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都要经过不同程度的结构变化——主要通过氧化、还原、分解、结合等方式进行。多数药物经过代谢,其药理作用可被减弱或完全消失。药物代谢有赖于酶的催化,体内有两种催化酶,专一性的和非专一性的,前者如单胺氧化酶,后者主要为肝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又称肝药酶或简称P450,大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是被CYP3A4所代谢,此酶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某些药物(酶促剂如苯妥英钠)可增强 P450的活性;也有些药物(酶抑制剂如胺碘酮)可减弱P450活性,其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很重要。细胞色素酶P450A4是肝中含量最高的酶,主要参与包括奎尼丁、利多卡因和美西律以及多种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的代谢。体内主要的代谢场所在肝,肝功能不良时,药物代谢受到影响,容易引起中毒,因此对肝病患者用药须特别注意选择药物及选择剂量。
药物最后都要从机体排除,肾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当肾功能不良、少尿或无尿时,肾排泄药物的能力大大减弱,因此必须酌情减量或减少给药次数。经肾脏排泄药物的清除率取决于肾血流速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分泌和重吸收。考虑到年龄、体重、性别和血肌酐水平,可用肌酐清除率来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估计肌酐清除率在确定经肾排泄的药物剂量时是非常有用的,这些药物包括地高辛、多非利特、索他洛尔等。在老年人特别是女性,仅靠血肌酐浓度并不能准确地反映肾功能不全的程度。血肌酐水平接近正常或稍增高也可能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药物的代谢及排泄受到影响,故在选择用药时须根据个体化原则,酌情减量或减少用药次数。奎尼丁通过肝、肾代谢失活或清除,各占50%~90%和10%~30%,合并肝、肾疾病的患者奎尼丁的起始剂量通常不用调整,然而由于肝衰竭患者蛋白结合减少,低于常规浓度的剂量就会引起中毒,故应缓慢进行药物调整,使药物浓度达到稳态。
普鲁卡因胺可在N-乙酰转移酶的作用下转化为N-乙酰普鲁卡因胺,两者构成复合物。该复合物是具有电生理活性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半衰期为6~12 小时,代谢因人而异,半数以上的人群为快速乙酰化个体。肾功能受损时,持续应用普鲁卡因胺会导致N-乙酰普鲁卡因胺的蓄积,进而延长Q-T间期,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而此时的血药浓度还可能在正常范围内。因而,肾功能不全时,尽量不持续应用普鲁卡因胺。
肝脏首过效应明显,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因此只能胃肠外给药。利多卡因的清除接近肝血流的测定值,肾分泌的两种去乙基代谢产物与原形相比,抗心律失常活性很小,可能是其产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原因。肝、肾疾病患者初始负荷剂量不需要调整,而肝功能不全时由于清除率降低,静脉滴注维持量应当减少。尽管利多卡因代谢产物通过肾代谢,目前尚无肾病影响利多卡因的报道。
普罗帕酮的代谢途径具有遗传多态性,缺乏CYP2D6的患者,普罗帕酮清除率较慢,不能形成活性代谢产物5-羟普罗帕酮。在代谢不良的患者中,使用小剂量或大剂量的普罗帕酮均会造成蓄积,从而产生显著的β受体阻断作用;而在代谢良好的患者中,只有使用较大剂量才会出现上述情况。药物说明书推荐,肝功能不全患者剂量减少70%~80%,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须作特殊调整,但应密切监测。
脂溶性高的β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主要由肝代谢,且血浆半衰期较短;水溶性较强者(如阿替洛尔)血浆半衰期较长,主要由肾代谢。肝、肾功能不全时应用β受体阻滞药应根据情况酌情减量。
胺碘酮主要在肝代谢为N-去乙基胺碘酮,其与胺碘酮具有相似作用。30%或以上的患者服用胺碘酮后出现肝酶异常升高,有报道出现黄疸和肝硬化,长期服用胺碘酮者应常规监测肝酶水平。肾脏基本不参与胺碘酮的代谢与清除,因此肾衰竭患者无须调整剂量。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均不能清除胺碘酮。
索他洛尔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清除半衰期为12~16小时。几乎完全由肾脏清除。肝功能不全对该药物的代谢无明显影响。肾衰竭者可发生药物蓄积,增加了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因此,应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确定药物剂量。肌酐清除率每分钟60毫升的患者,用药间隔通常为12小时;若为每分钟30~60毫升,推荐用药间隔为24小时;若为每分钟10~30毫升,用药间隔应延长到36~48小时,或者每24小时使用半量;若每分钟小于10毫升,剂量应用应当个体化。
伊布利特是索他洛尔的同源体,主要通过肝氧化代谢,全身清除迅速,其清除所需要的酶尚不清楚。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目前的资料不提示需要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
多非利特口服后吸收良好,部分通过细胞色素P4503A酶代谢为无活性的产物,主要从尿中排泄。大多数患者的药物清除半衰期为8~1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清除半衰期延长,清除率下降,故肾病患者应当减量,目前尚缺乏肝病患者剂量调整的资料。
地高辛80%经肾小球滤出和经肾小管分泌而排泄,其中部分可为肾小管重吸收,每日排泄量约为体内量的1/3。仅少量地高辛经肝代谢为二氢地高辛而失活,故肝功能不良的患者仍可服用常规剂量,地高辛的清除半衰期为1.6天,受肾功能影响较大,其与肌酐清除率呈线性相关。肾功能受损、肌酐清除率下降时,地高辛清除半衰期延长,故应适当减量服用。
华法林几乎完全通过肝代谢清除,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以对华法林的反应增强,故肝功能异常者应禁用或慎用。其代谢产物只有微弱的抗凝作用。华法林主要通过肾排泄,很少进入胆汁,只有极少量以原型从尿液排出。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必要调整华法林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