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泄泻(例)

泄泻(例)

时间:2022-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例前医用补脾益气之品治之无效,而先父据其小便短少乃投以渗利之方,以助其分清泌浊之用。腹泻月余,在某医院住院治疗,屡用中西药无效,特邀家父诊治。患儿腹泻稀水样粪便,每天10余次,伴腹胀、纳差、乏力。服药1剂,立见其功,泄泻次数减少。服3剂,泄泻止,唯腹胀、乏力、纳食不佳。患者面容消瘦,精神委靡,不思饮食。服上方7剂,腹泻次数减少至每天五六次。续服10剂,腹泻止,诸症皆愈。

例一:太阳与阳明合病

蔺某,男,50岁,1980年4月就诊。

泄泻2天,水样便,每日数次,伴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诊其舌淡苔白,脉浮大、按之濡。拟葛根汤治之。

处方:葛根15克,桂枝9克,麻黄6克,白芍9克,甘草6克,生姜4片,大枣4枚。3剂。每日1剂,煎服。

服药2剂,微微汗出,腹泻止,发热亦除。续服1剂,诸症悉平。

【按】 《伤寒论》云:“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言合病者,即既有太阳发热、恶寒、头痛之表证,又有阳明下利之里证,乃风寒中表兼中里,风邪直入胃肠,鼓荡肠胃之气,致中焦升降失常,下利乃作。病因在表当治其外而内自安,表解而里自和矣。

例二:湿困中焦

冷某,女,75岁,1970年4月就诊。

腹泻10余天,每天五六次,头晕乏力,脘腹痞满,小便短少,不思饮食。屡进补脾益气之剂无效。面色萎黄,眼眶凹陷,舌淡苔白,脉象濡缓。此乃湿困中焦,泌别失司,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宗张仲景《伤寒论》“……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之旨,用渗利之法。拟五苓散试服。

处方:猪苓9克,泽泻9克,茯苓15克,白术9克,桂枝9克。3剂。每日1剂,煎服。

药进3剂,尿量增多,腹泻每天减至二三次,仍脘腹痞满,纳差乏力。原方加党参10克,枳壳6克,麦芽9克。续服3剂而愈。

【按】 张景岳说:“泄泻之病,多见小水不利,水谷分则泻利止,故曰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本例前医用补脾益气之品治之无效,而先父据其小便短少乃投以渗利之方,以助其分清泌浊之用。方以五苓散化气行水,健脾利湿,脾旺湿行,清浊自分,泄泻自止。(此案原载《三湘医粹》)

例三:久泻不止

赵某,男,8岁,1979年8月就诊。

腹泻月余,在某医院住院治疗,屡用中西药无效,特邀家父诊治。患儿腹泻稀水样粪便,每天10余次,伴腹胀、纳差、乏力。视其面色淡白,消瘦无华,舌苔薄白,诊脉濡软无力。此乃久泻而致大肠滑脱不固之候。询及前服诸方,皆健脾益气之品,故难收功。当用收涩固脱之剂,始可见效。遂拟张仲景赤石脂禹余粮汤加味治之。

处方:赤石脂15克,禹余粮15克,党参10克,白术8克,茯芩10克,炙甘草6克。3剂。每日1剂,煎服。

服药1剂,立见其功,泄泻次数减少。服3剂,泄泻止,唯腹胀、乏力、纳食不佳。续以和胃理气之品调服3剂,遂痊。

【按】 此例泄泻月余不愈。先父脉症合参,并从前服诸方中究其不效之故,提出收涩下焦、涩以固脱之法。盖健脾益气之品,只可补中宫之虚,而不能固下焦脂膏之脱。“此利在下焦”,当治以收涩固脱之方。赤石脂禹余粮汤能涩肠止泻,收下焦之滑脱。先父在原方基础上又加党参、茯苓、甘草补脾益气,培土扶中。拖延月余的泻利,竟3剂而愈。

例四:肾阳虚衰

孙某,男,56岁,1990年3月25日就诊。

腹泻2个月余,每天腹泻20余次,水样便,服健脾止泻中药10余剂,又在长沙某医院住院治疗半个月余,无效,特来求诊。患者面容消瘦,精神委靡,不思饮食。察其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此命门火衰,脾失温煦,运化失职,且久泻元气下陷,大肠滑脱不固之候。

处方:补骨脂10克,菟丝子15克,,巴戟天12克,红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干姜8克,吴茱萸6克,,肉豆蔻12克,诃子10克,五味子10克,砂仁10克。每日1剂,煎服。

服上方7剂,腹泻次数减少至每天五六次。原方加赤石脂15克,禹余粮15克。续服10剂,腹泻止,诸症皆愈。

【按】 “久泻不止,必自太阴传入少阴。”肾主二便之开闭,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则脾土虚寒,水谷不化,而泄泻不止。方拟补骨脂、巴戟天、菟丝子补肾壮阳;吴茱萸、干姜温中暖脾;白术、茯苓、砂仁健脾化湿;红参补气培元;佐肉豆蔻、五味子、诃子固肠止泻。二诊加赤石脂、禹余粮,意在增强涩肠固脱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