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病侵及全身结缔组织而出现多器官症状,在骨骼改变表现为骨成型差。生后数月内出现症状,到1.5岁时较为明显。椎体这些征象改变是黏多糖Ⅰ型的特征性表现。各型表现不尽相同,严重程度不同症状也不相同。Ⅰ型多在1岁左右出现由于矢状缝早闭,患儿头大且多呈舟状,由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发育障碍多导致侏儒及行走困难;相貌丑陋,可伴有智力低下。角膜浑浊一般发生于3岁,可进展至失明。

多糖贮积症Ⅰ型(Mucopolysaccharidosis-Ⅰ,MPS-Ⅰ)为黏多糖病最多见的类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中又分几种亚型,贺勒综合征(Hurler syhdrome)被认为是Ⅰ型的代表。本病侵及全身结缔组织而出现多器官症状,在骨骼改变表现为骨成型差。

【典型病例】

病例1:男,1岁。因腹胀来医院就诊。四肢粗短(图5-16)。

图5-16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1)

影像所见

A.胸腹部正位片,示肋骨呈船桨样增宽,肩胛骨呈“锹状”,腰椎椎弓根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宽,无异常,髂骨翼张开,髂骨体所窄、变尖,髋臼发育不良致假关节形成;B.脊柱侧位片,示椎体呈卵圆形,T12、L1前上缘缺损,前下缘突出;C.手腕正位,示骨龄落后,2~5掌、指骨“弹头”样改变。尺桡骨远端“八”字形倾斜。

病例2:男,2岁。丑陋面容,智力低下,不能站立。脊柱略后突,手呈叉状(图5-17)。

图5-17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2)

影像所见

A、B.双侧下肢正位片及左前臂正位片,示四肢长骨粗短,干骺端膨大并呈马蹄样改变,腕部骨龄落后,尺桡骨粗短远端干骺端呈“八”字形。2~5掌骨近端呈“弹头”样。C.胸腰段脊柱侧位片,示脊柱后突,椎体上下缘膨出,前上缘缺损,前下缘呈“弹头”样突出,以胸腰段椎体为明显。椎间隙、椎板无明显异常。D.骨盆正位片,示髂骨翼过度张开,坐骨切迹变小,髋臼发育不良,耻骨联合增宽,股骨颈粗短。E.头颅侧位片,示颅盖骨增大,前后径增大,蝶鞍成“J”形,下颌角增大。

病例3:男,9岁。身材矮小、智力落后(图5-18)。

图5-18 黏多糖贮积症Ⅰ型(3)

影像所见

A.头颅侧位片,示蝶鞍扩大呈“J”形改变;B.胸腰段脊柱正侧位平片,示椎体高径增高,上下缘隆起致椎体侧面观略呈圆形,前上缘发育不良,椎间隙似轻度变窄,椎板正常;C.骨盆正位片,示两侧髂骨翼呈耳状张开,坐骨切迹变小,髋臼轻度发育不良。耻骨联合增宽,股骨颈骺端增粗变形。

【影像与病理】

由于患者体内α-L-艾杜糖醛酸酶的先天性缺陷,导致黏多糖分解代谢障碍,体内产生大量硫酸肝素和硫酸皮肤素蓄积于组织器官中,如骨、软骨、神经、肝、脾等从而引起本病特殊的症状和体征。

生后数月内出现症状,到1.5岁时较为明显。由于矢状缝早闭而出现舟状头、蝶鞍前后径变长呈“J”形。四肢长骨粗短,干骺端膨大、两端关节面倾斜是硫酸软骨素蓄积的结果。硫酸软骨素蓄积还会造成锁骨内端粗大、外端发育不良以及肋骨由脊柱端向外逐渐变宽呈船桨样改变。

【影像诊断要点】

影像诊断主要依赖X线平片(图5-16,图5-17,图5-18),一般无需CT或MRI检查。

1.头颅平片显示颅盖骨增大,尤其前后径增大,呈舟状头,颅板增厚、致密,颅缝早闭;面骨相对较小,表现颅面比例失调。蝶鞍增大变浅呈“J”形。鼻旁窦发育不良。

2.肋骨椎体端变细,向前、向外至胸骨端逐渐增宽呈“飘带”状或“船桨”样。

3.椎体呈“卵圆形”,椎体高度增高或正常,上下缘隆起致椎体侧面观略呈圆形,前上缘缺损,下缘鸟嘴样突出,脊柱后突;常以胸腰段椎体为著,严重者累及脊柱所有椎体。椎体这些征象改变是黏多糖Ⅰ型的特征性表现。

4.骨盆正位片显示髂骨翼过度张开,坐骨切迹变小甚至呈鱼嘴样改变,其他类型如Ⅱ型、Ⅳ型也有此类表现。髋臼发育不良,但少有髋关节脱位。耻骨联合增宽。

5.长管状骨骨干粗短,骨端变尖,上肢重于下肢;干骺端膨大,先期钙化带呈马蹄样倾斜、不规则;尺桡骨远端呈“V”字形。

6.短管状骨粗短,远端增宽,近端变尖;掌骨明显,呈“弹头”样改变;远节指骨呈“爪”状。

【影像与临床】

各型表现不尽相同,严重程度不同症状也不相同。Ⅰ型多在1岁左右出现由于矢状缝早闭,患儿头大且多呈舟状,由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发育障碍多导致侏儒及行走困难;相貌丑陋,可伴有智力低下。角膜浑浊一般发生于3岁,可进展至失明。

【鉴别诊断】

软骨发育不全:智力一般正常,尿液中无过多黏多糖排出。长骨干骺端呈喇叭样增宽,而非马蹄样或“V”字样倾斜,骨骺发育小常有包埋。椎弓根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变小呈倒梯形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