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心肾不交

浅谈心肾不交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肾不交的基本理论是从阴阳、水火、升降几个方面而形成的。盖心主火、肾主水,火属阳,水属阴,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互相制约,相互为用,两者一上一下,一升一降,达到不偏不亢,这是心肾两脏在机体内的生理现象。然心肾之交,其路何由?一旦心肾两脏在功能机制上的关联性失去了应有的“相互为用”的作用,即可出现一系列的心肾不交证候。余于临床遇有心肾不交的患者,最喜用此方加减为剂。

心肾不交的基本理论是从阴阳、水火、升降几个方面而形成的。盖心主火、肾主水,火属阳,水属阴,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互相制约,相互为用,两者一上一下,一升一降,达到不偏不亢,这是心肾两脏在机体内的生理现象。朱震亨在他著的《格致余论》一节曾述:“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在焉。”周子干(慎斋)在他的《慎斋遗书》中更进一步详细指出:“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升降者水火,其所以使之升降者,水火中之真阴真阳也。真阴真阳者,心肾中之真气也。故肾之后天,心之先天也;心之后天,肾之先天也。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水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然心肾之交,其路何由?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用经络学说来说明。《灵枢·经脉第十》中曰:“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与斜同)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腨)内,出脑内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弱,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后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心肾相交,藉此经脉的内在循行,由其支者而联系之,心肾才能相交,火水才能既济。一旦心肾两脏在功能机制上的关联性失去了应有的“相互为用”的作用,即可出现一系列的心肾不交证候。如虚烦不眠,头晕耳鸣,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质绛红,脉细数,心悸健忘,腰腿酸软,或夜间多梦,遗精等,形成了“阳亢不入于阴,阴虚不受阳纳”(叶桂语)。对此证之治,当应滋阴降火。临床多用黄连阿胶汤。柯琴(韵伯)谓:“用芩、连以直折心火,用阿胶以滋肾阴,鸡子黄佐芩、连于泻心中补心血,芍药佐阿胶于补阴中敛阳气,斯则心肾交合,水火升降,是以扶阴泻阳之方而变为滋阴和阳之剂也。”余于临床遇有心肾不交的患者,最喜用此方加减为剂。失眠者,加熟酸枣仁30克,首乌藤30克,珍珠母30克;阴虚舌绛者,加生地黄、麦冬、牡丹皮、丹参;心悸者,加入台党参五味子、龙齿、茯神;有汗者,加山茱萸、牡蛎粉、麻黄根、浮小麦;目眩者,加石决明、天麻、枸杞子、菊花;耳鸣者,加磁朱丸;头痛者,加菊花、川芎、白蒺藜桑叶、黑芝麻、女贞子;胃不和者,加半夏、秫米,或配以温胆汤。以此进退加减,相互为方,圆融活变,庶可左右逢源,而收覆杯之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