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的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的症状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毒经呼吸道侵入机体后,主要引起上、中呼吸道病变,以气管黏膜为主。病毒在经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局部黏膜充血、水肿等。免疫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呼吸道产生特异性SIgA,血清HA抗体能阻断病毒吸附,防止病毒侵入细胞;NA抗体则能抑制病毒从细胞释放,阻止病毒在细胞间扩散。人群对风疹病毒普遍易感,但仅25%出现临床症状。

本节热门考点

1.正黏病毒: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有抗原漂移和抗原转移两种形式。

2.麻疹病毒可引起麻疹和SSPE,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是当前最有效的疫苗之一。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

3.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目前尚无疫苗预防,无特效药物治疗。

4.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眼结膜等途径传播,可引起临床多种疾病,风疹病毒最严重的是能垂直传播导致风疹综合征。

一、正黏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可引起人和某些动物(猪、马、禽类等)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一)人流感病毒及禽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和变异

1.生物学性状 流感病毒多呈球形,直径为80~120nm,流感病毒的核衣壳为螺旋对称性,有包膜,核酸为分片段的RNA。

(1)核心:由核酸与核蛋白组成。核酸为分片段的单股负链RNA,核蛋白为可溶性抗原,抗原性较稳定,未发现变异,具有型的特异性

(2)包膜:是病毒体的最外层结构,为脂质双层。

(3)基质蛋白(M蛋白):位于包膜与核心之间,具有保护病毒核心和维持病毒外形的作用。

2.病毒变异 流感病毒变异有两种形式。①抗原漂移:由点突变造成,抗原变异幅度小,属量变,每2~5年出现一个新的变异株。②抗原转换:由基因组发生重排引起,抗原变异幅度大,属质变,形成了新的亚型。随后,该亚型进入抗原漂移阶段,直至再出现新的亚型。病毒的变异与其流行关系密切,变异幅度直接影响到流行的规模。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性 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被感染的动物也可能作为传染源。病毒经呼吸道侵入机体后,主要引起上、中呼吸道病变,以气管黏膜为主。病毒在经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局部黏膜充血、水肿等。

2.免疫性 病后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一般维持1~2年。免疫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呼吸道产生特异性SIgA,血清HA抗体能阻断病毒吸附,防止病毒侵入细胞;NA抗体则能抑制病毒从细胞释放,阻止病毒在细胞间扩散。

二、副黏病毒

(一)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是引起麻疹的病原体。

1.致病性 急性期患者为传染源。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或通过鼻咽腔分泌物污染的玩具或用具使易感人群受染。冬春季发病率高。

潜伏期10~14天。病毒侵入后,首先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流,出现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到达全身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增殖,增殖到一定程度时,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全身性病变。

2.免疫性 麻疹病愈后可获牢固免疫力。其中抗H抗体和抗F抗体在抵抗麻疹再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清除体内病毒则主要依靠细胞免疫,T细胞缺陷者会出现麻疹持续感染状态,甚至死亡

3.防治原则 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无免疫力者接触麻疹患者后,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紧急预防,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二)腮腺炎病毒

腮腺炎病毒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好发于冬春季。

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通过飞沫或鼻咽分泌物污染的食具、玩具传播,潜伏期10~14天。病毒侵入机体首先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内增殖,然后入血,引起病毒血症,随血流侵入腮腺或其他器官。患者表现为发热,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疼痛,病程1~2周。

三、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主要引起普通感冒,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婴幼儿为主。

1.生物学性状 冠状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20~160nm,核衣壳为螺旋对称型,核酸为单股正链RNA,有包膜,其上有排列间隔较宽的突起,使整个病毒颗粒外形呈冠状,故名之。

2.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 冠状病毒经飞沫传播,一般仅侵犯上呼吸道,引起轻度炎症,若已有呼吸道感染,则可使病情急剧加重,甚至引起肺炎。冠状病毒还与人类腹泻及胃肠炎有关。患者表现为发热、干咳或咳痰、胸闷伴憋气、胸痛、呼吸困难等,还有的患者伴有腹泻。

3.SARS冠状病毒防治原则 SARS的预防主要是严密隔离病人和严格的消毒,在疫情控制后坚持监测,WTO提示至少还需要坚持监测1年。SARS的治疗主要是采取综合性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目前尚未发现有肯定疗效的抗SARS病毒药物。

四、其他病毒

(一)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群分布十分广泛的DNA病毒。能引起人类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系及眼的疾病。少数对动物有致癌作用。

1.生物学性状 腺病毒颗粒直径60~90nm,没有囊膜,20面体立体对称,衣壳由252个克微粒组成,其中240个壳微粒是六邻体。

2.致病性 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5%由腺病毒引起,成人感染很少发生于呼吸道。传播以粪-口为主途径,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污染物品传播。病毒在咽、结膜尤其是小肠上皮细胞内增殖,偶尔波及其他脏器,隐性感染常见。

(二)风疹病毒

1.致病性 病毒经呼吸道侵入,首先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然后侵入血流,继而扩散全身。人群对风疹病毒普遍易感,但仅25%出现临床症状。症状类似麻疹,但较轻。患者多表现为发热、身后及枕下淋巴结肿大,随之面部出现浅红色的斑丘疹,迅速遍及全身。风疹病程短,并发症少,但成人感染症状较重,除皮疹外,还有关节疼痛、血小板减少及出疹后脑炎等。

风疹病毒感染最严重的危害是孕妇受染后可致胎儿先天性畸形。

2.防治原则 接种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接种对象为风疹病毒抗体阴性的育龄妇女。我国自己研制的风疹减毒疫苗,免疫原性良好,现已正式投产。此外,孕妇如接触风疹患者,应立即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紧急预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