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管神经痉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食管神经痉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时间:2022-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弥漫性食管痉挛,但多见与50岁以上患者,男女发病概率相等。弥漫性食管痉挛还可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内镜检查有时可检出食管痉挛。与吞咽有关的胸痛、间歇性的吞咽困难和反食是弥漫性食管痉挛的主要症状。当部分患者通过检查不能发现食管运动障碍时,则激发试验阳性也可确诊DES。

弥漫性食管痉挛(diffuse esophageal spasm)是一种不甚常见的食管运动功能性障碍,在食管中下段重复出现非蠕动性的强烈收缩为其特点。目前认为它是一种非共济食管运动亢进的疾病。Osgood于1889年通过X线所见首先对此症加以描述,直到1934年才由Moersch和Camp正式命名为“弥漫性食管痉挛”。1958年Cresmer首次提出本症的食管测压特点。在以后的数十年间,由于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名称也不统一,如局部食管痉挛、螺旋状食管、痉挛性假憩室以及食管肌层肥大等。

【病因】

弥漫性食管痉挛的病因尚不清楚,此症是单独一个病或是多种原因的临床综合征,或是贲门失弛缓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尚有争议。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迷走神经分支异常 部分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可见迷走神经的食管分支变性,神经丝断裂,胶原增加和线粒体断裂,并且Auerbach神经丛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电镜检查可见食管的迷走神经分支有退行性变,在很多神经细胞的轴突有退行性变。

2.神经肌肉变性 多数人认为弥漫性食管痉挛继发神经肌肉改变,可见到食管下段环形肌肥大。

3.精神因素 观察发现,精神创伤和情绪激动等可造成贲门梗阻,而引起弥漫性食管痉挛。

4.其他 老年性食管、腐蚀剂或胃酸反流的刺激也可引起弥漫性食管痉挛。

【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弥漫性食管痉挛,但多见与50岁以上患者,男女发病概率相等。临床分为轻重两型,轻者可无症状,只有通过X线检查或食管压力测定才能发现。重者可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和吞咽困难。

临床80%~90%的患者有胸痛症状,轻者仅感胸骨后不适,严重者可有阵发性绞痛,酷似心肌缺血的症状,可放射至颈、肩、背及上肩,疼痛常有精神刺激或进食不当诱发,部分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

吞咽困难占30%~60%,患者自觉食管中下段有进食梗阻感,多为间歇性发作,无进行性加重,有时固体及液体食物均有吞咽困难,与进冷食和稠厚食团、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由于食管与心脏有共同的神经支配,所以食管运动失调可引起心脏的改变。除前述的心绞痛样胸痛外,还可伴有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或结性心律等,甚至发生“食管性晕厥”,可能与迷走神经反射有关。弥漫性食管痉挛还可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

【辅助检查】

一般检查不会有阳性所见。食管钡剂造影和食管压力测定常有一定帮助。

1.食管钡剂造影 对DES确诊有很大的帮助,吞钡后可见食管呈多发痉挛性收缩,将冰、酸等加入钡剂中,可刺激食管产生痉挛性收缩。食管下段蠕动性收缩减弱。严重时食管中下段可见食管呈螺旋状、串珠状或卷曲状改变。

2.CT检查 食管呈多发痉挛性收缩,食管肌层可增厚。

3.食管压力测定 食管测压包括毛细管灌注式和固态两种方法,可监测到DES发作或间歇期食管运动的变化。DES测压的特征性变化:①高幅、非推进性的收缩,收缩波的振幅>24.0kPa,持续时间>6s,为典型的DES表现;②食管中下段出现非传导性、多发性、反复性的同步收缩,不伴有吞咽动作,收缩波可为高幅,也可为正常幅度,其发生率>30%时有诊断意义;③UES、LES压力和功能正常;④食管体部的蠕动传导速率减慢,<1.5cm/s。

4.激发试验 应用药物或物理法激发DES发作的试验,宜慎重。激发药物有拟胆碱能药物(包括乙酰甲胆碱、乌拉胆碱等)、胆碱激发药,其中依酚氯铵(腾喜龙)激发试验最常用。在测压同时给予激发药物可观察到患者胸痛发作,症状积分增加;测压可见食管收缩波幅>12kPa,时间>6s。激发试验阳性(同步收缩的发生率>30%),提示有DES的可能,但也有假阳性或假阴性。物理法可通过气囊扩张食管体部或给予过冷、过热的食物激发食管收缩,通过胸痛积分或X线摄片观察食管运动的变化。

