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忌吃的食物

忌吃的食物

时间:2022-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乳腺癌与高脂肪饮食有关,肥胖也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临床发现,绝经后体胖的妇女易患乳腺癌。然而,有研究认为,是脂肪类型而不是总脂肪量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单不饱和脂肪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体内外动物实验均证明食物中鱼类脂肪对乳腺癌具有抑制作用,从而促使其对乳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与饮食因素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流行病学探讨。因此来自鱼类的脂质可能成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因此大量摄入糖类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高脂饮食 众所周知,日本比美国乳腺癌的患病率低,但调查发现住在夏威夷的日本血统的人的乳腺癌患病率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有研究对患乳腺癌的夏威夷日本女性的丈夫和未患乳腺癌女性的丈夫进行饮食比较,发现前者饮食属美国方式,一般认为摄取脂肪多的人,易患乳腺癌。2006年的流行病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乳腺癌高发地区居民食物中普遍含有大量脂肪及动物蛋白。如美国人食物中含有的脂肪和动物蛋白是日本人食物的3倍,相应地美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是日本的3倍。而日本国内,富裕家庭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比贫穷的女性要高8.5倍。

同年国内的一项调查表明,相对于不吃肥肉者,食肥肉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1.64,调整年龄、教育文化程度后,OR值为1.74(95%CI:1.01~2.99),有统计学意义。而食物冷热程度、食物软硬程度、食物干稀程度、食物咸淡口味、食霉变食品等因素与乳腺癌都没有联系。

乳腺癌与高脂肪饮食有关,肥胖也使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由此看来,与总热量的摄取也有关。肥胖女性中,到肾的雄烯二酮分泌多,由脂肪组织产生的雌酮也增多,闭经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人们熟知的。有人报道动物实验中,限制摄取热量的小鼠,乳腺肿瘤的自然发生率和用致癌物质诱发的肿瘤发生率减少,据认为是总能量减少,摄取的脂肪和蛋白必然减少所致。有报道说在摄取控制量4倍的脂肪的小鼠中,乳腺肿瘤发生率增加。

调查还发现,当大量人口从乳腺癌低发区移居高发区时,其发病率也明显上升。例如在美国的亚洲移民中,乳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原住地。这可能与饮食习惯和食品构成的改变,例如采用“西方食谱”有关,即常摄取牛肉、奶油、人造黄油、干酪和玉米等,这说明原因并不是日本人的人种遗传学因素,可以说乳腺癌的发生与美式生活方式特别是与饮食生活有关。究其原因,有学者人认为如摄取高脂肪饮食肠道内浮游物中厌氧菌增多,在粪便中发现大量的酸性、中性类固醇,厌氧菌可从胆汁的类固醇制造雌激素,因此,脂肪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

动物实验也证明,高脂肪饮食能促进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释出,从而引发动物乳腺癌的生成。食物中的脂肪可以通过3种途径造成危害:一是为环境中的脂溶性致癌物质提供运载工具。二是为致癌增强剂提供来源;三是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临床发现,绝经后体胖的妇女易患乳腺癌。可能与绝经期以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主要是有致癌作用的雌甾酮有关,由于它生成于脂肪组织,所以体胖的女性易患乳腺癌。为了预防乳腺癌,中老年妇女不宜多吃高脂肪食物,不要偏食、嗜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利于康复的角度来看,乳腺癌患者更不应多吃高脂肪食品,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抗癌物质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然而,有研究认为,是脂肪类型而不是总脂肪量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单不饱和脂肪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1989年英国学者NutrCancer提出,地理流行病学和生态学研究提示人类乳腺癌发病与饮食因素关系密切,但世界各地报道的资料互有矛盾之处。体内外动物实验均证明食物中鱼类脂肪对乳腺癌具有抑制作用,从而促使其对乳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与饮食因素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流行病学探讨。通过收集世界32个国家乳腺癌登记报告资料,并根据人口进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标化。根据1972-1974年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对各营养成分(共23项)进行计算,并用相关分析、SAS82逐步回归分析和定量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食用脂肪总热量的百分数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存在强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3(P=0.000 1)和0.79(P=0.000 1),具高度显著性。但食用鱼脂肪占总热量的百分数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r=-0.35,P=0.08),未达显著性水平。进一步进行多元分析,对饮食脂肪摄入量进行了调整,食用鱼脂肪占总热量的百分数与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负相关程度明显加强,t值分别为-2.26(P=0.003 5)和-2.57(P=0.011),均具高度显著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与动物体内外实验所获结论相符,证明鱼的脂肪确实是乳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作者强调这种保护作用是鱼脂肪中含有大量ω-3不饱和脂肪酸所致。因此来自鱼类的脂质可能成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

2.高糖类 有研究表明,高糖类饮食不仅仅是增大腰围,还有可能增高罹患乳腺癌的危险性。科学家们发现,与进食较少的淀粉和糖类食物者相比,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的墨西哥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概率可能是前者的2倍以上。

