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人际沟通的积极心态

促进人际沟通的积极心态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有一天,传教士的热情终于打动了杰瑞这个年轻人。热情是指人际交往中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汤姆看到这种情况,便心生同情,走上前,主动向老人问好。看着老人脸上浮现的笑容,汤姆一直以来的郁闷心情好像也变得轻松了一些。汤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那家公司。
促进人际沟通的积极心态_论人际沟通

沟通就是沟心。口乃心之门户,要开口先开心,打开胸怀,改变心态,平等交流,真诚交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敞开心扉,让信任、热情、包容、爱心、归零等积极心态架设起心灵通往外界的桥梁。

一、信任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艘货轮航行在大西洋上,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把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吹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声喊叫,可惜风声太大,船上没有一个人听到他的求救声,小孩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货轮越驶越远。求生的欲望促使他在冰冷的海水里拼命游动,他使出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并努力把头伸出水面看着远去的货轮,希望会有人注意到他的身影。

船越来越远,到了后来,几乎连影子都看不见了,眼前只有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筋疲力尽,感觉自己实在游不动了,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得救。老船长慈祥的表情和友善的眼神浮现在他的眼前,他坚信船长知道自己掉进海里后,一定会回来救他。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奋力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个孩子失踪了,很多船员在船上根本找不到他,于是船长想到孩子一定是掉进了海里,他下令全速返航,回去寻找。水手们劝他说:“别找了,这么长时间了,孩子就算没淹死,也让鲨鱼吃了。”但船长坚持回去寻找。

终于,在那个孩子即将沉没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孩子获救了。孩子醒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船长扶起孩子,问:“可怜的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孩子回答说:“我相信自己,但我更相信您,我知道您一定会来救我的!”船长感动得紧紧抱住这个孩子,他觉得这是自己一辈子所做过的最伟大的一件事。

一个人不仅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别人,信任才能为你赢来真正的友谊。信任能赢得对你忠诚相待的人,信任能让朋友间拥有一种踏实的安全感。唯有这种友谊,能在你获得成功时为你高兴,而不是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者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用信任赢得的朋友才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二、热情

20世纪30年代,有一位非常热情的犹太传教士,他每天早晨都会到一条乡间土路上散步。不管是什么人,身份如何,他都会上去打招呼,说一声“早安”。

其中有一个叫杰瑞的小伙子,总摆出一副无视他的态度。但这个年轻人的冷漠,并没有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上,他仍然对这个叫杰瑞的小伙子微笑,并向他道一声“早安”。直到有一天,传教士的热情终于打动了杰瑞这个年轻人。杰瑞也脱下帽子,向传教士回答了一声“早安”。

几年以后,纳粹党上台执政,对犹太人实行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某一天,村里所有人包括那名传教士,都被纳粹党集中起来,要送往集中营。在下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有一个指挥官挥动着指挥棒,操控着人群的走向,指左边,是一条死亡之路;指右边,说明还有生还的机会。很快,传教士的名字就被指挥官点到了,他战战兢兢地走上前去,心里非常害怕。可当他抬起头,目光和这位指挥官相遇时,他突然发现,这名指挥官恰好是杰瑞。

传教士习惯地道了一声:“早安,杰瑞先生。”这位叫杰瑞的指挥官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但是多年的习惯仍然让他回了一句:“早安。”虽然声音非常低,低到仅仅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但最后杰瑞的指挥棒指向了右边,那是一条属于生还者的道路。

什么是热情?热情是指人际交往中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热情能够传递一个人对周围人的接纳与欣赏,以及愿意亲近的友好态度。与人为善、积极乐观的品质,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间接体现,是一个人态度、兴趣的自然流露。这些一般都可以给别人留下积极的印象,令你的人际关系增值增量。

汤姆最近失业了,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搬回了他岳父居住的新泽西州。汤姆的心情坏到了极点,过了半年时间情况仍不见好转,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团糟,一点意义都没有。但是他多年的晨练习惯仍没有改变。

