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日,瑞典公布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美国的拉尔夫·斯坦曼(R.Steinman)医生与另外2位专家共享了这项殊荣。拉尔夫曾经的好友和合作多年的同事,已回到我国台湾工作的杨定一教授得知消息后,立即给老友打电话贺喜,但电话另一端却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拉尔夫在奖项揭晓前3天因胰腺癌辞世,不知自己获得了这项荣耀,而他得奖的项目正是有助于癌症治疗的。这算是嘉奖,还算是讽刺呢?总之,令人无语。
3天后,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也因胰腺上的癌肿(与拉尔夫不是同一种病理类型)而去世。
我之所以关注杨定一教授,一是因为他早年在癌症分子领域的研究成果,二是源于他的《真原医》一书。说实在的,初看到《真原医》,我很不以为然,拜读后才理解他的用心良苦,能够接受他的部分观点,认为这对今天健康和医疗领域的改善,不无裨益。而杨教授学术生涯的180度大转弯,更是值得回味。
杨定一教授青少年时就展现出科学研究上的天赋,他19岁拿到洛克菲勒大学医学博士,与顶级研究者合作,成绩斐然。27岁时,他就出任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及细胞生物学系这一绝对前沿学科的系主任,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系主任。他对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杀死癌症细胞的研究与发现,被写在了医学教科书里。
他回忆说:“这期间真的令人非常振奋。在我的实验室中,几乎每天都有与生物或医学相关的新发现,我们在科学研究的最高峰期间,1年在《科学》《细胞》《自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超过50篇重要科学论文,其中有许多篇被刊登为封面专题,那都是我们努力的成果。”当时,他被认为是冉冉上升的耀眼的科技明星,一位公认的免疫与癌症专家,他与不少诺贝尔奖得主有过学术上的密切交往。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很快注意到这些研究成果竟与整体健康无关”。他渐渐明了,“即使有最新、最好的发现与药物来杀死癌症细胞,如果患者本身无法产生并维持健全的免疫系统,最后还是无法痊愈”。对付癌症,仅仅依赖药物及生物学技术显然是不够的,他幡然醒悟,研究方向做了180度大转弯,返璞归真,开始了“真原医”之类艰辛的全新探索。这些,肯定发生在他的朋友拉尔夫得奖和因胰腺癌而辞世之前。而老友拉尔夫之死,更坚定了他探索的信念。
真原医,英文是“primordia medicine”,意味着原始的、真正本原的医学。《真原医》一书的副标题是“21世纪最完整的身心整体健康医学”,其封面上还印有作者写书的目的:强化身体自愈力,激活细胞疾病扫除力。而封面上的“饮食、运动、呼吸、观念与情绪管理,彻底转变心念”等,应该是作为手段提出的。杨定一教授追求的是“如何在平时就保持健康的身体,有良好的防御能力,使随时都会在体内形成的病变细胞无法在体内生存”。由此看来,他作为非常成功的生物医学研究者,在探索癌症的过程中,也意识到在原本的研究之路上,虽天天都大有发现,感觉越来越清晰,却难以走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似乎只是隔靴抓痒,要解决癌症的问题,还是要回归本原,研究人整体的自愈力等,故倡导“真原医”概念。
此概念严谨与否,暂且不谈,马原的肺癌康复,倒真的是它最好的注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