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脏的生理特性

心脏的生理特性

时间:2022-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衡量心肌兴奋性高低的标准是刺激阈值。反之,表示兴奋性增高。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兴奋频率最高,它产生的节律性向外扩展,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区及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的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称为正常起搏点。

心脏电生理特性主要是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一、兴奋性

是指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衡量心肌兴奋性高低的标准是刺激阈值。阈值高兴奋性低。反之,阈值低兴奋性高。

1.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的水平:如果阈电位水平不变,而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时,和阈电位之间的差距加大,所引起兴奋的刺激强度就需增大,表示兴奋性降低。反之,表示兴奋性增高。

(2)阈电位的水平:如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不变,而阈电位水平增高时,两者之间的差距增大,引起兴奋所需刺激强度增大,表示兴奋性降低。反之,兴奋性增大。

(3)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处于静息状态的Na通道数量越多,膜的兴奋性就越高;反之,进入失活状态的通道数量增多时,兴奋的阈值就增高,膜的兴奋性随之降低,当全部Na通道由静息状态进入失活状态后,膜的兴奋性就丧失。静息电位的变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因此,当静息电位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部分Na通道不经激活而直接进入失活状态,引起兴奋阈值的增高和兴奋性的降低。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是膜上的离子通道由静息状态经历激活、失活、复活等过程(图1-3)。

(1)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从动作电位的0期开始到3期复极化至-55mV,这段期间,膜的兴奋性完全丧失,即对任何强度的刺激不能产生任何程度的去极化反应,这个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3期复极化过程中在膜电位-55~-60mV,如果给一足够强度的刺激,肌膜可以产生局部的去极化反应,但仍不能发生动作电位,这个时期称为局部反应期。因此,将这段时间又称为有效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3期膜电位复极化过程中,膜电位为-60~-80mV时,如给予心肌细胞一个阈刺激,仍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如给予一个阈上刺激,可能产生一次新的动作电位。这段时间称相对不应期。

(3)超常期:3期复极化过程中,膜内电位从-80~-90mV,这段时间内已恢复,Na通道已恢复至静息状态,而膜电位的绝对值小于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的差距较小,因此,这时给予心肌一个阈下刺激,就可引起一个新的动作电位,表明心肌的兴奋性高于正常,故这段时间称为超常期。但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去极化的幅度和速率都比正常动作电位小,时程短,兴奋的传导速度也比较慢。

图1-3 心房及心室易颤期

3.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当下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的刺激,可产生一次提前的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在一次期前收缩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然后再恢复窦性心律。

二、自律性

心肌组织能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自动地发出节律性兴奋的特点,称为自动节律性。

1.心脏的起搏点 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兴奋的频率最高(60~100/min),末梢浦肯野纤维网的自律性最低(约25/min),而交界区(约50/min)、房室束(约40/min)的自律性介于两者之间。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兴奋频率最高,它产生的节律性向外扩展,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区及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的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称为正常起搏点。

在病理情况下,窦房结的兴奋因传导阻滞而不能控制其他自律组织的活动,或窦房结以外组织自律性的增高,心房或心室就受到自律性最高的部位发出的兴奋节律支配而搏动,这些部位称为异位起搏点。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1)抢先占领。

(2)超速抑制。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迷走神经兴奋时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可使窦房结自律细胞膜上的K通道开放概率增高,故在复极3期,K的外流增加,导致最大复极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因此自动兴奋的频率降低,心率减慢。

(2)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递质儿茶酚胺,可以增强窦房结的II和ICaT,加快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率,使自动兴奋的频率增高,心率加快。

三、传导性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传导性。传导性的高低可用兴奋性的传播速度来衡量。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特点 兴奋在心脏内的传播,是通过特殊传导系统进行有序的扩布。沿心房肌组织的“优势传导通路”迅速传到房室交界区,经房室束,左、右束支到浦肯野纤维网,引起心室肌兴奋,然后通过心室肌将兴奋从内膜向外膜扩散,使整个心室肌兴奋。房室交界区是兴奋心房进入心室的惟一通道。因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慢,所以兴奋由心房传到心室要经过房室交界一段延迟,称为房-室延迟。

2.影响传导的因素

(1)结构因素:细胞的直径与细胞内的电阻成反比关系,直径小的细胞内的电阻大。因此,产生的局部电流小,兴奋的传导速度也较慢。

(2)生理因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是影响心肌传导性的主要因素。

四、收缩性

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首先是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然后通过兴奋收缩耦联,引起肌丝滑行,发生收缩。

1.同步收缩 心脏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快,而心肌细胞间的接头电阻又低,因此兴奋在心房和心室内传导快,冲动几乎同时到达所有心房肌或心室肌,从而引起所有心房肌或心室肌同时收缩(同步收缩),产生的力量大,有利于射血。

2.不发生强直收缩 心肌发生一次兴奋后,不应期特别长,因此不会产生强直收缩,而始终保持着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活动,这样有利于心脏的充盈与射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