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上坐三年的勇气

石上坐三年的勇气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听老师这样说,我们又把心回归到跟诊日记上。学好任何一门技艺,都需要有安心于道上,要有在“石上坐三年”的勇气。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因为有这份心,才会继续把接下来老师的讲药写成《任之堂中药讲记》,继续下去。王老师给我们讲到现代学医的人,资讯非常发达,条件具足,看的东西非常多,可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却非常少。

我们说,都是相同的病例治法,要不要再写下去?

老师说,修道学医,不要怕重复,一块玉石,要经过数十万遍的重复打磨,一块禅板,也要经过数万遍的来回磋磨,写毛笔字的横竖练了无数遍,弹钢琴的就那几个音调可以修炼数十载……

我们学中医也是这样,不要厌熟,自己觉得熟了,就放开,其实还是未熟。看似每天我开的方都是这几十味药在变化,要么是黄连温胆汤,要么是逍遥散、桂枝汤、柴胡汤。抄多见多了,你们会觉得熟,熟只是一个瓶颈,这个瓶颈的突破还要生出巧来,巧上还要妙,妙上还有神,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妙能生神。

所以一个医生、艺术家,只做到熟这个层次,那才是刚刚入门,你把理法方药搞熟了,不过是略通医技,熟上面还有好多个层次,需要靠悟性去打通。

你们抓药的不要厌熟,熬药的不要厌熟,抄方的更不要厌熟,一厌熟了,心就下去了,技术就提不起来,就变老油条了。

听老师这样说,我们又把心回归到跟诊日记上。在任之堂这里,不单要做到每一天没有白过,更要争取做到每一天都是充实的。

学好任何一门技艺,都需要有安心于道上,要有在“石上坐三年”的勇气。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因为有这份心,才会继续把接下来老师的讲药写成《任之堂中药讲记》,继续下去。

吴鞠通当年写《温病条辨》大成,他总结说,诸医家像木工钻孔,已钻到九分,他特别再透穿最后一分。

我们学医也一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打井九分还差一分就到水,这都不算功成圆满。现在社会比较浮躁,学医的人,心也比较浮躁,所以多学少成的人非常多。

老师的一位朋友,民间整脊高手王老师,老师说他整脊的功夫已经开始往艺术化方面靠近,在保持临床疗效的基础上,整脊、推拿做得非常有美感,就像庄子里面《庖丁解牛》一样,要把医学由技进到道上,就要有这种追求

所以我们以后看病,把脉开处方,都要非常注重这些细节,处方开出来,能不能有那种一气贯通之感,一张处方里面,能不能体现升降出入一气流通的奥秘……

王老师给我们讲到现代学医的人,资讯非常发达,条件具足,看的东西非常多,可自己独立思考的东西却非常少。所有医学的妙用,都要靠自己独立思考去悟通,学而不思则罔,看文献报道的人很多,自己琢磨创新、融会贯通的人非常少,浮于皮毛的人多,沉于骨髓的人少。

听老师这么说后,我们的心再次沉定下来,即便是相同的疾病,相同的治法,也一样要提起十二分的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