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昏(神呆)

神昏(神呆)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焦皆闭,神昏痉厥有诸矣。邪渐陷于阴络,致夜分偏剧汗多,神昏谵语,由邪逼神明,岂是小病?上则神呆不语,牙关不开,下则少腹冲气,小溲不利。一岁四气之交,夏季发泄为甚。但热来必神昏谵妄,是膻中震动所致。议定未病两日,日进清心牛黄丸一服。热邪深入为厥,阳气上冒神昏。病魔多日,已在血分,况脐下坚满乎!中后不复,交至节四日,寒战汗泄,遂神昏不醒。病起一年,频发渐近。渐渐神志恍惚,有似癫痫,其病不在一脏矣。

◆ 神昏(神呆)

包。老年下虚,春温上受,痰潮昏谵,舌绛黄苔,面赤微痉。先清上焦。

天竺黄、金银花、竹叶心、连翘、竹沥。(《临证指南医案·卷五》)

暴冷外加,伏热更炽,邪郁则气血壅遏,痧疹不肯外达。痰气交阻,神昏喘促,渐入心胞,有内闭外脱之象。

连翘、射干、滑石、银花、菖蒲、通草。

又:牛黄丸。(《眉寿堂方案选存·卷下》)

鼻煤唇裂舌腐。频与芩连,热不肯已,此病轻药重,致流行之气结闭不行,郁遏不通,其热愈甚。上则不嗜饮纳食,小便虽利,便必管痛。三焦皆闭,神昏痉厥有诸矣。

竹叶、杏仁、川贝母、连翘、射干、鲜石菖蒲汁。(《眉寿堂方案选存·卷上》)

蔡。阳虚夹湿,邪热内陷,所以神识如蒙。议用泻心法。

人参、生干姜、黄芩、川连、枳实、生白芍。(《临证指南医案·卷五》)

蔡。仲景云: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利者,血症谛也。此症是暑湿气蒸,三焦弥漫,以致神昏,乃诸窍阻塞之兆。至小腹硬满,大便不下,全是湿郁气结。彼夯医犹然以滋味呆钝滞药,与气分结邪相反极矣。议用甘露饮法。

猪苓、浙茯苓、寒水石、晚蚕砂、皂荚子去皮。(《临证指南医案·卷五》)

陈。前方复疟昏迷,此皆阳气上冒。

救逆汤去姜,加芍。

又:镇逆厥止。议养心脾营阴,乃病后治法。

人参、炙草、杞子、桂圆、炒白芍、枣仁、茯神、远志。(《临证指南医案·卷六》)

此火虚阴邪上干,神志冒昧,头旋形寒。

八味丸。(《未刻本叶氏医案·方案》)

此暑热逼入胞络,神昏乱语,心中热。

竹卷心、川黄连、鲜莲子、赤麦冬、白茯神、灯心。(《未刻本叶氏医案·保元方案》)

方。此血痹之症,产蓐百脉皆动,春寒凛冽,客气乘隙袭入经络,始而热胜,继则寒多。邪渐陷于阴络,致夜分偏剧汗多,神昏谵语,由邪逼神明,岂是小病?正如仲景劫汗亡阳、惊谵同例。议救逆汤减芍药方治。(《叶氏医案存真·卷三》)

风温湿热,状如疟症。神昏妄言烦渴,已非表病。木防己汤主之。

木防己、黑栀、土蒌皮、石膏、连翘、杏仁。(《眉寿堂方案选存·卷上》)

秽浊闭塞胸膈,神迷昏厥,速速开窍。

牛黄丸。(《眉寿堂方案选存·卷上》)

秽浊热气,蔽塞神昏,舌黄呃逆。势甚险笃,先用万氏清心牛黄丸一服。(《眉寿堂方案选存·卷上》)

金。暑热结聚于里,三焦交阻。上则神呆不语,牙关不开,下则少腹冲气,小溲不利。邪结皆无形之热闭塞,渐有痉厥之状。昨大便既下,而现此象,岂是垢滞?议芳香宣窍,通解在里蕴热。

紫雪丹一钱五分,开水化,匀三服。(《临证指南医案·卷七》)

金氏。人静则神昏,疠邪竟入膻。王先生方甚妙,愚意兼以芳香宣窍逐秽。

至宝丹。(《临证指南医案·卷五》)

