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呕吐哕之证治

呕吐哕之证治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条论对证用药,得汤反剧者,正气乘机驱邪之作用,即现世所谓反射作用耳,无足怪也。服汤而反剧者,人必疑此汤之误。此与阳明不大便而呕,服柴胡汤,胃气因和者不同。此条言阳明病,证虽不大便,亦无须用下法也。以本证之大不便,虽为阳明里热之表现,然胁下硬满及呕,则及为少阳之见证。此条言阳明病,胃中虚冷,不能食,则胃之消化机能衰减可知。故食入则呕,饮水则哕。

论曰: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此条论对证用药,得汤反剧者,正气乘机驱邪之作用,即现世所谓反射作用耳,无足怪也。本条诸家解属阳明,俱就胃寒说,而解属上焦,则聚讼纷如,莫衷一是,其实主张瞑眩作用者较当也。

陈修园云:食谷欲呕者,属胃气虚寒也,吴茱萸汤主之。服汤而反剧者,人必疑此汤之误。而不知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其食谷欲呕者,是阳明虚甚,中见太阴,为中焦之胃气虚寒也。服吴茱萸汤之后,反剧者,是太阴虚回,中见阳明,为上焦之胃口转热也。此为从阴出阳,寒去热生之吉兆。可以析其疑曰:太阴湿土喜得阳明之燥气,其病机属上焦而向愈也。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其斯之谓欤。

柯韵伯云:服汤反剧者,以痰饮在上焦为患,呕尽自愈,非谓不宜服也。此与阳明不大便而呕,服柴胡汤,胃气因和者不同。

吴茱萸汤方

(1)药品及分量:吴茱萸洗,一两 人参三两 生姜切,六两 大枣擘,十二枚

(2)煎法及用量: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论曰: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此条言阳明病,证虽不大便,亦无须用下法也。以本证之大不便,虽为阳明里热之表现,然胁下硬满及呕,则及为少阳之见证。且舌上白胎,即示邪虽渐入里,而未尽入于里,仍在半表半里之间也,故可与小柴胡汤。夫小柴胡为通上焦之药,胸胁为上焦部位,服汤则上焦得通,胸胁硬满自愈。其津液得以流畅,胃气因之而和,其病必取柴胡汤通常之瞑眩作用,濈然汗出而解也。

刘栋云:上焦得通以下,后人之注,误混本文,是亦一说也。

论曰: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此条言阳明病,胃中虚冷,不能食,则胃之消化机能衰减可知。故食入则呕,饮水则哕。以胃寒不能运水,水液入胃,荡漾其间,排除胃中之气体,上冲横膈膜而成哕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