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施今墨先生生平简介

施今墨先生生平简介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名施毓黔,行医后改名为施今墨。施今墨先生一方面行医,一方面从事中医教育改革。施今墨先生亲自授课,并指导学生实习。为此,1981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和农工民主党举行了施今墨先生诞辰百年纪念会,对其生平事迹做了高度的评价。施今墨先生是近现代中国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施今墨,浙江萧山县人,生于1881年3月28日,卒于1969年8月22日。原名施毓黔,行医后改名为施今墨。

施今墨幼年时期,因其母多病,遂立志学医,曾从其舅父——河南安阳名医李可亭先生学中医。

因其父在山西任职,他于1902年进入山西大学就读。因故,于1903年转入山西法政学堂,1906年又转入北京京师法政学堂学习。他在学校虽然攻读法律,但仍孜孜不倦地钻研中医。于1911年毕业于京师法政学堂。

1913年,他返回山西行医,决心以医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1921年重返北京,挂牌行医,专心医业,精研医术,此时,施的医术誉满全国,成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学家。

施今墨先生一方面行医,一方面从事中医教育改革。于1932年,他在北平用自己行医的收入创办了华北国医学院,并任院长。

学院除开设中医基础和临床课程外,还设有西医解剖、生理病理、细菌学、内科、外科及日、德文等课程。这在当时的医学界,还是一个创举。施今墨先生亲自授课,并指导学生实习。该院在成立后十余年间,共培养出学员六七百人。数十年以来,他除办学外,还收有生徒多人,培养训练了很多中医人才。此外,他于1931年出任中央国医馆副馆长,1941年担任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董事长,并在北京、上海、山西、察哈尔等地协助创办中医院校、讲习所及研究班等,为培养中医后继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解放后,他加入农工民主党,被推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第三和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及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医院中医顾问等职。

施今墨先生在学术上提倡中西医结合,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明确指出:“吾以为中医之改进方法,舍借用西学之生理、病理以相互佐证,实无别途。”他认为中西医病名应该统一,他诊病就应用西医病名,结合中医辨证;并应用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协助诊断,这在当时确属罕见。他所配制的成药,也打破千百年的传统,采用现代医学名称,如气管炎丸、神经衰弱丸等。均疗效显著,深受国内外患者欢迎。

施今墨先生对祖国医学理论造诣很深,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以及金、元、明、清各家,均有深刻钻研,尤其擅用《伤寒论》、《金匮要略》诸方,临证灵活运用,往往效若桴鼓。他反对把中医分为“温补派”、“寒凉派”等门派。也不存中西门户之见,一切以治疗病人为主,为提高疗效融汇各家之长,结合自己经验,提出己见,创立新说。如在学说上,施今墨先生有其独到见解,他认为:气、血为人身之物质基础,实属重要,因此提出辨证时阴阳为总纲,表、里、虚、实、寒、热、气、血为辨证时之八纲。这是施先生对祖国医学基础理论八纲辨证的新发展,为祖国的医疗事业作出突出的贡献。为此,1981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和农工民主党举行了施今墨先生诞辰百年纪念会,对其生平事迹做了高度的评价。

施今墨先生是近现代中国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是为中医事业奋斗的一生。生前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他的业绩已载入高中一年级历史教科书和“神州纪事”文献纪录片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