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耳鸣耳聋(例)

耳鸣耳聋(例)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患慢性中耳炎。1周前因吃狗肉后引起两耳肿胀流脓,耳中鸣响、气闭,昨天猝然转聋,听觉全失。药后不但耳聋治愈,血压亦相继恢复正常。原方续进5剂,耳鸣消失,听觉恢复正常。 耳鸣耳聋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觉;耳聋是指听力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而全聋。两者虽症状不同,而发病机制则一。耳为肾之窍,手、足少阳经俱会于耳中,故耳鸣耳聋与肾、肝胆、三焦的关系最为密切。临证辨虚实是为关键。

例一:胡某,男,50岁,某农场干部,1976年7月就诊。

半年多来两耳蝉鸣不息,耳中有闭塞感,听力逐渐减退。头昏头痛,心烦失眠,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象浮弦。证属肝胆火逆,上壅清窍。治宜清肝泻火,镇逆潜阳。

处方:龙胆草12克,柴胡12克,黄芩12克,栀子9克,生地黄18克,牡丹皮9克,生龙骨18克,生牡蛎18克,磁石24克(醋煅),蔓荆子9克,石菖蒲9克,甘草6克。10剂。每日1剂,煎服。

二诊:耳鸣头痛减轻,听力增进,夜能安寐。效不更方,原方续服。

患者以原方再服10剂,耳鸣消失,听力恢复正常。

【按】 足少阳经上入于耳,下络于肝而属于胆。肝胆火盛,循经上壅于耳,致清窍失灵。《中藏经》所谓:“肝气逆则头痛耳聋。”本例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黄苓、栀子、牡丹皮清上炎之胆火,柴胡、蔓荆子疏肝利气,龙骨、牡蛎、磁石镇逆潜阳,石菖蒲芳香开窍,再以生地黄滋肾水以涵肝木,甘草和中而缓急迫,使阴平阳秘,诸症自愈。

例二:唐某,男,30岁,湘潭某厂工人,1974年11月就诊。

素患慢性中耳炎。1周前因吃狗肉后引起两耳肿胀流脓,耳中鸣响、气闭,昨天猝然转聋,听觉全失。察其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肝胆风火湿热上壅清窍,结聚耳中而成暴聋。治宜清肝泻火,疏风开窍,化湿解毒。

处方:龙胆草15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柴胡12克,防风9克,苍耳子9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木通9克,泽泻9克,败酱草12克,桔梗12克,冬瓜子12克,石菖蒲9克,甘草6克。3剂。每日1剂,煎服。

药进3剂,耳中胀痛减轻,流脓减少,气闭松活,能听到声音。续服3剂,诸症好转,听力完全恢复。

【按】 患者素患脓耳,湿热内蕴,加以食狗肉而引动肝阳,遂致肝胆郁火勃发,循经上逆,阻塞清窍。故以龙胆草、黄芩、栀子苦寒直折,平肝胆之邪热;柴胡、防风祛风疏表,泄三焦之壅塞;金银花、连翘、败酱草、木通、泽泻、甘草化湿解毒;桔梗、冬瓜子排脓以利耳道;石菖蒲、苍耳子行气以通窍闭。肝火得降,湿热清化,气血和调,清窍自得通利。

例三:徐某,女,65岁,大古道巷居民,1979年1月就诊。

3个月前曾发生鼻出血,流血量多,经某医院门诊用西药治疗后鼻出血止。自此以后常感头昏乏力,两耳渐失聪,深以为苦,特来求诊。症见耳聋,头昏头痛,口干口苦,腰膝酸软乏力,大便干结,舌红欠润少苔,脉弦硬、两尺沉弱。血压:24/14千帕。证属肝肾阴亏,虚阳上亢。治宜补肾益精,滋阴潜阳。

处方:熟地黄24克,山药15克,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10克,黄芩10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磁石20克(醋煅),夏枯草12克,肉苁蓉15克。10剂。每日1剂,煎服。

二诊:头昏痛减轻,大便通畅,口苦亦瘥,唯耳聋如故。血压降至20/12千帕。原方去黄芩,加石菖蒲9克。续服10剂。

三诊:耳聋开始好转,右耳已能听到谈话声,左耳仍闭塞不聪。原方续服10剂。

四诊:两耳听力均较前大有进步,精神转佳。拟杞菊地黄丸继续调治月余,两耳听力基本恢复正常。

【按】 肾藏精,开窍于耳,肾精充沛则听觉正常。《内经》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闻五音。”患者年迈花甲,肾气已衰,加以鼻衄失血,遂致肾精亏耗,髓海不足,故腰膝酸软,两耳失聪;肾亏则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故口苦咽干、头昏头痛。治以六味地黄汤加减。方中熟地黄、山药、茯苓、枸杞子、山茱萸、肉苁蓉补肾益精,黄芩、牡丹皮、夏枯草、龙骨、牡蛎、磁石平肝潜阳。二诊加石菖蒲以宣通耳窍。最后以丸药调理缓图其本。药后不但耳聋治愈,血压亦相继恢复正常。

例四:侯某,女,48岁,工人,1970年10月就诊。

耳鸣失聪,伴头目昏眩,四肢无力,不思饮食,大便稀溏,舌淡嫩,苔薄白,脉象濡缓无力。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治宜益气升清。

处方:黄芪18克,党参12克,升麻3克,蔓荆子9克,葛根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白芍9克,黄柏6克,骨碎补9克,甘草3克,磁石20克(醋煅),石菖蒲6克。5剂。每日1剂,煎服。

上方连服5剂,食欲增加,大便成形,精神转佳,耳鸣好转,听觉亦聪。原方续进5剂,耳鸣消失,听觉恢复正常。

【按】 《内经》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今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故耳不聪目不明矣。拟李杲益气聪明汤加味。方以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中益气;升麻、蔓荆子、葛根轻扬升发,鼓舞清阳之气上升以达清窍;白芍、黄柏平肝胆而泻相火;骨碎补、磁石补肾以潜浮阳;石菖蒲芳香开窍。中气足,枢转运,则清阳上升,浊阴下降,九窍通利,耳聪目明。

【综述】 耳鸣耳聋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觉;耳聋是指听力减退甚至听觉完全丧失而全聋。临床两症常并见。两者虽症状不同,而发病机制则一。耳为肾之窍,手、足少阳经俱会于耳中,故耳鸣耳聋与肾、肝胆、三焦的关系最为密切。临证辨虚实是为关键。大抵实证多由风阳痰火上逆,阻塞清窍,治以清肝降火,息风涤痰;虚证多由肾精亏耗,髓海不足,或脾阳不振,清气不升,治以补肾益精或健脾升清。上述4例医案中,胡、唐两案均为肝火偏旺,风阳上逆,均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所不同者,胡案兼火盛伤阴,故方中去泽泻、木通、车前子等渗利之品,以免重伤津液,而加龙骨、牡蛎、磁石、生地黄等滋阴潜阳;唐案素患脓耳,肝胆火盛而兼风火湿热,故于方中加用金银花、连翘、败酱草、防风、桔梗、冬瓜子等大量疏风解毒、化湿排脓之品。徐案为肾阴亏虚,水不涵木,拟六味地黄汤加减,育阴于下,以潜浮阳;侯案脾胃气虚,清阳不升,则以益气聪明汤加味,补脾土以升清气。

凡耳鸣耳聋,不论其辨证若何,皆为气道闭塞不通,故上述4案,在方药中均用了石菖蒲等理气开窍之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