2004年初的一项研究表明,高糖类饮食可轻度增高罹患结肠癌的危险性。研究人员关于高糖类饮食对乳腺癌影响的研究很少,研究结果亦各不相同。200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摄入大量甜食(尤其是餐后甜食)的年轻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

Willett博士的研究征集了475例新被确诊的乳腺癌妇女作为受试者和1 391名来自于墨西哥城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妇女在年龄、体重和生产情况以及影响发生乳腺癌概率的其他一些因素方面均与受试者相匹配。要求受试妇女回答Willett博士编制的广泛用于营养调查研究的问卷调查表,随后根据受试者摄入糖类的总热量的多少分为4类:结果发现,摄取糖类热量最高者(62%或更多的热量从糖类中获取)与膳食热量摄入最低者(摄入热量为52%或更低)相比,前者罹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是后者的2.22倍。Willett博士对此解释说,该研究结果增加了人们对进食大量糖类有可能产生某些不良反应的担心,特别是患有糖尿病、出现胰岛素耐受或体重超重者。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营养部主任John Milner博士认为,研究结果为饮食对癌症危险性的重要性增添了新的信息。

国内也有研究表明,相对于不食用面食者,食用高糖类者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1.68倍。科学家们认为糖类可通过迅速提高血糖水平而增高癌症的危险性;其结果引致细胞分裂和血雌激素水平增高,两者均可促使乳腺癌的发生。因此大量摄入糖类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据报道,医学机构推荐糖类构成45%~65%的热量,只有不超过20%的热量来源于其他糖类。

3.腌制和油炸食品 2006年的基于队列人群的乳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基于统计学数据给出的结论是,腌制类食品和油炸食品的摄入与女性乳腺癌有一定的关系。腌制类食品包括腌肉、腌鱼、皮蛋、咸蛋,摄入后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对于油炸食品进行分析后发现,仅炸鱼食用者与从不食用者相比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1倍多。然而未发现红烧鱼和油炒、煎蛋与乳腺癌有关。油炸豆制品摄入者与不摄入者相比较患乳腺癌的危险显著增加。

虽然国内对于腌晒类食物与乳腺癌的研究很鲜见,但腌晒类食物能引起其他癌症如鼻咽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及膀胱癌等已是不争的事实。腌晒类食物能诱发癌症可能与其含有大量的亚硝胺等致癌物有关。如鱼在腌制时已不新鲜,则其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大量胺,再加上腌制用粗盐中含有杂质亚硝酸盐,结果咸鱼中亚硝胺的含量有时可高达100μg/kg;肉制品腌制时常加亚硝酸盐,可与蛋白质分解产生的胺形成亚硝胺。此外,腌制的鱼、肉及家禽类在腌晒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易形成仲胺,在合适的条件下它能与胃液中的亚硝酸盐内源性地合成N-亚硝基化合物。而亚硝胺类化合物是强致癌物,在合成的上百种中,有80%可使动物发生癌变。因此,上述因素都可造成乳腺癌危险性增加。

在炙烤、煎炸、烘培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时,由蛋白质、肽、氨基酸的热裂解物中分离出的一组具有致突变和致癌性氨基咪哇氮杂芳烃类化合物杂环胺(HA),而HA内有一半以上有强致癌性。氨基-咪哇-毗睫(PhIP)是煎炸食物中含量最多的杂环胺,已证实主要引起动物的大肠癌和乳腺癌。此外,杂环胺中氨基-咪哇-喳琳(IQ)也被发现诱导乳腺肿瘤发生。本病例对照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食油炸食品包括炸鱼、油炸豆制品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4.碘缺乏 有学者认为,低碘饮食会使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下称宫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增加。由于乳癌、卵巢及子宫癌可发生于同一妇女,三种癌在世界各地分布也有平行关系。生活于美国的日本妇女,其乳腺癌发病率和子宫癌、卵巢癌的病死率都较生活于日本的日本妇女为高,这一事实表明,世界各地三种癌发病率差异平行的因素应是环境因素,而不是遗传因素。低碘饮食会引起甲状腺肿增加,就地理上看,世界各地和美国国内各地,乳腺癌发病率的差异与甲状腺肿流行率的差异平行。实验证明甲状腺功能不足者,雌激素、催乳激素增多,因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由于世界各地乳腺癌和子宫癌发病率平行,而且子宫癌病人多有甲状腺功能不足(占10%),可知子宫癌发病率高,亦与甲状腺肿流行有关。现虽无卵巢癌与甲状腺功能不足关系的报道,但由于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病率平行,推想卵巢癌发病率高,亦与甲状腺肿流行有关。

