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内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病室环境。病室内禁止摆放花卉,也不应喷洒刺激性化学物品,以免致敏。病室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温18~20℃,湿度50%~60%;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3次以上,每次1小时;必要时行室内紫外线消毒。室内地面、设施每日以0.05%有效氯擦拭。特殊情况有效氯浓度加倍。
3.皮肤护理
(1)着装要求:着纯棉柔软、消毒的病员服,每日更换1次,床单位3日更换1次,重症及感染患者每日更换1次或2次,床上无菌卫生垫每日更换1次或2次,重症剥脱性皮炎患者使用超大无菌纱垫。必要时均随时更换。
(2)卫生清洁: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理发、修剪指(趾)甲,洗浴后更换病人休养服;日常根据不同病种指导患者定时洗浴,洗浴水温一般在40℃,洗浴水流调至柔和,洗浴时禁止揉搓皮肤,禁止用碱性浴液,建议使用强生婴儿洗浴用品,银屑病患者使用“采乐”等抗真菌洗浴液,洗浴后以柔软纯棉毛巾沾干皮肤或自然晾干皮肤。急性感染及创面渗出较多时禁止洗浴。
(3)创面处理:皮损破溃创面要保持无菌状态,及时清创消毒。无碘过敏患者,每班次给予创面碘伏消毒2次;渗出较多的创面,先给予1∶5 000呋喃西林冷湿敷后,再给予碘伏消毒。保持局部干燥,及时更换无菌卫生垫。
(4)禁止患者搔抓及揉搓皮肤,必要时建议戴手套;依据具体情况及时给予止痒、镇痛等护理。
4.病情观察。仔细观察皮肤变化,询问患者感觉,掌握疗效及病情变化,随时报告医师并准确进行护理记录。
5.饮食护理。饮食宜选择高蛋白质、低脂肪和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禁饮浓茶、咖啡等。
6.生活护理。指导、督促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2 000ml以上,多饮用橙汁等含钾高的饮品,及时补钙;对于黏膜损伤患者,给予1∶5 000呋喃西林或康复新液口腔护理,每日给予会阴冲洗;保持排便通畅,2天以上无大便者要给予积极处理。保证充足睡眠。
7.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外用药及清创换药。观察各种治疗用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着重观察有无水肿、感染、出血倾向等,积极监测电解质及血糖情况,防止低钾、低钙、血糖升高。根据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
8.辨证施护。风热夹燥型患者舌质红、舌苔黄、脉数、便干溲赤,应保持皮肤及环境湿润,病室凉爽、安静,令其多饮水。血虚风燥型患者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舌苔薄、脉细数,给予病室保暖,嘱患者注意休息,加强活动时的安全防护,加强饮食护理,指导食用滋阴补血饮食。湿热邪毒型患者,给予保持皮肤干燥及环境凉爽、安静,令其适量饮水,指导食用清热利湿饮食。气滞血瘀型患者舌紫有瘀点,脉弦涩,对其要重视情志护理,加强护患沟通,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
9.出院指导。告诉患者一定遵医用药、定期复诊,不可随意调整药量或停药。让患者了解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防范疾病复发;告诉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教会患者皮肤养护方法;让患者重视饮食调节,避免刺激性饮食,保持排便通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