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染病毒治愈后的症状有哪些

感染病毒治愈后的症状有哪些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传染源主要是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输血、器官移植、注射等途径以及垂直传播。3.变异 HIV在感染机体内具有高度变异性。HIV感染免疫不稳固,以细胞免疫为主。一旦被HIV感染,则是终生感染。2.检测血清HIV RNA RNA应用RT-PCR等方法检测病毒核酸,是检出早期HI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发作,以及预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本节热门考点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为包膜球状病毒,基因组为两条相同的正链RNA。

2.传染源主要是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输血器官移植、注射等途径以及垂直传播。

3.微生物学检查包括检测病毒抗体、检测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和病毒分离等。

本病毒为艾滋病人的病原体,系引起细胞病变的灵长类反转录病毒之一,属反转录病科慢病毒亚科。

本节主要介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一、形态、结构、复制和变异

1.形态与结构 HIV病毒体呈球形,外层为脂蛋白包膜,其中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异糖蛋白三聚体,构成包膜表面72个刺突。核衣壳由p24衣壳蛋白构成致密的圆锥状,内含反转录酶(依赖RNA的DNA聚合酶)、蛋白酶、整合酶和RNA基因组。

2.复制

(1)病毒RNA→RNA:DNA→双链DNA→双链DNA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形成前病毒→RNA。

(2)RNA→mRNA→子代病毒蛋白;RNA→子代病毒的基因组。

(3)子代病毒蛋白+子代病毒的基因组→装配成核衣壳→以出芽的方式释放。

3.变异 HIV在感染机体内具有高度变异性。其中尤以包膜蛋白基因(env基因)最易发生突变,而此种变异有利于病毒免疫逃避,不利于机体清除HIV。

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感染过程和致病机制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AIDS的传染源是HIV无症状携带者和AIDS病患者。主要传播方式有3种。

(1)通过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

(2)经血传播,输入带HIV的血液和血制品或移植感染HIV的供体器官,静脉药瘾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等。

(3)母-婴垂直传播。

2.HIV的感染过程 HIV初次感染人体后,临床表现大致分为4个期。

(1)急性感染期,出现类似流感样自限性症状和淋巴结肿大,血清HIV及其抗原阳性。

(2)无症状带病毒期,可潜伏10年不发病,血清中可查出HIV。

(3)AIDS病变期,HIV重新大量复增殖,症状加重。

(4)免疫缺陷期即AIDS终末期,免疫力极度低下,因多种机会性感染而随即死亡

3.致病机制 HIV原发感染细胞是嗜巨噬细胞,其后主要侵染CD4T细胞并使之溶解破坏,而引起T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和丧失功能,导致免疫严重缺陷和多种病原体的机会性感染。HIV感染免疫不稳固,以细胞免疫为主。一旦被HIV感染,则是终生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

1.检测血清抗-HIV 常用EIA法筛查血清抗-HIV,如两次重复检测均为阳性,则需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进行确证,方可报告HIV感染。

2.检测血清HIV RNA RNA应用RT-PCR等方法检测病毒核酸,是检出早期HI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发作,以及预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3.检测血清P24抗原 用ELISA检测P24抗原,在HIV感染早期尚未出现抗体时,血中就有该抗原存在。由于P24量太少,阳性率通常较低。现有用解离免疫复合物法或浓缩P24抗原,来提高敏感性。

4.测定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D4T细胞数量,用以判断HIV复制状态及病情。

四、防治原则

1.预防HIV感染的综合措施

(1)加强对AIDS的监测和疫情报告。

(2)严格筛查血源、人工受孕的精液、供移植的器官组织等,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灭菌管理。

(3)加强对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健康教育。

(4)预防职业暴露感染。

2.病毒治疗原则 HIV感染者应终身用药,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原则是服用2种反转录酶抑制药(如AZT和3TC)与一种蛋白酶抑制药(如IDV)联合用药(俗称鸡尾酒疗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