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与大动脉血压降落很小的上臂肱动脉血压来代表主动脉血压。如果动脉血压过低,可致各器官血流量减少,因缺血缺氧造成严重后果;动脉血压过高,则因心室肌后负荷长期过重,可致心室重构,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同时,长期高血压容易损伤血管壁,造成脑出血和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因此,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对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减轻心血管的负荷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一)动脉血压

1.动脉血压的概念 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是指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血管壁的侧压力。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呈现周期性变化,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逐渐升高,升高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逐渐下降,下降达到的最低值称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脉搏压(pulse pressure),简称脉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通常所说的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血压。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与大动脉血压降落很小的上臂肱动脉血压来代表主动脉血压。其测量结果习惯上书写方法为“收缩压/舒张压”,读数时也应先读收缩压,后读舒张压。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13.3~16.0k Pa),舒张压为60~80mmHg(8.0~10.6k Pa),脉压为30~40mmHg(4.0~5.3k Pa)。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称为高血压;如果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称为低血压。

3.动脉血压的形成

(1)前提条件:在封闭的心血管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比如,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2)基本因素:心脏收缩射血与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基本因素。比如,心力衰竭导致心脏射血减少时,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使用扩血管药物导致外周阻力下降时,也会导致血压下降。

(3)大动脉管壁的弹性的作用: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在动脉血压形成过程中起缓冲收缩压和维持舒张压的作用。心室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大动脉,由于外周阻力的存在,约1/3血液流向外周,还有2/3血液暂留在大动脉内,扩张动脉管壁使血压升高形成收缩压;同时,大动脉管壁也被动扩张,不致使收缩压过高。心室舒张时,虽然心室停止射血,但由于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弹性回缩作用,推动血液继续流向外周,使舒张期大动脉内仍保持一定的血液充盈,从而形成了舒张压,并保持血流的连续性(图4-12)。

4.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每搏输出量: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多,心缩期射入大动脉的血液量增多,对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增大,收缩压升高。由于收缩压升高使血流速度加快,流向外周血量增多,到心舒期末存留在大动脉内的血量增加不多,故舒张压升高不如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当每搏输出量减少时则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因此,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2)外周阻力:其他因素不变,外周阻力增大,心舒期中血液流向外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大动脉中的血量增多,使舒张压升高;在心缩期,由于动脉血压升高使血流速度加快,有较多的血液流向外周,因此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明显,故脉压减小。相反,外周阻力减小,舒张压降低比收缩压明显,脉压增大。可见,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3)心率:若其他因素不变,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心舒期缩短更明显,通过小动脉流出的血液较少,因而心舒期末较心缩期末存留在大动脉内的血液量多,以致舒张压升高明显,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减小。如心率减慢,舒张压降低明显,收缩压降低不明显,脉压增大。

图4-12 大动脉管壁弹性对血流和血压的作用

(4)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因能缓冲动脉血压的变化而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减小脉压。老年人大动脉管壁由于胶原纤维增加,弹性纤维减少,使管壁弹性减弱,缓冲血压的作用减小,造成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如果老年人的小动脉伴有硬化而致口径变小,使外周阻力增大,舒张压也可能升高。

(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相适应,保持血管内有足量血液充盈,这是形成动脉血压的重要前提。如果发生大失血使循环血量明显减少,而血管容积未相应减小,则引起动脉血压急剧下降,应及时给病人输血、输液以补充循环血量。相反,细菌毒素的作用或药物过敏而使全身小动脉扩张时,血管容积增大,循环血量不变,血管充盈度降低,血压急剧下降,此时应使用血管收缩药物,使血管收缩,血管容积变小,血压回升。

5.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 动脉血压是克服外周阻力,推动血液流向各器官、组织的动力。一定高度的平均动脉血压是维持各器官特别是脑、心、肾等重要器官血流量的主要因素。如果动脉血压过低,可致各器官血流量减少,因缺血缺氧造成严重后果;动脉血压过高,则因心室肌后负荷长期过重,可致心室重构,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同时,长期高血压容易损伤血管壁,造成脑出血和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因此,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对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减轻心血管的负荷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二)动脉脉搏

心动周期中,动脉管壁随心脏舒缩而产生的周期性搏动,称为动脉脉搏(arterialpulse,简称脉搏)。这是由于心室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引起浅表部位动脉血管的搏动。搏动发生于主动脉起始部,能沿动脉管壁向外周传播。正常情况下,用手指能扪到身体浅表部位(如桡动脉)的动脉脉搏,脉搏的频率和节律与心搏频率和节律一致,约60~100次/分,脉搏的强弱和紧张度能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故扪诊脉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血管的功能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