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微镜下呈腺瘤样结构,由小腺管组成,少数可无管腔,腺上皮类似胆管上皮。大多数肿瘤局限于肝右叶,其次为肝左叶,仅少数累及肝脏两叶。腹部可触及包块,伴隐痛,症状可持续十数年。胆管囊腺瘤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肝部分切除预后尚可。显微镜下病变界限清晰,由异常排列的胆管聚集而成,胆管外围以多量纤维性基质。若具有上述胆管错构瘤的形态结构,直径超过7cm的肿块,可诊断为胆道腺纤维瘤。

(一)肝内胆管腺瘤

肝内胆管腺瘤(intrahepatic biliary adenoma)大多为单发,通常位于肝被膜下,为边界清楚的楔形白色肿块,直径多在1cm以下。显微镜下呈腺瘤样结构,由小腺管组成,少数可无管腔,腺上皮类似胆管上皮。间质常出现炎症及纤维化。免疫组化染色:癌胚抗原(CEA)、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及角蛋白(karatin)阳性。

(二)肝内胆管囊腺瘤

肝内胆管囊腺瘤(intrahepatic biliary cystadenoma)起源于胆内胆管上皮,少见。大多数肿瘤局限于肝右叶,其次为肝左叶,仅少数累及肝脏两叶。所有病人都为成人,大多数为中年女性。腹部可触及包块,伴隐痛,症状可持续十数年。胆管囊腺瘤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肝部分切除预后尚可。病因不明,据认为起源于胚胎期发育异常所形成的肝内迷走性胆管,有时患者并发其他异常,如双角子宫、双输尿管等。

1.肉眼病变 肝胆管囊腺瘤表面平滑。瘤体有时很大,直径可超过10cm,甚有达25cm者。切面呈多囊性,囊腔大小不等,内壁光滑。囊腔内容物性状不尽相同,可为黄色清亮液,亦可为黏液样或胶样液。单房性者极少见。

2.镜下病变 囊内壁衬以产生黏液的柱状或立方形细胞(类似于肝内胆管),核大小不一致,小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弱嗜酸性,细胞无异型,基底膜完整。囊壁外层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有时夹杂有平滑肌纤维。此外,尚含小血管神经纤维及小胆管等。大多数囊腔壁内可见数量不等的含有脂褐素颗粒的巨噬细胞。此外壁内还可有泡沫细胞、多核异物巨细胞和胆固醇结晶,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此类变化是因囊壁上皮细胞脱落后,囊内容物渗入囊壁所致反应性改变。

(三)胆管错构瘤

胆管错构瘤(biliary hamartoma)也称Von Meyenburg综合征或Moschcowitz综合征及胆管板异常(ductal plate anomally)。肉眼观多发性、较小白色结节散在分布于肝组织内,易误诊为肝转移性癌。若肿瘤足够大时可被超声波检查发现。显微镜下病变界限清晰,由异常排列的胆管聚集而成,胆管外围以多量纤维性基质。尽管胆管排列紊乱,但细胞无异型性,扩张的管腔中可见浓缩的胆汁。若具有上述胆管错构瘤的形态结构,直径超过7cm的肿块,可诊断为胆道腺纤维瘤。

胆管错构瘤原因不明,据推测其中部分病例可能系肝组织缺血所致。曾有报道个别病例恶变为胆管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