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菌培养显示无致病菌生长

细菌培养显示无致病菌生长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成为正常菌群。机会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主要是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宿主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抗胞外菌感染的主要特点是以体液免疫为主,抗胞内菌感染主要依靠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由此产生的病症,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可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其致病机制:产生外毒素、内毒素等毒性物质;引起炎症反应。

本节热门考点

1.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成为正常菌群。机会性致病菌是指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机会下可以致病。机会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主要是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宿主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

2.细菌的毒力是由侵袭力和毒素决定的,侵袭力主要包括细菌的荚膜、菌毛等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类。细菌内毒素由菌体裂解后释放,多见于革兰阴性菌;外毒素多数由活菌释放细胞外,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

3.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主要包括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正常体液与组织中抗微生物因子。抗胞外菌感染的主要特点是以体液免疫为主,抗胞内菌感染主要依靠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4.菌血症是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并在其中极少量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毒血症指细菌不侵入血流,只在局部繁殖,外毒素进入血循环,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及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败血症指致病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严重中毒的症状;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病灶。

一、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1.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1)正常菌群:在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其生理学意义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

(2)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形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原来在正常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成为条件致病菌。

(3)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由此产生的病症,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可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

2.机会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寄居部位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

二、医院感染

1.医院感染的来源

(1)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

(2)内源性感染:即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3)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2.医院感染的控制

三、细菌的致病性

(一)细菌的毒力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是侵袭力和毒素。

1.侵袭力 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

2.毒素

(1)外毒素:主要由G+菌产生,细菌胞内合成分泌至胞外,毒性强且不耐热,对组织器官具有选择作用,可分为神经毒素,可来源于破伤风梭菌或肉毒梭菌;细胞毒素,可来源于白喉杆菌、葡萄球菌或链球菌;肠毒素,可来源于霍乱弧菌、大肠埃希菌等。

(2)内毒素:G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组分,细菌死亡裂解或人工破坏菌体才释放。耐热脂质A是其主要毒性成分。可引起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Shwartzman现象与DIC。

(二)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细胞内、外毒素的区别见表3-3。

表3-3 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要点

四、宿主的固有免疫

1.固有免疫的组成

(1)屏障结构:皮肤与黏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

(3)免疫分子:补体溶菌酶、防御素等。

2.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后果 致病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其后果随细菌种类、毒力和人体免疫力不同而异。

吞噬作用后果包括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或造成广泛病变;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释放出的水解酶可破坏邻近正常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的免疫病理性损伤。

3.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及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

(1)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其致病机制:产生外毒素、内毒素等毒性物质;引起炎症反应。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吞噬、消灭。特异性体液免疫。

(2)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细胞内寄生,低细胞毒性,慢性过程,主要通过病理性免疫损伤而致病。可有肉芽肿病变特征。获得性免疫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五、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1.细菌感染的来源

(1)外源性感染:病人;带菌者;病畜;带菌动物。

(2)内源性感染:正常菌群或潜伏体内的致病菌。

2.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1)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入血,未在血流中繁殖,通过血循环到达靶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2)败血症:致病菌入血,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3)脓毒血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