惊恐起病,由怒而发,是为肝厥。阳气暴升,痰随气上,神识乃迷。近加小产后,必须养肝阴,佐入凉肝。

生地、柏仁、丹参、天冬、阿胶、茯神、白芍、人中白。(《眉寿堂方案选存·卷下》)

乐,二九。热多昏谵,舌边赤,舌心黄,烦渴,脉弱,是心经热疟。医投发散消导,津劫液涸,痉厥至矣。

犀角、竹叶、连翘、玄参、麦冬、银花。(《临证指南医案·卷六》)

凌。脉大不敛,神迷呓语。阴阳不相交合,为欲脱之象。救阴无速功,急急镇固阴阳,冀其苏息。

人参、茯神、阿胶、淮小麦、龙骨、牡蛎

又:阴液枯槁,阳气独升,心热惊惕,倏热汗泄。议用复脉汤,甘以缓热,充养五液。

复脉去姜、桂,加牡蛎。

又:胃弱微呕,暂与养阳明胃津方。

人参、炒麦冬、炒白粳米、茯神、鲜莲子肉、川斛。

又:人参(秋石水拌、烘)、熟地炭、天冬、麦冬、茯神、鲜生地。

又:秋燥上薄,嗽甚微呕,宜调本,兼以清燥。

人参(秋石水拌、烘)、麦冬、玉竹、生甘草、南枣、白粳米。

又:安胃丸二钱,秋石拌人参汤送。(《临证指南医案·卷三》)

凌。一岁四气之交,夏季发泄为甚。凡夏至一阴初复,未及充盈,恰当产期,为阴气未充先泄,暑热乘隙内侵,正如《内经》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矣。产科未明此旨,徒晓产后逐瘀成药,苦辛破血,津液愈劫,所伏暑热.无由可驱,六气客邪,内迫脏腑,渐渐昏蒙内闭。攻热害正,养正邪留,药难立方调治。幼读仲景,揣摩圣诲,惟育阴可以除热。况乎暑必伤气,人参非益气之圣药乎?大队阴药,佐以人参,诚为阴分益气之法。服之热疖垒垒而起,恶露缓缓而下。扶正却邪,并行不悖。今谷食已安,谅无反复。难成易亏之阴,须安养可望图功。倘加情志感触,轻则奇损带淋,重则髓枯蓐损,莫道赠言之不详也。

雄乌骨鸡一只,人参(秋石拌)二两,鲜生地三两,柏子仁一两半,天冬一两半,麦冬二两,阿胶二两,建莲肉三两,茯神二两,熬膏。(《临证指南医案·卷九》)

陆,四七。邪深留阴,三日始有疟发。但热来必神昏谵妄,是膻中震动所致。议定未病两日,日进清心牛黄丸一服。试看后期,疟至何如。(《临证指南医案·卷六》)

脉来和静,舌苔已退,但时或烦热,胸中未适,此皆燥邪未尽之征,是以神识尚未全复,究竟必以滋燥为先。

阿胶、枇杷叶、麦冬、川斛、山栀、北沙参、茯神、菖蒲。(《叶氏医案存真·卷二》)

热缓神昏,咳痰呕逆,舌不能言。余邪渐入心包络,恐着瘛疭,进芳香入络法。

万氏牛黄丸。(《叶氏医案存真·卷二》)

热邪深入为厥,阳气上冒神昏。病魔多日,已在血分,况脐下坚满乎!仲景云:厥应下,下之不止,利者死。凡咸苦皆通阴,均谓之“下”,不必硝、黄也。

方未见。(《眉寿堂方案选存·卷上》)

舌喑强缩,干涸无津,邪气已入膻中,神识昏蒙,积劳心血及虚,致热竟入矣。诊脉虚小无力。俱补则热闭,今晚以至宝丹三分,凉开水调化,匀五六次铫服,明日再议。

又:心气久耗,营液暗伤,渐枯涸窒塞,小肠火腑失其变化传导,溲溺欲痛,舌刺欲缩,色仍白晦,岂是血滞实火?当滋液以救燔燥,仍佐苦味,以通火液。

鲜浙江生地、元参、竹卷心、人参、川连、菖蒲、百部、桔梗。

又:神气消索,五液枯寂,此昏躁妄言,乃阴阳不肯交合,欲作脱象。不忍坐视,议三才汤以滋水源,参入磁、朱以宁神志。

三才加磁、朱、金箔

又:吸短欲躁,午后至更深为甚,热入阴中,子后清阳用事稍和。自云心中不舒,热熏脚楚。仿邪少虚多例,用仲景复脉汤。

炙草、生芍、人参、生地、麦冬、麻仁、阿胶、鸡子黄。(《叶氏医案存真·卷一》)

