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各类软组织贴扎技术的临床应用介绍

各类软组织贴扎技术的临床应用介绍

时间:2022-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软组织贴扎技术是指将各种类型贴布、绷带等贴于体表产生生物力学及生理学效应,以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或特定治疗目的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经多年发展,其贴布材质、贴扎技术与相应理论体系不断演变、改进,在欧美、中国台湾及香港等地区的康复医学界、运动医学界应用得更普遍。肌内效贴的临床作用广泛,如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淋巴回流、消除软组织肿胀及疼痛、增加感觉输入、放松或促进软组织功能活动等。

软组织贴扎技术是指将各种类型贴布、绷带等贴于体表产生生物力学生理学效应,以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或特定治疗目的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目前较多用于骨科康复、运动损伤的防护与治疗,并广泛延伸到神经康复、儿童康复、内科康复及美容等领域。

软组织贴扎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白贴(white athlete taping,无弹性、较强黏性的白色运动贴布)、肌内效贴(Kinesio taping,140%~160%弹性、普通黏性贴布),以及配合特殊治疗技术的专项贴扎方法,如功能性筋膜贴扎(functional fascial taping,无明显弹性、一定黏性)及麦康奈尔贴扎(McConnel l taping,较小弹性、强黏性),其他还有一定弹性及强黏性或中度黏性的重型、轻型弹性绷带(重弹、轻弹贴布)贴扎。

1.传统白贴 固定效果佳,贴扎的目的为固定关节位置及限制软组织活动,使软组织在稳定的状况下修复,抑制肌肉收缩及减少关节活动,减少炎性渗出,减轻疼痛。

2.肌内效贴 是目前最风行的贴扎治疗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由日本整脊治疗师加濑建造博士(Dr.Kenso Kase)创用,试图通过该技术延续、维持其手法治疗效果。肌内效贴的命名来自英语“运动机能学(kinesiology)”的前缀,其日语的音译为片假名“キネシオ”(テーピング),转换成日语汉字为“筋内效(贴)”,译成中文即“肌内效(贴)”。这一商品名与其主要通过皮肤、肌肉等软组织起效的产品特点十分吻合,故中国业内人士多称之为肌内效贴(扎)、肌内效(贴)布贴扎、肌能贴或肌贴等,也有人称之为弹性运动贴(elastic kinesiology taping),或简称为“(运动)贴扎”。上述称谓中,“肌内效(贴)布”(图1—1)与“肌内效贴”多见,前者常偏向贴布材质(tape),后者常偏向贴扎技术(taping),但也有混用的情况。肌内效贴发明伊始是为了治疗关节和肌肉疼痛,使得在支撑及稳定肌肉与关节的同时不妨碍身体正常活动,甚至鼓励进行诸如踝泵等运动,而深受欢迎。经多年发展,其贴布材质、贴扎技术与相应理论体系不断演变、改进,在欧美、中国台湾及香港等地区的康复医学界、运动医学界应用得更普遍。肌内效贴的临床作用广泛,如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淋巴回流、消除软组织肿胀及疼痛、增加感觉输入、放松或促进软组织功能活动等。

图1—1 肌内效贴成品图

3.功能性筋膜贴扎 主要采用无弹性、一定黏性的贴布,可将筋膜按相应方向持久地伸展、引导,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贴扎前要注重评定皮肤、筋膜在某个或某些方向拽起时疼痛等不适症状有无缓解,然后相应地将贴布沿该方向贴扎(图1—2)。

图1—2 功能性筋膜贴扎

示贴扎起始端示引导方向

4.麦康奈尔贴扎 由澳大利亚物理治疗师Jenny McConnel l研发,主要为了矫正关节力线,减轻炎症组织的压力,多应用在膝部问题上。其材料为两层,包括硬贴布、固定底布,弹性较小,具强黏性(图1—3)。

5.重弹、轻弹贴布(绷带)贴扎 可提供弹性保护,并具强或中度黏性,且可纵向、横向裁剪,能贴合于关节活动度、力矩较大的部位。另外,若在包扎后加水可使绷带表面进一步收缩,从而增加其压迫性止血等效果(图1—4)。

图1—3 麦康奈尔贴扎

图1—4 重弹、轻弹贴布

(陈文华 余 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