5.胃镜 DES患者内镜检查无特征性变化,主要是排除其他器质性因素导致的吞咽困难或胸痛。内镜检查有时可检出食管痉挛。

6.其他 正常人吞咽水至上腹部可听到喷泻声,其时间为5~10s,此即咽水试验。DES患者或其时间明显延长或听不到喷泻声。食管排空检查: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试餐观察食管排空时间,DES患者多数正常,部分患者可显著延缓。24h pH监测、酸灌注试验等可提示有无食管动力异常,但无助于DES的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与吞咽有关的胸痛、间歇性的吞咽困难和反食是弥漫性食管痉挛的主要症状。通过食管钡剂造影和(或)食管压力检测可确诊。需与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相鉴别。

1.诊断标准 ①呈反复、间歇发作性的胸痛伴吞咽困难(为典型症状);②X线可见食管体部呈串珠或螺旋状;③食管测压可见到宽大畸形的收缩波,同步收缩>30%,LES和UES压力和功能正常;④激发试验阳性。DES诊断应在内镜检查无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满足以上4项中任何2项方能确立。

2.诊断评析诊断DES较困难 典型症状与可靠X线和测压检查的表现,对确诊DES同等重要,但两者又常无一致性。因此,当有典型的DES症状患者,应进行全面仔细检查,首先内镜下排除器质性病变,从结构上识别症状发生的病因,然后行X线或测压检查,发现食管运动障碍,其中UES和LES的压力及功能正常是较重要的指标,是鉴别继发性食管运动改变的标志,这些检查可从影像形态和食管运动的病理生理上反映DES的变化特征,是确诊的关键。当部分患者通过检查不能发现食管运动障碍时,则激发试验阳性也可确诊DES。DES为反复间断发作性疾病,因此,发作期诊断率较高。症状不典型者,激发试验有助于诊断,但对应用激发试验指征尚无共识,并且DES与食管其他动力障碍性疾病可以相互转化,故对可疑患者,应进行随访观察。

3.鉴别诊断 DES鉴别诊断包括症状鉴别和食管运动障碍鉴别。对于反复出现的胸痛应注意与心源性胸痛和食管源性胸痛相鉴别;吞咽困难者应与器质性的食管胃疾病相鉴别。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包括贲门失弛缓症、“胡桃夹”食管、老年性食管和继发性食管痉挛,其鉴别如下。

(1)贲门失弛缓症:它是食管抑制性神经元变性和(或)迷走神经抑制性纤维受损,导致的LES松弛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吞咽困难、反食、胸痛等。X线检查可见食管下端呈“鸟嘴样”改变,食管体部扩张、延长或纡曲,蠕动消失。测压可见吞咽后LES松弛障碍,常伴有LESP升高;食管体部无蠕动收缩或小波幅的重复性和(或)同步收缩。当波幅>8kPa时,称为vigrous achalasia,易与DES相混淆。

(2)“胡桃夹”食管:它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表现为慢性、反复性和间断性发作性胸痛,吞咽困难不明显,X线检查缺乏特征性改变。测压可见食管下段呈高幅度蠕动性收缩,平均波幅>20kPa,持续时间>6s。LES压力和功能无异常。药物激发试验阳性。有人认为“胡桃夹”食管可能是DES的前驱病变。

(3)老年性食管:它是发生于中、老年人中的非特异性食管运动功能紊乱。其临床表现可有或缺如,食管测压可发现吞咽后收缩改变多样化。原发性和继发性蠕动减少;非传导性的重复收缩;波幅可为低幅或高幅;多伴有UES和LES压力和功能等改变。

(4)继发性食管痉挛: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和肿瘤浸润等因素可导致食管下段痉挛,虽然测压时可发现宽大畸形的收缩波,但患者常有原发病的表现,易与DES鉴别。

【治疗】

1.钙离子拮抗药 可减低食管的收缩幅度和收缩频度。常用的有:硝苯地平(心痛定)10mg,3/d,硫氮酮30~90mg,3/d。也可选用高选择性胃肠钙离子拮抗药,如斯巴敏40mg,3/d,匹维溴铵(得舒特)50mg,3/d,舒丽启能100mg,3/d。

2.硝酸酯类药物 可使血管和食管平滑肌舒张,特别是在急性胸痛发作时可明显缓解症状。可口含硝酸甘油0.6mg,或异山梨酯(消心痛)10mg,3/d。

3.三环类抗抑郁药 如丙米嗪100mg,3/d,阿米替林150mg,2/d。

4.肉毒杆菌毒素 用其封闭受体,可减少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可通过胃镜在下食管括约肌上方注射,出现症状后可重复注射。但DES在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择食管肌肉切开术或者食管切除术。

5.其他 虽然气囊扩张主要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但是在DES是也考虑使用。在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择食管肌肉切开术或者食管切除术。弥漫性食管痉挛多为良性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然而严重的弥漫性食管痉挛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同,误诊为冠心病或者食管肿瘤等疾病,可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所以要正确地认识弥漫性食管痉挛。在治疗上应首选精神心理治疗和口服药物相结合,必要时再选择介入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

(刘俊峰 石志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