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液库存管理

血液库存管理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液库存是输血科(血库)主要功能之一,目的是满足临床治疗需要。建立合理的血液库存管理及预警机制,可以减少临床用血需求和供给的波动,对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临床紧急用血,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库存是输血科(血库)主要功能之一,目的是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由于临床用血量的不确定性、用血时间的不确定性、血液保存特性和血液血型血清学特性均决定了输血科(血库)库存的必要性。建立合理的血液库存管理及预警机制,可以减少临床用血需求和供给的波动,对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临床紧急用血,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一、血液入库前的质量要求

血液从血液中心(血站)运到医院输血科(血库)的过程中,温度必须始终保持在各种血液制品所要求的范围内。运输过程应该注意:容器是否完全隔热;是否有足够的冰袋;冰袋冷冻是否完全。血小板的运输温度要控制在15~25℃,并防止剧烈震荡,避免血小板的损伤。

二、血液入库的质量要求

1.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形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血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把A、B、O、AB不同血型血液成分按采血时间先后顺序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储血设施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储血设施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3.各种血液成分的存储要求见表1-8-4。

表1-8-4 各种血液成分的存储要求

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

4.合格血、待检血、不合格血应有明显标记,并单独存放。

5.按采血时间、血型及血袋编号逐项进行登记或输入计算机保存,以便进行质量追踪。

6.储血设施应当使用完好,血液保存温度应符合规定要求。管理人员要做好血液冷藏箱温度24h监测记录,如无24h无线冷链实时监控,要每天早、中、晚各记录一次。当贮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7.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min或<200CFU/m3为合格,要有消毒记录和检测报告单。

三、血液出库的质量要求

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d,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5.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6.输血完毕,将血袋包装好,在2~6℃条件下保存24h。

7.血袋及其他废物应按医疗废物处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做好处理记录。

8.血液入库、发出、合血、输血申请单等有关记录(含电子记录备份)保存10年(国家有规定的,按国家标准执行)以上。

四、血液库存管理要素

1.安全储血量是指库存各型血液的最低储存量,该数量应满足医疗机构向血站发出抢救用血申请后,至血站送血到达或取回血液,并完成血液相容性检测时对血液的需求。安全储血量一般不少于3d常规医疗用血量。

2.用血调控是根据申请用血的方式(急诊输血、手术备血、平诊输血)和病种对血液储存时间要求,调配相应血液。原则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按采血日期先进先出。

3.择期用血主要针对手术用血,是根据申请用血的各病种的实际用血情况对医生申请用血的数量及对血液储存时间的要求进行测算,来确定库存。

4.如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均进行抗体筛检,则择期用血将对受血者进行抗体筛检阴性者,不将库存血液固定分配至申请备血的每个申请单进行提前交叉配血,而是在临床发出用血要求时,临时选择库存较长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后优先发出,以缩短血液的储存时间。

(陈 静 邵智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