胃津既伤,肝风上扰,神迷肢震,面浮欲喘,病势危险,勉拟救胃阴方。

人参、麦冬、生甘草、白粳米、炒半夏、南枣。(《叶氏医案存真·卷二》)

吴。神气如迷,不饥不食,乃苦辛消导发散,劫夺胃津所致。盖温邪手经为病,今世多以足六经主治,故致此。

细生地、竹叶心、麦冬、元参心、连翘心、郁金。(《临证指南医案·卷五》)

邪灼膻中,神迷,谵语,呕痰。

牛黄丸,竹叶灯心汤化服。(《叶氏医案存真·卷一》)

阳上冒,郁热蒙窍。

桑叶、鸡子白、海浮石、芦根、沙参、麦冬、川贝母。(《眉寿堂方案选存·卷下》)

杨。中后不复,交至节四日,寒战汗泄,遂神昏不醒。是阴阳失于交恋,真气欲绝,有暴脱之虑。拟进回阳摄阴法。

人参、干姜、淡附子、五味、猪胆汁

又:人参三钱,附子三钱。

又:人参、附子、五味、龙骨、牡蛎。(《临证指南医案·卷一》)

张。昏昏如寐,神愦如迷。痰热内闭,势非轻渺。

半夏、石菖蒲、桔梗、枳实、郁金、橘红、竹沥、姜汁。(《临证指南医案·卷五》)

某。因惊外触,见症神怯欲迷,已经肢厥,冷汗,怕动。仿镇怯理虚。

人参、茯神、枣仁、生龙骨、石菖蒲、炙草、南枣、陈淮小麦,早上服。(《临证指南医案·卷七》)

施,三五。忽然神迷,逾时自醒。病起一年,频发渐近。今诊脉细弱,必未实热,此因忧虑,情志受伤。手厥阴膻中之清真,为浊涎所阻。内因之病,理难速攻,姑以宣通神明,兼理痰气为治。

午服,鲜菖蒲根、天南星、远志、竹节、附子、茯苓、姜汁。

夜服,白金丸。(《种福堂公选医案》)

赵,杨安浜,十九岁。惊恐起病,遇怒而发。肝厥乃阳气暴升,痰随气火上举,神识乃迷。近加小产后,必须养肝阴佐入凉肝。

原生地、茯神、清阿胶、天冬、柏子仁、白芍、入中白、紫丹参。(《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杂症》)

某。平昔操持,身心皆动,悲忧惊恐,情志内伤。渐渐神志恍惚,有似癫痫,其病不在一脏矣。医药中七情致损,二千年来,从未有一方包罗者,然约旨总以阴阳迭偏为定评。凡动皆阳,当宗静以生阴是议。阳乘于络,脏阴不安,敛摄镇固,久进可效。家务见闻,必宜屏绝,百日为期。

人参、廉珠、茯神、枣仁、炙草、生龙骨、萸肉、五味、金箔。(《临证指南医案·卷七》)

时病伤阴,阳浮不潜,神识时清时昏,脉来弦数,宜益阴和阳。

生地、丹参、茯神、飞金、犀角、赤麦冬、灯珠(疑为“灯芯”,编者注)、廉珠。(《未刻本叶氏医案·保元方案》)

龙荟丸二服。(《临证指南医案·卷七》)

周,二三。暑风热,神呆。

鲜荷叶、苦丁茶、滑石、木通、杏仁、厚朴、广皮白、蔻仁。(《临证指南医案·卷五》)

虞,三四。脉数,舌白神呆,得之郁怒。

犀角、羚羊角、野郁金、炒远志、鲜石菖蒲、炒丹皮、黑山栀、茯神。(《临证指南医案·卷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