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厥(例)

气厥(例)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昨天早晨登厕之后眩晕欲仆,勉强回房,倒于睡椅,昏厥不省,四肢厥冷,小便自遗,半小时后方渐转苏。当即到湖南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年高体衰,阳气素馁,加以临厕努挣,致中气下陷,清阳不升,发为虚脱。其妻急以所备之参附酒灌之,倾刻,呕吐痰涎约半碗,随即转苏。随访19年,患者未类似发作。先父临证多年,常用参附酒抢救虚脱,每收起死回生之效。

赵某,男,74岁,某省参事室参事,1976年1月14日就诊。

昨天早晨登厕之后眩晕欲仆,勉强回房,倒于睡椅,昏厥不省,四肢厥冷,小便自遗,半小时后方渐转苏。当即到湖南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心电图提示:急性前下壁心肌梗死,Ⅱ°房室传导阻滞。症见面色白,头昏乏力,四肢不温,心悸气短,胸中憋闷,夜不能寐。舌淡带紫,苔薄白腻,脉弦细缓,时有歇止。年高体衰,阳气素馁,加以临厕努挣,致中气下陷,清阳不升,发为虚脱。此厥脱之险虽平,心阳未复,气血两亏,痰瘀痹阻。治宜温阳益气,补虚复脉,佐以化瘀宣痹。

处方:红参9克(另煎兑),附子9克,桂枝9克,炙甘草9克,丹参15克,瓜蒌实12克,薤白9克,半夏9克,茯苓12克,麦冬9克,阿胶12克(烊化),生姜10克,大枣5枚。10剂。每日1剂,煎服。

二诊:服药颇应,精神转佳,四肢渐温,心悸已平。唯左前胸仍间发憋闷,夜寐不宁,舌上腻苔已净,脉仍弦缓,较前有力,偶有歇止。仍宗原法加减。

处方:红参9克(另煎兑),附子9克,桂枝9克,炙甘草9克,麦冬9克,丹参15克,茯苓12克,黄芪24克,当归12克,三七3克(研末吞服),阿胶12克(烊化),五味子9克,生姜9克,大枣5枚。10剂。每日1剂,煎服。

三诊:诸症明显好转,胸中憋闷消失,夜能安寐,舌转淡红,脉细缓均匀。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恢复期,房室传导阻滞已消失。原方续服10剂,自觉症状消失,遂停药。嘱以红参60克,制附子30克,泡好酒500毫升,以备救急。

患者于1978年1月1日,因劳累又发生十次昏厥,当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神志昏迷,气息微弱,二便失禁,势甚危笃。其妻急以所备之参附酒灌之,倾刻,呕吐痰涎约半碗,随即转苏。此后,患者乃以参附酒常饮,每逢精神不振即以药酒少量饮之,便觉神清气爽。随访19年,患者未类似发作。

【按】 患者年逾古稀,气阴早衰于未病之先,故稍事劳累则元气下陷,清阳不升,发为虚脱。证属气厥虚证。先父临床治疗本病,昏厥时以参附酒灌救,回阳固脱;厥复神清后再投以温阳益气、补虚复脉之方,常以参附汤合炙甘草汤加减。按参附汤为治阴阳气血暴脱之主方,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附子回阳救逆,配成药酒,不但较汤药方便应急,且参、附得酒之辛热以行药势,通经脉,故能倾刻生阳化气,挽救虚脱。先父临证多年,常用参附酒抢救虚脱,每收起死回生之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