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

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

时间:2022-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的新生儿出生后均应常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母亲为HBsAg阳性的新生儿应注射人乙肝免疫球蛋白。患有艾滋病或HIV感染的医护人员,禁止其从事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一、预 防

1.所有患者进行侵入性及有创性操作前,应常规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相关检查。

2.注射应一人一针,采血应一人一针一巾一条止血带,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3.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对献血员采血前的传染病筛查。

4.对需输血治疗的乙肝易感者(指HBsAg、抗-HBs、抗-HBc均为阴性者),要给予乙肝疫苗预防注射。

二、隔离与防护

1.对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应尽早转往传染病医院,不能转院者应尽量单间隔离,病房应有接触隔离标识,进行各种操作时应严格落实接触隔离措施。

2.艾滋病合并肺囊虫肺炎应进行空气隔离。

3.对感染病患者宜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用后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理。严禁共用牙刷、剃刀等生活用品,重复使用的应严格消毒处理。

4.对患有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或病原携带的产妇,应安排隔离待产室和产房,专床分娩。新生儿应置隔离婴儿室或专门婴儿床,应使用单独的医疗、卫生、生活用品。有乳头破损的产妇,应暂停喂奶。所有的新生儿出生后均应常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母亲为HBsAg阳性的新生儿应注射人乙肝免疫球蛋白。

5.各类医务人员应按防护级别做好防护,对患者进行操作时戴手套、口罩,在进行可形成气溶胶,或可能有血液、体液喷溅等的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鞋套;实行急救复苏时,尽量避免口对口人工呼吸

6.陪护和探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使用相应的防护用品。

7.怀孕的医务人员不应直接接触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患有艾滋病或HIV感染的医护人员,禁止其从事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8.被患者血液、体液沾染或被污染的锐器损伤时,应按职业防护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三、消 毒

1.病房内各种物体表面和地面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

2.复用的医疗器械按危险等级进行消毒或灭菌,被服应包装并加标识,严格消毒处理。

3.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的液体用5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h再排放。各类废物均装入两层黄色垃圾袋内,按医疗废物处理。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四、其 他

1.盛放标本的容器应严密无破损、防渗漏,外层应有生物危害标识。容器用后要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

2.患者的遗体(不论是否解剖过)一律装防水尸袋内保存至火化,尸袋上标明“传染病”;搬动时,防止血液和体液污染扩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