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介入治疗全身麻醉患者的护理交接

介入治疗全身麻醉患者的护理交接

时间:2022-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血管介入治疗是目前最快捷有效的治疗多种心脏疾病的方法之一。因此,全身麻醉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麻醉科、导管室、病房或监护室相互之间的护理交接转运更是举足轻重,为手术成功后的关键阶段。连接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每5分钟监测记录1次,发现情况按医嘱及时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30分钟监测心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各1次,并做好记录。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目前最快捷有效的治疗多种心脏疾病的方法之一。一般来说,绝大多数患者的手术都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但也有极少部分的患者(儿童及对疼痛耐受性极差的患者行埋藏式起搏器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小儿射频消融术、川崎病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时却要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实施。因此,全身麻醉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麻醉科、导管室、病房或监护室相互之间的护理交接转运更是举足轻重,为手术成功后的关键阶段。

1.根据手术当日排班表,接送人员按顺序到相关病房与病房护士台面交接。

(1)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床号、住院号、入院诊断、所行手术及麻醉方法。

(2)查看手术志愿书、麻醉知情同意书、自费材料知情同意书的签署状况。

(3)术前各项检查是否完善:如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常规、感染筛查、血型、常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检查等。

2.接送人员与病房护士再次与病人家属或监护人床旁三方核对交接。

(1)核对患者的手牌,尤其是儿童患者,核对时必须与家长或其监护人进行确认患者姓名,并核对手术种类。

(2)嘱患儿平卧休息,避免激动。向患儿及家属或监护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平稳情绪以取得配合。

(3)行射频消融术者术前5d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行埋藏起搏器者术前3d停用抗凝药物。

(4)术前6h绝对禁食禁水。

(5)术前1d手术区域备皮。①埋藏起搏器者备皮范围:双侧颈部、腋下及胸部。②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术、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备皮范围:股动脉或股静脉入路者备皮范围,上至脐孔,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髂前上棘,清除阴毛。病情稳定者可沐浴、更换衣服。

(6)为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及补液及时,宜于患者左侧肢体建立二路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

(7)必要时氧气吸入。

(8)患者平躺于推床上,锁住挡板,注意保暖、安全。必要时幼小患儿可由家长抱入导管室。

(9)推送途中时刻观察患儿动向,以免因情绪激动坠床。

3.导管室的准备及术中护理。

(1)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床号、手牌,安抚患者,稳定其情绪。

(2)与患者及监护人再次核实禁食禁水的时间。

(3)与麻醉科医师一起准备麻醉机,面罩吸氧、喉镜、气管插管、吸引器、呼吸机、除颤器、心电图机、临时起搏器及微量注射泵等设备。

(4)核对麻醉时使用的药品,并按一定比例稀释以备使用。

(5)患儿去枕平卧于导管床上。根据手术种类取相应的体位,安全约束固定肢体,注意保暖。

(6)开放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确保麻醉药品注入,待麻醉成功后手术方可进行。

(7)连接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每5分钟监测记录1次,发现情况按医嘱及时处理。

(8)使用麻醉机并气管插管的患儿,注意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吸痰。

(9)注意患儿的体表皮肤的温度、颜色;吸氧面罩是否压迫眼眶、眼球,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0)手术进行时,应观察患儿对麻醉的反应,根据反应按医嘱调整麻醉药的用量。

(11)按医嘱常规给予肝素(除安装起搏器术外)。

(12)准备递送手术所用的器材,给药及时,剂量准确。整台手术过程不得离开手术室

(13)保护患儿的生殖器官,以防射线损伤。

(14)手术结束时,伤口应加压包扎。注意患儿麻醉清醒程度,做到呼之能应才能转运出导管室。

(15)将患儿平移在推床上,去枕平卧;固定双下肢体,不可弯曲,以防出血。

4.安返病房或监护室,与病房护士床旁交接。

(1)向病房护士介绍整体手术麻醉过程,按全身麻醉术后护理。

(2)将患者平移在病床上,去枕平卧12~24h,头偏向一侧,双下肢制动。鞘管留置6h后拔除,压迫止血30min,再加压包扎后用沙袋压迫6~8h。禁食禁水6~8h。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30分钟监测心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各1次,并做好记录。待患者完全清醒后,再改为2h监测1次。

(4)观察患者足部、腿部皮肤颜色和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5)根据患儿的呼吸,心率情况,给予面罩吸氧,生命体征平稳后停止。

(6)按医嘱给予抗凝药物,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7)对幼小患儿告之监护人出血的危险性,对极不合作者可给予约束或口服镇静药物。

(8)注意出、入水量的平衡,调整补液速度并记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