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苍术相伍以治水湿

苍术相伍以治水湿

时间:2023-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水湿要能够循环起来,关乎上、中、下,小指月,是不是上焦的肺开窍于皮毛,中焦的脾胃运化于四肢,下焦的肾与膀胱,导水排出体外。麻黄、苍术相伍以治水湿之证,始自《金匮要略》,已如上述,然而古代医书中多用白术而不用苍术,因古时只有术名而无赤、白之分,苍、白之名始于《名医别录》。虽然二者功用大体相同,但在燥湿方面则苍术优于白术。麻黄、苍术相配伍,治湿效果甚为理想。④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消肿。

有个妇人身体肥臃,经常关节肿胀痹痛,舌苔白厚腻,脉沉缓。

爷爷说,这个应当治脾。

小指月说,四肢归脾所主,水湿也归脾所主,舌苔白腻,也要健运中州脾土。

爷爷点点头说,没错,看似病于四肢关节肿胀疼痛,其实是中州脾土治水功能减退,所以要治脾,持中州,灌四旁,使脾主四肢功能加强。

病人说,大夫,我怎么很容易累,睡觉睡到上午十点、十一点还不想醒,醒后就老打哈欠。

爷爷说,这是湿阻气机,导致身体缺氧缺气,所以整天晕晕沉沉,头重如裹,神疲乏力,倦怠懒言。

病人说,大夫,我平时还畏风怕冷,风一吹就汗出,所以晚上都不敢吹空调。

爷爷说,这是营卫不和,肌表开合不利。

指月给她用桂枝汤加苍术、麻黄。苍术用16克,麻黄用4克。

小指月写好后,便说,爷爷,这次用药剂量怎么这么严格。

爷爷说,身体的水湿要转动开,首先得心脏阳气足够,所以用桂枝汤强大心阳。同时水湿要能够循环起来,关乎上、中、下,小指月,是不是上焦的肺开窍于皮毛,中焦的脾胃运化于四肢,下焦的肾与膀胱,导水排出体外。

爷爷说,没错,治水总离不开肺、脾、肾,所以通过苍术能够令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过用麻黄,能够令肺主皮毛功能加强,使肺能通调水道,然后引水湿下行州都之官的膀胱,而且麻黄本身就是发汗和利尿两大功能一体的。所以它能上开毛窍,下通水道。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苍术用16克,麻黄只用4克呢?

爷爷说,这苍术配麻黄是有技巧的,一般二药等量则能迅速发汗;若苍术是麻黄的两倍,便发小汗;若苍术是麻黄的三倍,便可以利小便;若苍术是麻黄的四倍,筋骨、肌肉、皮肤的水饮之邪便被微微蒸化,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湿肿自去。

小指月说,原来还有这番讲究,剂量不同,药物的走势都不同。

这妇人吃完这汤药后,身体居然不知不觉瘦了好几斤,身上非常轻松,也不知道这些赘肉到哪里去了,连关节也没那么痛了,而且老觉得疲倦乏力、没精神的感觉也消失了,早上睡到七点多自动醒了,平时打鼾也少了。

小指月说,爷爷,看来这药能够减肥啊!

爷爷说,减肥不是靠消肉,而是靠身体阳主气化,阳主气化功能加强,人就精神,身上的赘肉自然就气化掉了。

小指月又说,难怪这病人变精神了。

爷爷说,倦怠嗜卧源于湿盛,苍术燥脾运湿,湿去则神清气爽。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麻黄、苍术相伍以治水湿之证,始自《金匮要略》,已如上述,然而古代医书中多用白术而不用苍术,因古时只有术名而无赤、白之分,苍、白之名始于《名医别录》。虽然二者功用大体相同,但在燥湿方面则苍术优于白术。故近世医家治湿多用苍术。

麻黄、苍术相配伍,治湿效果甚为理想。以此二味为主,选加对证之药,可收得心应手之效。北京许公岩老医生尤善用之,他通过长期观察与应用,发现二药用量随剂量不同而作用有异。如二药等量应用,临床常见能发大汗,苍术倍于麻黄则发小汗,苍术三倍于麻黄则有利尿作用,可使尿量增多,苍术四倍于麻黄,虽无明显之汗、利,而湿邪能够自化。我曾简括之如下:

治湿药,唯苍术,配麻黄,效更著,

欲发汗,等量用,欲小汗,倍苍术,

三倍术,能利尿,四倍术、湿自除。

焦树德说:用麻黄治疗水肿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水湿从汗解而消肿。②小便增多而消肿。③大便增多而消肿。④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消肿。这些都与肺主皮毛,肺主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摘自《杏林集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