有一天,他在运动场上遇到了一位穿着很体面的老人,在慢慢地踱着步子,一副失落的模样。他仔细观察,发现这位老人总爱往人多的地方去,但是没有一个人主动和他打招呼,因此,老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老人又走到几个练拳的老人跟前,想搭讪却不好意思,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汤姆看到这种情况,便心生同情,走上前,主动向老人问好。老人的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高兴地跟他攀谈起来,老人好像怕错过什么似的,向他倾诉了自己的很多心事。他耐心地倾听着老人的诉说,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厌倦。直到他该去吃饭了,老人才停了下来,不好意思地跟他说:“跟你聊天很愉快,明天咱们接着聊。”看着老人脸上浮现的笑容,汤姆一直以来的郁闷心情好像也变得轻松了一些。

第二天,他到运动场的时候,那位老人已经在那里等他了。在聊天的时候,他向老人聊起了自己的近况,诉说了自己对人生的很多看法。老人知道他失业的情况后,很轻松地对他说:“别着急,小伙子,我能帮你找份好工作。”汤姆道了谢,其实根本没有指望老人能提供给自己一份好工作。因为到处都是失业者,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找工作绝非易事。没想到回家后不久,汤姆就接到了一个电话,一家著名的企业让他去面试。

汤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那家公司。老板热情地接待了他,让他在自己的企业选择一个喜欢的职位,并给他优厚的待遇。他感到有点不可思议。这位老板说:“你在运动场上见到的老人是我的父亲,我父亲跟我说,一定要好好谢谢你,是你让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这让他感到非常快乐。”汤姆想:其实自己根本没有做什么,只是主动跟老人打了声招呼、聊了几次天而已。

由此可见,热情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友善,能够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人生馈赠。

三、包容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有所领悟。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却发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所以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人空境。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境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禅师的宽容和原谅终于换得小偷的醒悟。

包容是一种大度,一种豁达。一事不顺便心存憎恨,一句话不顺,就耿耿于怀,无法获得真正的关系。包容是心与心的交融,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襟,是一种修养。包容能融洽气氛,交流情感,活跃思想,从而获得真话、真知、真情。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经一处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拦住他,才将他救起。于是马沙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事吵了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当他们旅游回来之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将吉伯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我感激吉伯救了我,记忆会像石头上的字一样长久。至于他打我的事,会随着沙滩上的字一样消失,被我忘得一干二净。”

包容使人的心灵变得广阔无比,不要丢掉恩惠的温暖,只有用一颗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善待周围的朋友,你才会收获真诚的友谊。

四、爱心

临近圣诞,哥特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哥特驾着车从家里出来时,看到街上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并不时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哥特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男孩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哥特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礼物。”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送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钱?”哥特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真希望……”

哥特原以为小男孩希望的是也能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哥特深受感动地看着这个男孩,然后问他:“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兜兜风?”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逛了一会儿,小男孩转身向哥特说:“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门前?”哥特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漂亮的新车回家,在小朋友面前是很神气的事……哥特同意了。“麻烦您停在两个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小男孩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台阶,进人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孩。这个小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他坐下,然后指着哥特的车子说:“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讲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花一角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和这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哥特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弟弟抱到车子前排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了上来。于是三个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小哥哥的爱心赢得了哥特的友谊,给予比获得更让人感到美好,更具有人际吸引力。

五、归零心态

古时候有一个对佛学造诣很深的修行者,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徙弟接待他时,他心态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继续倒。修行者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继续往里倒?”禅师说:“是啊,既然已经满了,干吗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自认为很有学问了,为什么还要到我这里求教。修行者瞬间开悟:水满则溢,唯有放空自己,适时归零,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归零心态就是放空自己的一切,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归零心态的人总是谦和礼让,能让别人感到被尊重,从而赢得更多的人际关系。

被人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少年得志,豪情满怀、意气风发,这些成就自然让他挺胸阔步、昂首视人。

一位爱护他的老前辈意识到,一位有成就的普通人如此表现无可厚非,但作为国家领导人,这样很危险。于是他将富兰克林约出来,地点选在一所低矮的茅屋。富兰克林习惯于昂首阔步、大步流星,他一进门,只听“砰”的一声,他的额头顿时起了一个大包,痛得他连声叫喊。迎出来的老前辈连忙说:“很疼吧?对于习惯于仰头走路的人来说,这是难免的。”富兰克林由此有所领悟。

具有归零心态的人心灵总是敞开的,他们能随时接纳伟大的启示,保持对他人的好奇心。善于归零的人,在顺境中,能放下自己的架子,保持谦虚;在逆境中,能放下心里的包袱,乐观豁达。这样的人能随时保持对他人的兴趣,并有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