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1)清除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3)改善肺通气,促进呼吸功能。
二、评估
(1)病人年龄、病情、意识状态、治疗情况。
(2)病人呼吸、痰液性状、口腔及鼻腔皮肤黏膜情况。
(3)病人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三、计划
1.护理目标
(1)病人排痰通畅,痰鸣音消失。
(2)病人配合吸痰操作,情绪稳定。
(3)病人呼吸道黏膜未损伤,无感染。
2.用物准备
(1)负压吸引器 (图36-1)。治疗盘内放:无菌持物钳、0.9%氯化钠注射液1瓶、无菌治疗碗2个 (其中1个放开口器、压舌板、舌钳,上面盖无菌纱布)、无菌治疗盘(内放吸痰管数根、小镊子数把及无菌纱布数块)、一次性手套、弯盘、棉签、手电筒、盛有消毒液的瓶子。治疗车下层放一容器,内盛消毒液或医用垃圾袋。
图36-1 负压吸引器
(2)护士仪表端庄,服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3)病人卧位舒适,理解并愿意配合。
(4)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安全,光线明亮。
四、实施
1.操作步骤
(1)按需要将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姓名,耐心解释吸痰的目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引起的不适、如何配合护士操作。
(2)接通电动吸引器的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调节负压 (成人40~53.3k Pa,儿童<40.0k Pa),试吸,保持通畅,关闭开关。
(3)将盛有消毒液的瓶子系于床边协助病人去枕仰卧位,头转向操作者一侧,略向后仰。
经口吸痰 (图36-2)。
图36-2 经口吸痰
倒生理盐水于治疗碗中,护士戴手套,按无菌操作连接吸痰管。
打开吸引器开关,试吸,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有无漏气。
嘱病人张口,必要时用开口器,如果病人有活动的义齿应先取下,舌后坠的病人用舌钳将舌拉出。护士将吸痰管末端反折,另一端插入病人口咽部,放松反折部,手法: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净咽部分泌物。
更换吸痰管,再吸气管内分泌物。吸痰管由深部向上提拉,左右旋转,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病人无缺氧状况。
每次吸痰后吸痰管退出后要及时冲洗吸痰管。如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可扣拍胸背部,通过振动,促使痰液被吸出,或者行蒸汽吸入或雾化吸入,使痰液稀化后吸出。
吸痰结束后,取下吸痰管,将玻璃接管插入消毒瓶内,擦净病人面部。
经鼻吸痰 (图36-3)。
图36-3 经鼻吸痰
口腔吸痰有困难者,可由鼻腔进行吸引。检查并清洁病人鼻腔。
连接吸痰管,打开吸引器开关,试吸0.9%氯化钠注射液。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有无漏气。
护士将吸痰管末端反折,将吸痰管由病人清洁鼻孔插入一定深度,放松吸痰管反折部,由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净分泌物。
吸痰结束后,退出吸痰管,冲洗管腔,更换吸痰管,必要时重复吸痰。
观察病人面色、呼吸是否改善。观察吸出物的形状、颜色。储液瓶内液体不可超过瓶体的2/3满。
询问病人的感觉,检查口鼻腔黏膜有无损伤,擦净病人的口鼻、面部。取下吸痰管,关闭开关,切断电源。
再次核对,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感谢病人配合。
洗手,记录。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盘内吸痰用物每天更换1~2次,吸痰管一次一更换,配合口腔护理。
(2)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喉部有痰鸣音及时吸出。
(3)电动吸引器储液瓶内痰液要及时倾倒,不可超过瓶体的2/3满。
(4)每个吸痰部位吸痰不超过15s。
(5)吸痰管不宜过粗,尤其小儿吸痰管宜细。
六、评价
(1)病人和家属能理解吸痰的重要性,并能配合。
(2)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呼吸道保持通畅,感觉舒适,吸痰过程中呼吸道未发生损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