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颈性心绞痛

颈性心绞痛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颈性心绞痛,常表现为阵发性胸闷、气紧、心前区疼痛、颈部酸胀不适或有压榨感和窒息感。这种心绞痛常持续数分钟,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缓解。因此,应对颈性心绞痛有充足的认识,注意与其他心脏病的鉴别诊断。颈性心绞痛发作时出现胸闷、气紧、心前区疼痛。本病症状不典型,患者发作颈性心绞痛,多与体位改变有关。临床对此病多认识不足,所以“颈性心绞痛”易被误诊为冠心病。

颈性心绞痛,常表现为阵发性胸闷、气紧、心前区疼痛、颈部酸胀不适或有压榨感和窒息感。这种疼痛常突然发作,多在患者低头工作过久、突然扭头或甩头后发生。疼痛的部位多在胸骨上段或中段的后面,亦可波及心前区的大部分,疼痛常放射至肩背部及上肢,以左侧多见。

张曾譻教授指出正常人的冠状循环有很大的储备能力,故在进行剧烈活动或体力劳动时,均能适应。若冠状动脉发生管腔狭窄(如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痉挛),血流量就减少,心脏就会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绞痛。这种心绞痛常持续数分钟,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缓解。颈性心绞痛与冠心病的症状相似,其心绞痛的特点是阵发性胸闷、心前区疼痛或有压榨感。典型的发作为突发性疼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上段或中段的后面,亦可能波及心前区的大部分,常放射到肩部及上肢,以左侧多见。疼痛的性质多为压榨感或窒息感,常伴有胸闷、气紧,颈部不适、酸胀,亦可伴有头晕、脑胀、失眠、多汗、易激动等。这种心绞痛多在低头工作过久、高枕睡眠起床、突然扭头或甩头后发生。检查时,血脂正常,眼底检查无动脉硬化征象,心负荷试验正常,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佳。冠心病则与此不同,ST段及T波缺血性改变与颈部负荷增减无关,仅在劳累或运动时加重。因此,应对颈性心绞痛有充足的认识,注意与其他心脏病的鉴别诊断。

颈性心绞痛发作时出现胸闷、气紧、心前区疼痛。此证属中医学“胸痹”范畴。“胸痹”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脏》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其病因病机各代医家各有建树。《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调经论》:“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黄帝内经》指出胸痹与寒凝、气滞、血瘀、痰饮阻痹胸中,终致经脉闭阻,血行不畅有关。《金匮要略》:“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以其阴弦故也。”将本病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乃本虚标实之证。《诸病源候论·心病候》:“心为诸脏之主,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者,则朝发夕死,夕发朝死,不暇展治。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为风邪冷热所乘痛也,故成病,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瘥也。”明确提出了胸痹是邪盛正虚之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真心痛皆脏气不平,喜怒忧思所致,属内所因”,进一步从情志发病的理论角度发展了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杂病源流犀烛》:“然则痰饮积于心包,其自病心。”《寿世保元·心胃痛》:“其有真心痛者,大寒触犯心君,又有污血冲心,手足青过节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非药所能疗焉。”从而指出痰饮、瘀血亦是胸痹发病的原因。总之,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相关。病机有虚实之分,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张曾譻教授根据《凌晓五医案精华·怔忡》“心体不足,心用有余,肝为心母,操用神机,肝木与心火相为煽动,肝阳浮越不潜,彻夜不寐,心悸怔忡……”之说,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本病的发生与气血亏虚、经脉不畅有关,因此,筛选出具有益气养血通络的中药,自拟经验方“心脑康”治疗本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心脑康”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效。经过临床运用及实验室研究,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脑供血,降低血脂血黏度,调节血压,促进脑神经的康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头晕、心悸、气短等症状,经临床长期服用,无任何毒副作用,疗效确切,受到很多患有颈椎病,同时又伴有心肌缺血、脑缺血、高血脂、高黏血症患者推崇。另外,张教授指出患者在服药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还应纠正高枕卧位,避免过度仰头、低头或长时间头转向一侧;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颈、脊背受凉;局部进行理疗,热敷;做些适当的颈部体操。

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女,66岁,2009年11月7日初诊。

主诉:间断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10余年,加重1周。患者近10年来,经常发作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疼痛呈压榨样,每次10余分钟,常由坐位转为卧位时发作,难以忍受,自述疼痛时多次复查心电图无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含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近1周患者自觉心前区疼痛发作频繁,故于今天来我院门诊求治,症见:神清,心前区疼痛,牵及后背,乏力,胸闷憋气,右上肢麻木不适,饮纳可,夜寐差,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弦。查体: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76/min,律整无杂音。腹脊柱四肢无异常。急检心图电正常,心肌酶检查正常,查颈椎片示:颈椎病。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史及冠心病史。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

西医诊断:颈性心绞痛。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

证候:阳气虚衰,血脉瘀阻证。

辨证分析:四诊合参,本病当属中医学之“胸痹心痛”范畴,证属“阳气虚衰,血脉瘀阻证”。患者为中老年人,年逾花甲,肾气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而痹阻不通;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使心阴内耗,心阴亏虚,脉道失润,发为胸痹心痛。苔白脉弦,为阳气虚衰、血脉瘀阻之象。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处方:心脑康加减。黄芪30g,赤芍10g,茺蔚子15g,当归10g,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水蛭6g,丹参30g,川芎10g,薤白10g,通草10g,桃仁、红花各10g,瓜蒌10g,甘草10g。

二诊:患者服药后于2009年11月21日复诊,心前区疼痛及胸闷憋气明显减轻,上肢麻木减轻,夜寐欠安,故原方加酸枣仁30g,百合20g,石菖蒲10g,茯神10g安神,水煎服,14剂,每日1剂。患者于2009年12月4日第二次复诊,无明显心中不适,夜寐安,舌红苔白,脉弦,病情稳定,故守方治疗。水煎服,14剂,每日1剂。

体会:张曾譻教授认为颈性心绞痛多见于中老年人,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本病症状不典型,患者发作颈性心绞痛,多与体位改变有关。临床对此病多认识不足,所以“颈性心绞痛”易被误诊为冠心病。本案患者由于颈椎病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右上肢麻木不适,夜寐差的临床表现,即颈性心绞痛,服用改善脑供血的“心脑康”并加入党参、茯苓、白术、瓜蒌、薤白等健脾行气通阳散结,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