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疗扁桃体发炎的药物

治疗扁桃体发炎的药物

时间:2022-04-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急性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感染性炎症,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部黏膜及其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中医称急性扁桃体炎为“急乳蛾”或“喉蛾”“莲房蛾”。由于急性扁桃体炎主要是风热邪毒侵袭所致,早期常表现有风热表证,因而曾被称之为“风热乳蛾”。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亦称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无脓性分泌物。

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是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感染性炎症,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部黏膜及其咽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

中医称急性扁桃体炎为“急乳蛾”或“喉蛾”“莲房蛾”。由于急性扁桃体炎主要是风热邪毒侵袭所致,早期常表现有风热表证,因而曾被称之为“风热乳蛾”。

(一)西医

【诊断要点】

1.病史 常因身体抵抗力降低时,隐藏于扁桃体隐窝内或咽部的细菌繁殖,或外界病原侵入而发病。

2.症状 起病急、恶寒、高热,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缺乏、便秘及全身酸困等。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时可妨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3.体征 急性病容,面颊赤红,口有臭味,舌被厚苔,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肿大,并且有触痛。急性充血性扁桃体炎亦称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无脓性分泌物。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包括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表现为扁桃体及腭弓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隐窝型表现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有时渗出物可融合成膜状,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于拭去而不遗留出血创面;滤泡型主要表现为扁桃体实质之淋巴滤泡充血,肿胀、化脓,扁桃体形成蛋白色小隆起。

4.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多。体温可达39~40℃。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多饮水,通大便,进流食或软食,积极补液。

2.药物治疗 解热镇痛药,足量、长期抗生素应用。

【治疗方案】

1.抗生素疗法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前期所接受的治疗情况及其体质状况,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患者有无过敏反应,酌情选用下列抗生素。

(1)首选药物为青霉素G,120万~160万U/次,静脉滴注,4次/d,至少给药10天。重症感染可以每隔3~4小时给药1次,成年人总量1 000万~2 000万U,儿童剂量为25万U/(kg·d)。由于青霉素类为繁殖期杀菌药,半衰期短,排泄快,故应间歇给药,每日总量应分3~4次给药,至少也要分2~3次给药。应注意过敏反应。

(2)头孢噻肟钠,一般感染为0.5~1.0g/次,肌内注射,2~4次/d,或2.0g,静脉注射,2~4次/d;中度感染者2.0~3.0g/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1次/8h;重度感染者2.0g/次,1次/4h。1月龄以上的婴儿及儿童按体重100~200mg/(kg·次)计算,1次/(4~8)h。

(3)头孢曲松,1.0~2.0g,静脉注射,2次/d,每日总量不超过4g。儿童用量为成年人剂量的1/2。

(4)头孢哌酮,2.0~4.0g/d,静脉注射,分2次给药;重症感染者,6.0~8.0g/d,1次/(6~8)h。儿童按体重100~150mg/ (kg·d)计算,1次/(8~12)h。肝肾功能同时减退者,每日用量不应超过1.0~2.0g,并监测血药浓度

(5)轻症者,可以用头孢拉定250~500mg/次,口服,4次/d,空腹给药。儿童按体重6.25~12.5mg/(kg·d)计算,分4次给药。

(6)头孢丙烯(施复捷),13岁以上少年及成年人,0.5g/次,口服,1次/d,连续用药10天;儿童(2~12岁)剂量为7.5mg/(kg·次),口服,1次/12h;6个月以上婴儿15mg/(kg·次),1次/12h。如肌酐清除率在0~29ml/min,则按上述剂量减半使用。

(7)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以改用下列抗菌药物。①林可霉素,中度感染者,0.6~1.2g,溶于100~2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1~ 2h,2次/d。小儿(1个月以上)按体重计算,肌内注射时,10mg/ (kg·次),1~2次/d;静脉滴注时,10~20mg/(kg·d),分2~3次给药。②氧氟沙星,200mg,口服,3次/d,或0.1~0.2g/次,静脉滴注,2次/d。儿童忌用。

(8)如为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应用抗生素的疗程至少10天;小儿酌服头孢克洛干糖粉,1~3岁125mg/次,口服,3次/d。

2.局部用药 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2%硼酸液、3%盐水等漱口,2~3次/d;并可以含服杜米芬喉片、碘喉片等。

3.对症治疗用药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用下列解热镇痛药物。

(1)复方阿司匹林:1~2片/次,3次/d。

(2)阿司匹林:0.3~0.6g/次,3次/d,或需要时服用。

(3)布洛芬:0.2g/次,3~4次/d,饭后服用。

(4)阿尼利定:必要时服用1~2片/次,3次/d。

(5)安乃近:0.25~0.5g/次,3次/d。

(二)中医

【病因病机】 本病因风热邪毒循口鼻入侵肺系,邪毒搏结于喉核,以致脉络受阻,肌膜受灼;或外邪壅盛,乘势传里,肺胃热盛,火热上蒸,搏结于喉核,肌膜受灼;或多食炙煿,过饮热酒,脾胃蕴热,热毒上攻,搏于喉核而为病。临床证候多为阳热亢盛之症,其潜在的中医体质为失调质偏热型,可兼夹偏湿及偏瘀型。

