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疼痛治疗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

疼痛治疗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WHO制定的“癌痛解除计划”向全世界推荐了一种三级阶梯方案。无论采取何种给药途径,“解救”药物的种类及其剂量的选择也应遵循三阶梯原则。

癌症病人当进展到晚期,常常疼痛演变为进行性加重、不能忍受、难以治疗的剧烈疼痛,可影响进一步治疗,并成为最折磨病人的症状和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治疗专家委员会提出了“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

西医癌痛处理如下。

1.世界卫生组织癌痛药物治疗三阶段方案: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镇痛疗法(three-step analgesic ladder)是指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性质及原因,单独和(或)联合应用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配合其他必要的辅助药,能使绝大多数(80%~90%)获得满意缓解。WHO制定的“癌痛解除计划”向全世界推荐了一种三级阶梯方案。组成三级阶梯的代表性药物分为三大类:①非麻醉性镇痛药(非阿片类药),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吲哚美辛(消炎痛)、萘普生等。②麻醉性镇痛药(阿片类药物),分弱、强两种。弱阿片类药物用于轻至中度疼痛,主要有可待因、丙氧吩、羟考酮;强阿片类药物用于缓解中度至重度疼痛,吗啡为强阿片类代表药物,其他还有左啡诺、美散痛、哌替啶、叔丁啡等药物。③辅助用药,包括对特殊类型疼痛有效的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抗焦虑剂(如地西泮、羟嗪)、抗惊厥剂(如卡马西平、丙戊酸)和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

2.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镇痛治疗用药原则

(1)尽量采用口服等无创伤性和低危险性方法。其优点包括最方便,免于注射之苦;任何科的训练有素的医师都可实行;家庭医院均可应用,保持患者独立性;能应付各种多发性疼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避免医源性感染,将耐受性和依赖性减少到最低限度),是一种简单、经济、科学的给药方法。

(2)定时:下一次剂量应在前次剂量效果消失前给予,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对于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疼痛的病人应“按钟点”给药。对于在“按时给药”过程中出现的疼痛(即“爆炸性疼痛”)应给予“解救剂量”的药物(按需给药)。无论采取何种给药途径,“解救”药物的种类及其剂量的选择也应遵循三阶梯原则。解救药物应作为常规治疗用药的一种补充,每1~2小时就可以口服解救药物1次,在此基础上根据解救药物剂量的总量来确定及调整按时给药所需要的药物剂量。

(3)按阶梯给药:对从未给予镇痛治疗或未按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镇痛方法治疗者,首先按第一阶梯治疗,只有当标准的第一阶梯治疗无效时才开始第二阶段治疗,以此类推。个体化原则。所谓合适剂量就是能满意镇痛的剂量,标准的推荐剂量是根据疼痛程度、既往使用镇痛药情况、药物药理学特点来确定及调整。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一直到获得满意的疼痛缓解。

(4)注意细节及实际效果。对使用镇痛药者,要注意观察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给予积极地处理,目的是获得最好的治疗利/弊比。

3.选用镇痛药物的一般方法

(1)轻、中度癌性疼痛:可给予阿司匹林0.25~1g,每4~6小时口服1次;对乙酰氨基酚0.5~1g,每4~6小时口服1次;布洛芬0.2~0.4g,每4~6小时口服1次,吲哚美辛25~50mg,每4~6小时口服1次;萘普生0.25~0.5g,每4~6小时口服1次,可待因30~60mg,每4~6小时口服1次;左旋丙氧芬50~100mg,每4~6小时口服1次;羟考酮10~15mg,每4~6小时口服1次。同时注意各药的主要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主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胃肠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障碍;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不良反应是肝肾毒性损害;布洛芬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刺激、血小板减少;吲哚美辛(消炎痛)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刺激;萘普生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刺激,宜饭后服用;可待因不良反应有便秘、呕吐、头痛;左旋丙氧芬不良反应有精神错乱,产生幻觉;羟考酮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幻觉。

(2)中至重度疼痛:可给予强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5~30mg,每4~6小时口服1次;美沙酮(美散痛)10~20mg,每4~6小时口服1次;哌替啶0.3g,每4~6小时口服1次;叔丁啡0.2~0.4mg,舌下含化每4~6小时口服1次。同时注意各药的主要不良反应,如吗啡不良反应有便秘、呕吐、低血压及晕厥、缩瞳;美散痛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哌替啶不良反应有眩晕、恶心、口干、直立性低血压;叔丁啡不良反应为烦躁、幻觉。

(3)其他药物治疗:在上述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同时,可服用以下药物,以增强镇痛效果。如抗惊厥药(丙戊酸0.5g,睡前口服;卡马西平0.1g,每日1次口服,每3~4天增加0.1g,最大剂量为每日0.4g);抗抑郁药(阿米替林10~20mg,睡前口服);苯二氮类(地西泮5~10mg,每日2~3次口服)。同时注意各药的主要不良反应,如丙戊酸、卡马西平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精神错乱;阿米替林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尿潴留、精神错乱;地西泮不良反应有嗜睡、共济失调。

4.大多数癌性患者可以通过镇痛药物的使用使得疼痛得到控制和缓解,但其他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疼痛症状,包括下列几种。

(1)放疗和化疗:当癌肿压迫或浸润神经引起疼痛时,大多数患者可通过放疗使疼痛症状缓解,特别对骨转移者,局部的放疗可以使疼痛大大减轻。化疗可以从病因上消除癌症所致的疼痛,是控制癌痛的一种必要的手段。

(2)心理学方法:心理学方法可以减轻癌症患者的绝望和无助感,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包括认知干预(包括病人教育)、放松训练、催眠与暗示疗法、注意力分散法、音乐疗法以及支持疗法、榜样学习法(示范法)等。

(3)麻醉方法:主要包括末梢神经阻滞、肌筋触发点注射、自主神经阻断、鞘内神经阻滞以及使用一氧化氮等药物麻醉。

(4)神经外科方法:神经外科方法分为两大类。神经破坏性方法,即沿疼痛路径进行手术或者放射性破坏;神经刺激方法,即将电极板定向的放置,以活化抑制疼痛的路径。每种神经外科方法都存在着并发症和潜在的危险,因而在疼痛的中期不宜进行此类疗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