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输血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输血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输血科工作人员缺乏消毒隔离概念和不了解医院感染传播途径,自我防护意识差。最终,将污染输血科环境,成为院内感染的疫源地。提高输血科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水平,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阻止输血科导致的医院感染发生。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分类处置医疗废物。

一、输血科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一)建筑布局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输血科由于历史原因,设科时间较短,目前在很多医院还属于检验科范围,远未达到二级科室要求。用房面积普遍偏小,不具备独立工作区或工作区域不足,难以有效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和污染区。难以满足功能流程需要,洁、污流叠加交叉,如检验室和储血室在发放室同侧,存在交叉区域,就可能导致血液污染发生院内感染。输血科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和设施不到位,无防蚊蝇设备,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到位等,均可导致医患双方尤其科室人员的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输血科从业人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输血科工作人员缺乏消毒隔离概念和不了解医院感染传播途径,自我防护意识差。大多数输血科均配备手套、口罩和帽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能同时佩戴手套、口罩和帽子的比例不足10%,佩戴手套的比例也未达到100%,戴护目镜的概率几乎为“0”。工作人员认为,自身操作水平过硬,不会有标本污染自身的可能,再说每次配血后会洗手,戴不戴手套没关系。完全没有意识到血库中的血源和待检的血液标本,均存在血源性感染的风险。操作中的意外事件不是自己技术过硬就能完全避免的。而一旦发生血液暴露就有可能被获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等近20余种目前已知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至于未知的疾病则更难以预测其后果。

(三)输血科不重视感染管理

输血科作为一个成立不久的临床医技部门,工作重点在保证临床用血,协助临床工作的开展。由于历史原因,科室领导往往缺乏院感相关知识,凭以往经验认为输血科发生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小,不愿在院感问题上花费精力,导致对于院感相关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流于形式,监管不力。如环境清洁、消毒要求,每日应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工作台面,要有消毒液浓度测试记录和台面擦拭记录,往往缺乏记录或记录不真实。如标本外溢、溅泼或器皿打破所造成的污染,要求立即用吸湿材料吸干,然后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作用30min后。使用后的洁具清洗、消毒液浸泡、再冲净消毒液后干燥备用。而实际操作中存在处理过程不规范,如消毒时间不够,未吸去污物直接消毒,用后洁具不消毒等。最终,将污染输血科环境,成为院内感染的疫源地。

(四)缺乏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由于输血科成立不久且多挂在检验科下,工作人员参与培训的机会少,且继续教育多集中于医疗技术、技能的提高,忽略或轻视对医院消毒技术、隔离技术、医院感染的原因、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知识的教育,致使输血科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漠或自身防护设施选择不当。

(五)医疗废弃物处置不当

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输血后的空袋、废弃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未按要求登记、储存、灭活和处置。可导致血源性传播微生物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和接触者的感染可能。

二、输血科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输血科布局合理

输血科面积应符合医院规模、用血量以及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在床位数<200的医疗机构,输血科用房面积不低于50m2。输血科应3区划分清楚,清洁区包括血液贮存处、发放处、成分室、采血室、输血治疗室等。污染区为血液检验、处置室。半污染区为办公室,各区之间应设立缓冲区并标识清楚。标本送检窗口以及取血窗口应分开设置。配备如生物安全柜、洗眼装置、洗手设施等必要的设施。在放置感染性废弃物的容器表面及放置临床标本的冰箱表面,张贴明显的生物危害标志,并按所在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级别标明相同的级别。

(二)建立并完善输血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加强院感知识培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和完善输血科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规程,不断加强对科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以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制定相关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提高输血科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水平,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阻止输血科导致的医院感染发生。

(三)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制度

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接触已经或可能被血液及其制品污染的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发生血液喷溅,污染面部、身体时,还应选择使用护目镜、防护面罩和隔离衣。进入实验室前后,脱手套后必须洗手。

(四)严格执行清洁、消毒制度

玻璃试管及血平板用后放20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1h,然后取出加水加少量肥皂粉煮沸30min,再用清水清洗,蒸馏水浸泡,烘干备用。

每日湿式清扫桌面、地面、操作台面和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和拖地一次,然后用紫外线消毒2h。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地面先用吸湿材料吸去污染物,再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作用30min后,再用清水过清、干燥。使用后的污染洁具、抹布用250mg/L含氯消毒剂,地巾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五)合理处置医疗废弃物

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分类处置医疗废物。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如配血使用后的污染物品,应经高压灭菌或浸泡消毒后,才能运送到医疗废物临时储存点。所有放置医疗废弃物的包装袋或容器上必须有生物危险警示标志,在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存点时,必须保持密闭状态,外贴标签(包括种类、科室、日期和重量等内容)。科室与医疗废物临时储存点间有交接记录(包括交接科室、日期、种类、重量和交接双方的签名等内容)。

(六)加强管理和监测

各种储血冰箱、恒温箱、水浴箱要专箱专用,禁止存放其他物品及个人食品。贮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真菌生长或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8cfu/10min或<200cfu/m3为合格。任何怀疑由输血造成的菌血症,必须保留此输血血液做细菌培养而注射器及管道接头亦要做细菌培养。

(七)其他

收集及保存之容器必须是无色透明的,血液在送出之前必须检视确定未受细菌污染。所有血液或成分血受污染时要全部废弃。感染患者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记。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