊壁纤维化伴有程度不等的透明变。

四、重度卵巢水肿

重度卵巢水肿(massive ovarian edema)是一种卵巢的非肿瘤性病变,多见于年轻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20岁。临床表现为患者在腹腔痛和(或)盆腔痛后随之出现月经的异常。个别患者可出现卵巢扭转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1.巨检 最常见为单侧卵巢增大,其中2/3患者卵巢直径可达7~15mm,多数病变卵巢能保持卵巢原有轮廓,呈粉红或苍白色,卵巢质软,切面呈胶样或水样,皮质浅层可见零星分布的囊状滤泡,储存草黄色的滤泡液。卵巢内水肿液主要聚集于皮质深层及髓质区域。

2.镜检 卵巢白膜完整,结构清晰可辨,皮质浅层致密,浅层下区大片疏松水肿,始基卵泡、生长卵泡、成熟卵泡及囊性滤泡分布其间,罕见残存黄体、白体和纤维体。卵巢皮质间质可增生,间质重度水肿,浅染的间质围绕在卵巢原有结构周围。可以出现成簇的黄素化细胞。少数会出现卵巢纤维瘤病灶样改变。髓质内血管、淋巴管高度扩张,常伴有血液和淋巴液淤滞或红细胞外逸。

五、卵巢网囊肿

卵巢网囊肿(rete ovarian cyst)临床少见,多为单侧,多位于卵巢内,少见于卵巢系膜内或阔韧带内,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中位数年龄59岁,除腹部不适外,个别妇女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少量出血,另外可表现为男性化表现如多毛等。

1.巨检 囊肿直径1~24cm,1/3为单房,其余为多房。表面光滑,囊壁菲薄。囊内多充盈透明或草黄色浆液,少数为稀薄的黏液,囊内壁多光滑,罕见局部呈低乳头或梁状隆起。

2.镜检 囊壁主要由纤维血管组织伴平滑肌束组成,可有少量卵巢间质细胞,其内壁常形成不规则裂隙,囊壁内衬单层或局灶性假复层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细胞核呈圆形多位于中央或基底,缺乏间变及有丝分裂象,胞质稀少,嗜酸或透明。罕见稀疏纤毛位于细胞顶端,偶见局灶鳞状上皮化生或移行细胞化生。囊内可储存嗜酸性物质。囊肿邻近处常存在正常卵巢网结构或网管扩张及卵巢门细胞群。

(王永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