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蒲松龄与槲皮

蒲松龄与槲皮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话说南游归家途中,蒲松龄下榻客栈,身染疮毒,下部奇痒,后溃烂不已。这时蒲松龄已娴于医药,曾为家乡穷苦人治病疗疾,对于治疗疮毒,亦知有诸多草药可医,便自诊自疗,初始用药,效果并不如意,疮毒不解。槲皮,又名赤龙皮、槲木皮、槲白皮,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树皮,生于山地阳坡成疏林,分布全国大部地区。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自幼聪慧过人,本因“他日勋名上麟阁”,怎奈科场黑暗,屡试不第,生活极为贫困。据《益都县志》记载,康熙九年秋,蒲松龄应友人孙蕙之聘,离开家乡南行,前往江苏宝应知县府,做了孙蕙幕客,襄办文牍,时年三十。这是他唯一的离家之行。

话说南游归家途中,蒲松龄下榻客栈,身染疮毒,下部奇痒,后溃烂不已。这时蒲松龄已娴于医药,曾为家乡穷苦人治病疗疾,对于治疗疮毒,亦知有诸多草药可医,便自诊自疗,初始用药,效果并不如意,疮毒不解。回到家中,毒疮仍未好转,甚为疑惑。乃查阅医籍,从《肘后备急方》中查得一方:槲皮煮水洗患处。试之有效,又加自制膏药外敷,不久便痊愈了。

蒲松龄家乡,槲树成林。从此,他治病行医时又多了一味治病之药。

槲树乃壳斗科落叶乔木,分布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其叶、皮、种子均可供药用。

槲皮,又名赤龙皮、槲木皮、槲白皮,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树皮,生于山地阳坡成疏林,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唐本草》言其“味苦。治恶疮,瘰疬,痢疾,肠风下血”。《药性论》言其“治恶疮,煎汤洗”。《唐本草》言其“水煎浓汁,除蛊及瘘”。《本草纲目》言其“止赤白痢,肠风下血”。

槲叶,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叶。《唐本草》言其“主痔、止血,血痢,止渴”。《本草纲目》言其“活血,利小便,除面上皶赤”。《现代实用中药》言其“治淋病,尿赤,又驱绦虫”。

槲实仁,为壳斗科植物槲树的种子。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连壳斗摘下,晒干,除去壳斗及种壳,取出种子,晒干。放通风干燥处。《本草纲目》言其“蒸煮作粉,涩肠止痢,功同橡子”。《现代实用中药》言其“治小儿佝偻病”。对于槲树的药用功效,有歌诀曰:

槲皮槲叶槲实仁,恶疮瘰疠与淋病,肠风下血赤白痢,吐衄血痔驱绦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