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药新药审评标准该怎样定

中药新药审评标准该怎样定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药、民族药的新药审批中,要制订区别于审评西药的标准。周超凡指出,对中药应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这就需要能反映中医药特色的审评标准。二是中成药不能体现中医的“三因”治疗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对于中药新药审评工作,周超凡认为应注意两点:一是严把毒理关。另外,周超凡还指出,目前中药的已知成分不一定就是有效成分,只是一个指标成分。

赵 雯

副总理吴仪在2004年初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起草制定和施行与中医药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充分体现中医药的特点,积极鼓励和扶持中医药的发展。在中药、民族药的新药审批中,要制订区别于审评西药的标准。这篇讲话一发表,立即引起了整个医药界的强烈反响,一时间,关于“新药研发与审评过程如何体现中医药特点”的话题成了广大医药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其实,关于中药审评标准是否应与西药一致的问题一直有争论,但中药究竟该如何审评才能既体现中药特点又保证新药的安全、有效,至今没人能给出答案。记者日前就此问题采访时,听到的也是不尽相同声音。

中国中医研究院(现名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周超凡认为,中药新药审评应与西药有区别。这是因为:第一,中医药理论与西医药理论不同,指导思想不同。第二,中药与西药来源途径不同,中药开发来源于临床经验,西药是在实验室合成的。第三,中西药所针对的病症不同,西药是对因、对症的拮抗疗法、补充疗法;中药则是对证的调节疗法,中药不直接针对某一病因、某一症状,而是调节阴阳达到平衡。第四,西药多是单一成分,针对性强;中药是多成分,作用特点是多器官、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作用。如果按照西药标准把指标定得很窄、很单一,就无法反映中药特性。比如,中药对某单一菌株的抗菌作用肯定不如青霉素等抗生素,但中药配伍后药效可增加数倍。中药配伍后的调节作用不是单打一的简单作用,像传统方剂温胆汤,现在证实它可以调节5羟色胺、多巴胺、儿茶酚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治疗多种疾病,如果把它简单化,单纯用降压、镇静指标来衡量,也许比不上西药,但其综合作用却是西药无法比拟的,所以不能用单一指标衡量。再比如中药治疗肿瘤,其抑瘤率与西药无法相比,但其同时对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的改善与调节作用大大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对放化疗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周超凡指出,对中药应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这就需要能反映中医药特色的审评标准。目前用西药指标来衡量中药的作法,往往是掩盖了中药的优势和特色,暴露了弱点。他认为目前上市的中成药大多数效果不理想,其原因有3方面:一是采用新剂型后的中成药含药量不够,不足汤药的1/3,这需要在制备方法、工艺上去改进。二是中成药不能体现中医的“三因”治疗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西药一般不讲三因,而中药尤其重视天人相应,三因制宜。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现在的中成药是固定的,很难体现辨证论治。三是在中成药制作过程中一些有效成分被破坏。不能单看剂型先进了、工艺进步了,还要考虑有效成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对于中药新药审评工作,周超凡认为应注意两点:一是严把毒理关。动物实验可以少作,但毒理一定要作,要把好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药品的安全性。二是中药新药要以外审为主,因为临床经验对一个中药的判断十分重要,一个开处方有经验的医生一看就大概能判断出其有效或无效。在这方面可以引进循证医学相关内容,使之量化。

另外,周超凡还指出,目前中药的已知成分不一定就是有效成分,只是一个指标成分。药品疗效是有物质基础的,所以要讲有成分论;但中药成分十分复杂,已知成分不一定是起作用的,而复杂成分也不可能一下子搞清,所以不能唯成分论,要重在药效、毒理试验。过去有一种带政治性的说法,对一位同事“有成分论,不是唯成分论,要重在表现”这句话也可以引进来一起思考。他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能够出台一套反映中医药特点的审评办法。

【原文见赵雯.中药新药审评标准该怎样定[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6月17日第5版.略加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