1.风热外侵,肺经有热 风热邪毒自口鼻入侵肺系,咽喉首当其冲,或风热外侵,肺气不宣,风热循经上犯,邪毒搏结于喉核,使脉络受阻,肌膜受灼而成乳蛾。

2.邪热传里,肺胃热盛 外邪壅盛,乘势传里,肺胃受之,肺胃热盛,火热上蒸,搏结于喉核;或多食炙煿,过饮热酒,脾胃蕴热,热毒上攻,搏结于喉核,以致脉络受阻,肌膜受灼而为病。

辨证论治

1.风热袭咽证

(1)主症:病初起,咽部干燥灼热,疼痛逐渐加剧,吞咽时疼痛加剧;扁桃体红肿;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咳嗽。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

(2)治法:疏风清热,消肿利咽。

(3)处方:疏风清热汤(《中医喉科学讲义》)。组成:荆芥5g,防风10g,牛蒡子12g,金银花15g,连翘12g,桑白皮12g,赤芍12g,桔梗5g,黄芩10g,天花粉12g,玄参12g,浙贝母12g,甘草5g。加减:伴有咳嗽者,加杏仁10g,前胡10g;咽痛较剧烈者,去荆芥、防风,加射干10g,山豆根10g;肿势发展迅速者,去荆芥、防风,加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2g,野菊花15g。

2.胃热熏咽证

(1)主症:咽部疼痛剧烈,痛连耳根,吞咽困难,痰涎多;扁桃体红肿,有黄白色脓点,或连成假膜;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苔黄,脉洪数。

(2)治法:清泻肺热,消肿利咽。

(3)处方:清咽利膈汤(《外科发挥》)。组成:连翘12g,栀子10g,黄芩10g,薄荷5g,牛蒡子12g,防风10g,荆芥5g,玄明粉(冲服)10g,金银花15g,大黄(后下)10g,玄参12g,桔梗5g,黄连5g,甘草5g。加减:若咳嗽痰黄稠,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压痛者,加射干12g,川贝母10g,瓜蒌10g,以清化热痰而散结;高热者,加生石膏20g,天竺黄10g,以清热泻火,除痰利咽;若扁桃体有脓点或假膜者,加入马勃10g,皂角刺15g,以祛腐解毒;肿痛甚者,加射干12g,牡丹皮12g,以消肿止痛。

【中成药处方】

1.双黄连口服液 用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引起的急性咽炎的初期,见有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症状者。1支,用温开水送服,2~3次/d。

2.板蓝根颗粒 用于外邪侵袭,上犯咽喉引起的急性感染,见有咽喉肿痛者。用于体质较弱,易于感冒的患儿,效果尤佳。1包,温开水冲服,3次/d。若出现高热、咽痛剧烈、便秘等肺胃热盛之症,应配合应用其他药物。

3.银黄口服液 用于外邪侵袭,上犯咽喉所致的咽喉肿痛。1支,口服,3次/d。

4.黄连上清丸 用于肺胃热盛,上攻咽喉引起的急性感染, 6g,口服,2次/d。

5.利咽解毒颗粒 用于肺胃热盛,上攻咽喉所致的咽喉肿痛。1袋,口服,3~4次/d。

6.冰硼散 有清热解毒,祛腐消肿作用。用于肺胃热盛,上攻咽喉所致的咽喉肿痛。0.15g,吹患处,1次/(1~2)h。

7.珠黄散 具有苦寒泄热,祛腐除脓功效。用于肺胃热盛,上攻咽喉所致的咽喉肿痛。0.15g,吹咽,1次/(1~2)h。

8.六神丸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用于肺胃热盛,上攻咽喉所致的咽喉肿痛。10粒,内服或含服,3次/d。

(三)中西医结合

【思路】 从中西结合用药的角度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具有更好的优越性,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中医医药各自的长处,获取更为理想的可靠临床疗效,还能通过中医药治疗措施对患病机体功能状况的平衡调节作用,更好地促进其康复,减少演变为慢性病变和复发的机会,获得理想的远期效应。同时,也可以通过减少抗生素的应用而降低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及耐药菌株的产生。特别是在以病毒感染为主的卡他型急性扁桃体炎以及本病其他各型的早期阶段,中医药治疗措施具有更好的优势。

(四)注意事项

在急性扁桃体炎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准确处理中药与抗生素应用中的相互关系,即是中药与抗生素的叠加使用还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而有机结合使用;二是合理选用局部用药,特别是相关中成药。关于第一点,应该避免中药与抗生素的叠加使用方式,因为这种用药方式不仅不利于学术发展,也会增加费用-效益比例,于患者不利。中药的药理作用是全方位的,不仅能够发挥直接的抗菌消炎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提高患病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而显示间接抗菌消炎效应,更不用说复杂的中药成分所特有的对体内微环境自稳状态的平衡效应,即使是清热解毒类中药也是如此。因此,应该综合考虑中西药物的联合药理作用,合理安排各自的用药时间、剂量和疗程,以求同时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费用-效益比。关于第二点,还必须将局部治疗与全身用药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同样包括正确处理中西药物的相互关系。合理的局部治疗方案,应该是所选用的局部治疗药物之间以及局部用药与全身用药之间,都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如有效的局部对症治疗药物有助于减轻咽部疼痛等突出症状,使得患者能够更加容易地口服中药汤剂,更好地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反过来又有助于局部病变的继续改善。在此,合理的总体治疗方案需要精心安排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