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疏肝和胃方

疏肝和胃方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某医院确诊为胃小弯溃疡。如病情迁延,较长时间失去协调,称为“肝脾不和”,可见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临床上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肝胃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脏腑功能不协调所致的病证。肝气犯胃型当与脾胃湿热证相辨别,两者均可出现胃脘胀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等症。但本证有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的临床表现,脾胃湿热证无这一表现。

【组成】 旋覆花9g,川芎4.5g,白术9g,香附9g,丁香1.2g,绿萼梅4.5g,枳壳6g,炙甘草4.5g。

【功用】 和肝健脾,活血调气。

【适应证】 肝气犯胃,瘀阻气滞,胃小弯溃疡。

【潘氏临证心得】 病例:郑某,男性,47岁。胃脘疼痛,每于食后1小时许发作,其疼痛放散于两胁间,按之亦不觉舒,嗳气频作,鼓气肠鸣,少进糕饼,或矢气而稍宽,夜寐多梦,舌苔薄腻、边质带紫,脉象弦缓。起病已有三年余,性易怒,且自疑为癌变,情绪紧张。经某医院确诊为胃小弯溃疡。中医分型辨证,属肝气犯胃,瘀阻气滞,拟和肝健脾,活血调气法。服上药5剂,嗳气减轻,胃痛未除。前方减去丁香、绿萼梅,加延胡索、川楝子等。继服30余剂,症状缓解。

【解读赏析】 肝气犯胃指由于肝气偏亢,过于疏泄,影响脾胃,以致消化功能紊乱,或称“肝气犯脾”。临床表现,一方面出现肝气症状,如头眩,胁痛,易怒、胸闷,小腹胀,脉弦等;一方面出现脾胃症状,如胃脘痛,吐酸,厌食,腹胀,大便泄泻等。如病情迁延,较长时间失去协调,称为“肝脾不和”,可见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临床上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主要表现为: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嘈杂吞酸,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肝胃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脏腑功能不协调所致的病证。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影响胃的功能;或寒邪侵袭肝胃,导致肝胃功能异常等引起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肝气犯胃和寒邪侵袭肝胃两种类型。

肝气犯胃者,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气机不畅,则胃脘胁肋胀间疼痛;气郁化火,胃失和降,则嗳气吞酸,呃逆呕吐;肝失条达,心神不宁,则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为肝气郁而化火之象。寒邪侵袭肝胃者,阴寒之邪循肝经上行,则巅顶疼痛;寒邪犯胃,中阳不足,胃失和降,则呕吐涎沫;阴寒之邪内盛,阳气受损,则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为阴寒之象。有些相似证候,需予辨别。

肝气犯胃型当与脾胃湿热证相辨别,两者均可出现胃脘胀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等症。但本证有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的临床表现,脾胃湿热证无这一表现。本证的寒邪侵袭肝胃型当与寒邪犯胃证相辨别,两者都有胃寒疼痛、呕吐等表现,但本证有肝寒气郁的临床表现,寒邪犯胃证则无这一症状。辨证注意抓住肝胃同病的临床特征,并应注意区分寒热的不同,这点也是正确使用本方的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