推测三种癌的发生机制可能是:①低碘饮食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不足,而后者又可加强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因而促进卵巢癌的发生。②促性腺激素可使雌激素增高,而雌三醇比例减低,可刺激乳腺和子宫内膜腺体组织增生,从而使乳腺癌和子宫癌的发病增加。③由于雌激素增高,常有不排卵周期而不易受孕,致使初孕平均年龄推迟。

另外,甲状腺功能不足时,催乳激素相对增加,两者都可增高乳腺癌发病率。总的来说,在碘和乳腺癌的关系中有报道认为碘摄取量少使卵巢产生雌烯二醇增加,尿中雌烯二醇比率降低,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另有报道说,碘的缺乏,可在早期引起诱发乳腺癌,在治疗乳腺癌中抑制雌激素的效果降低。

5.烟酒 2006年的统计学调查发现,相对于不吸烟者,吸烟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3.40,被动吸烟者患乳腺癌的比例也明显较高。吸烟有致癌和抗雌激素的双重作用,因此评价吸烟与乳腺癌的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国外报道多为吸烟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国内亦有报道吸烟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但是,由于国内吸烟妇女比例较低,因此研究少有定论。然而,李炜修等报道,与非吸烟者(且终身无居室环境香烟烟雾暴露)相比,环境香烟烟雾暴露、主动吸烟、主动和被动吸烟患乳腺癌的比数比无实质性升高,只有吸烟配偶生活长达27年以上的非吸烟者的比数比值显著升高。说明不但主动吸烟与乳腺癌无多大联系,连被动吸烟也没有强效应。但国内男性居民吸烟者众多,香烟烟雾已成为室内主要污染源,烟雾中有3 500多种化学物质,主要有稠环芳烃、亚硝胺等致癌物,因此被动吸烟被多数研究认为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且被动吸烟时间越长,危险性越高。其次,要限制酒精的摄入。研究发现,酒精可提高绝经前妇女性甾体激素水平,成为乳腺癌的诱发因素。

6.饮食习惯 幼年期的饮食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乳腺癌的发生概率,有研究表明,如果学龄前经常食用炸薯条,女性乳腺癌患病率会增加,每周多吃一份炸薯条,乳腺癌患病率将会提高27%;如果学龄前常喝全脂牛奶,女性乳腺癌患病率则会降低,每天多喝一杯全脂牛奶,乳腺癌患病率将会下降10%。学者米歇尔斯称,幼时的饮食结构可能与乳腺癌患病率有很大关系,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女性成年以后的饮食结构。

7.其他 普遍认为对癌症有积极意义的海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乳腺癌的发病,但对此的报道有相互矛盾之处。有国内的统计学资料显示:新鲜海鱼食用者与不食用者相比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2.42(但与上述的来自鱼类的脂质可能成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的观点相悖),食用新鲜虾蟹贝类等水产品也可使患乳腺癌风险显著增加,但该项调查未能发现紫菜、海带摄入与女性乳腺癌有关。该项研究表明多食新鲜淡水鱼、食新鲜海鱼、食新鲜虾蟹贝类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此外,食用面食、煮蛋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食用煮蛋能显著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可能由于蛋类胆固醇含量高。

非油炸豆制品随着摄入量的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逐渐上升。以年摄入每年<1.2kg为参照,非油炸豆制品年摄入>2.4kg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2.16,达显著水平。豆瓣酱、腐乳食用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从不食用者的2.44倍。进一步调整年龄和教育文化程度后,食用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升高到3.35倍。但未能发现豆腐摄入与女性乳腺癌有关。

豆类食品为大豆异黄酮的来源,异黄酮抑制雌激素受体,依赖雌激素环境或作为雌激素或作为雌激素拮抗剂起作用。因此豆类食品被众多研究证明对乳腺癌有保护作用。然而本研究单因素分析却发现非油炸豆制品年摄入量每年>2.4kg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可能由于豆制品蛋白含量较多,多食导致饮食营养不均衡,并可导致人体代谢发生变化,成为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牛津大学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在终身服用口服避孕药的755名乳腺癌患者和年龄不足36岁的相同数量的对照者的研究中证实,长期服用(8年或更长时间)避孕药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74%。服用口服避孕药4~8年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机会>43%,在英格兰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的流行病学单位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口服避孕药的占所有乳腺癌病人的20%。

一项国内的统计学研究表明,总共孕产次数与乳腺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按哺乳孩子数和累积哺乳时间(月)分析,发现随着哺乳孩子数的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降低(趋势检验x2=16.78,P=0.001),哺乳孩子4个者比1个者患乳腺癌的危险降低了89%。

在全世界范围内青春期的年龄提前,月经初期提前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预防乳腺癌还要慎用一些没有确切价值的保健品。实际上,一些保健品不仅含有添加剂,有的还含有影响性功能的药物,这些药物可能改变雌激素等的转换和释放,对乳腺癌的发病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从防癌的角度出发,有乳腺癌的妇女,不要随意食用保健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