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黏多糖代谢障碍,属伴性隐性遗传疾病,男性发病,发病率约1/40000。软骨、骨膜、筋膜、肌腱、心脏瓣膜、脑膜和角膜均有黏多糖沉积,肝细胞显示散在的空泡,脑组织内含有异常脂性物质小体,引起相应的影像学改变。白细胞异染性黏多糖颗粒、尿硫酸软骨素和硫酸肝素增高。这是老年病人黏多糖贮积症Ⅱ型与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区别。

多糖贮积症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Ⅱ,MPS-Ⅱ),又称韩特综合征病(Hanter综合征,Hunter syndrome)。属伴性染色体隐性遗传,只有男孩患病。

【典型病例】

患儿,男,7岁。身材矮小,面容丑,头大、眼距增宽、鼻梁塌陷、唇外翻、关节僵直、爪状手、足内翻、右足明显、智力偏低、听力差、皮肤干燥及肝脾大。遗传学检查:β-半乳糖-6硫酸酯酶(β-Gal-6s)活性很低,α-艾杜糖苷酶(α-Idu)活性较低,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较低。

【影像与病理】

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黏多糖代谢障碍,属伴性隐性遗传疾病,男性发病,发病率约1/40000。生后6~12个月出现症状。软骨、骨膜、筋膜、肌腱、心脏瓣膜、脑膜和角膜均有黏多糖沉积,肝细胞显示散在的空泡,脑组织内含有异常脂性物质小体,引起相应的影像学改变。

【影像诊断要点及比较影像学】

本症的骨骼病变类似MPS-Ⅰ型,但相对较轻;本病具有典型的临床X线表现,所以传统的X线平片结合临床即可作出准确的诊断(图5-19),一般无需CT或MRI检查。

1.颅骨相对增大,颅缝可以增宽;蝶窦、乳突气化差。

2.肋骨增宽,可见呈“飘带状”。

3.胸腰段脊柱轻度后突,椎体前后径稍短、上下缘凸出,近似卵圆形;L1~2椎体前上缘发育不良。

4.髂骨翼外展,基底部缩窄;髋臼内陷。

5.四肢长短管状骨有轻微异常,掌骨近端变尖。

【影像与临床】

临床症状较轻,发病年龄较晚,进展也较慢。患儿身材矮小,面容丑,头大、眼距增宽,鼻梁塌陷,唇外翻,牙列间歇增宽、牙发育不良;关节僵直,可有爪状手,有智力低下,进行性听力差,胸部、皮肤结节,皮肤干燥,常伴矮小及肝脾增大。患儿常常可活至30~40岁,也可活至60岁。老年病人可能由于非典型性色素性视网膜炎而发生失明。

图5-19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A、B.头颅正侧位片,示颅骨偏大,蝶鞍前床突下塌,蝶鞍变浅平而拉长,呈鱼钩状,未见骨质破坏;C、D.脊柱正侧位、骨盆正位片,示肋骨呈“飘带状”,椎体上下缘凸出,近似卵圆形,髋臼内陷,股骨头不规则,呈三角形,髋外翻,髂骨翼外展,坐骨下支变细;E.双膝关节正位片,示股骨远侧干骺端稍增宽,长骨骨皮质变薄;F.左手腕正位片,示掌骨增粗,骨皮质变薄,骨髓腔增宽

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两型。①少年型:智力及神经退变进展缓慢,类似MPS-Ⅰ型,但没有角膜浑浊,多死于4~14岁;②成人型:智力正常,身高为120~150cm。白细胞异染性黏多糖颗粒、尿硫酸软骨素和硫酸肝素增高。影像表现为第2、第5中节指骨发育不全,关节受累在成年人最多见,可发生关节破坏及继发关节退行性变,侏儒、骨畸形常较轻。

【鉴别诊断】

1.黏多糖贮积症Ⅰ型 临床与X线表现与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相似。但后者发病晚,进展慢,角膜浑浊,但不引起失明。这是老年病人黏多糖贮积症Ⅱ型与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区别。黏多糖的硫酸软骨素B在尿中比例不同:Hurler syndrome中约占80%;Hunter syndrome中约占55%。

2.软骨发育不良 侏儒状态易混淆,但该病出生时即有四肢短小,无肝脾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