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疗药物监测的范围

治疗药物监测的范围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疗药物监测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并不是所有药物都需要进行TDM。在某些疾病状态下,药物的体内过程可能发生改变,半衰期可能缩短或延长,从而造成血药浓度的降低或升高。如胃肠道疾病影响药物的吸收,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在这些情况下,有必要对一些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并不是所有药物都需要进行TDM。首先,毒性小的药物不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如青霉素、大多数维生素等。其次对那些有可能根据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指标判断药物疗效(如降压药、降糖药、利尿药、抗凝血药等)的,通常无需通过测定血药浓度来观察疗效,可通过明确的临床终点信息,如血压血糖观察疗效,还有些药可通过凝血酶原、尿量、肺通气功能等指标来观察疗效。第三,如果药物的药效并不与当时的血药浓度密切相关,血药浓度就不能成为评价指标,如某些抗肿瘤药。血药浓度测定并不能代替临床观察,两者在评价疗效上是相辅相成的。需要进行TDM的药物有以下几种情况(如表13-2)。

(1)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的药物:有明确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或中毒范围的药物,治疗指数低、毒性大的药物。如地高辛、茶碱、抗心律失常药、氨基苷类抗生素、抗癫痫药、甲氨蝶呤、环孢素、锂盐等。

(2)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3)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这些药物在用到某一剂量后,体内药物代谢酶或转运体发生了饱和,出现了一级和零级动力学的混合过程,此时剂量稍有增加,血药浓度便急剧增加,t1/2明显延长,进而产生中毒症状,此类药物如苯妥英钠、普萘洛尔等。

(4)在某些疾病状态下,药物的体内过程可能发生改变,半衰期可能缩短或延长,从而造成血药浓度的降低或升高。如胃肠道疾病影响药物的吸收,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在这些情况下,有必要对一些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表13-2 临床上常规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及其有效浓度范围

(5)合并用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使血药浓度发生波动,也可能影响到药物的效应。

(6)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此外,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可能对肝药酶产生诱导或抑制作用,进而引起血药浓度的降低和升高,最好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将患者的血药浓度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浓度,以保证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抗癫痫药物等。

(7)中毒症状与疾病本身症状不易区分的药物:如地高辛、环孢素等。

(8)用于抢救治疗的药物:如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

(9)在某些情况下确定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

(10)提供治疗上的医学法律依据时,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