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支气管炎例

慢性支气管炎例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咳嗽反复发作,秋冬为重,每年持续数月不愈。可见,赵老此方的特点,实为标本兼治,而又以治标为主,治本为辅,这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治疗最常用的方法。另外,无论是慢性支气管炎,还是急性支气管炎,见咳嗽有痰,总需宣肺化痰止咳,这是其共性,但在用药方面却不尽相同。

案例1

李某,女,70岁,1983年11月14日诊。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咳嗽反复发作,秋冬为重,每年持续数月不愈。今年入秋则咳嗽频发,痰稠难出,伴有短气喘促,动则加重,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老年肺肾两虚。

治法:滋补肺肾,化痰止咳。

处方:款冬花10克,紫菀6克,前胡6克,甜杏仁10克,白前3克,炙枇杷叶10克,五味子6克,熟地黄15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按语】中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相当于内伤咳嗽,病位主要在肺、脾和肾,临床上主要分虚寒、痰湿、痰热、肺燥等证型进行治疗。本案患者年老体弱,咳嗽多年,秋冬为重,每年持续数月不愈,为慢性支气管炎无疑。虽伴喘促,但与支气管哮喘不同。支气管哮喘发作多因外邪袭肺诱发,起则喘憋较甚,呼吸气粗,多为实证;慢性支气管炎而喘促者,多因肺病及肾,肺肾两虚所致,往往伴有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等症,且具劳累则发或动则加重的特点。而肺肾两虚又有肺肾阴虚、肺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等证候的不同。肺肾阴虚咳嗽者,多兼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症;肺肾气虚咳嗽者,多兼气短乏力,自汗肢冷等症。本例咳嗽患者,既兼口干咽燥,又兼气短乏力,且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显然不是单纯的肺肾阴虚,也非单纯的肺肾气虚,而是肺肾气阴两虚之证,故赵老治之,用五味子和熟地黄相配,既可补肺肾之气,又可养肺肾之阴,可谓肺肾气阴双补。肺肾气阴充足,则既有利于祛痰止咳,又有利于纳气、敛气平喘,实为治本之法。然肺肾气阴两虚,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故补益肺肾气阴也非短期内可以收功,毕竟患者现在的痛苦是咳嗽有痰,且痰稠难出,故治疗急需祛痰止咳而治标。赵老方中虽用五味子和熟地黄以补益肺肾气阴,但纵观全方,其并非方中主药,而大队宣肺化痰之药,才是方中主药。可见,赵老此方的特点,实为标本兼治,而又以治标为主,治本为辅,这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治疗最常用的方法。

另外,无论是慢性支气管炎,还是急性支气管炎,见咳嗽有痰,总需宣肺化痰止咳,这是其共性,但在用药方面却不尽相同。因急性支气管炎多为实证,病势较急,病程较短,治疗以祛邪为主,故宜速战速决,用药多较峻猛;慢性支气管炎多为虚实夹杂之症,病势较缓,病程较长,治疗既要祛邪,又要扶正,难以速战速决,故用药以平和为上,不宜峻猛,以免邪气未去而先伤人体正气。赵老治疗本例患者,不用麻黄、紫苏子、苦杏仁等药止咳化痰平喘,而用款冬花、紫菀、甜杏仁等,正是体现了中医治疗体虚而久咳的用药特点。麻黄、紫苏叶、紫苏子、苦杏仁等药,虽然宣肺、化痰、止咳力强,但其药性峻猛,辛散燥烈,久用则易耗散津气,故对于肺肾阴虚而久咳久喘者,不宜使用。而款冬花、紫菀、甜杏仁等药,虽辛散宣肺、化痰止咳之力不及麻黄、紫苏叶、紫苏子、苦杏仁等药,但其药性较为平和,辛散宣肺而不耗气,化痰止咳而不伤阴,故对于体虚而久咳久喘患者,最为合适。

案例2

李某,女,45岁,1984年10月29日诊。平素喜食甘甜、辛辣及寒凉食物,近几年支气管炎常发,每年持续三个月有余。今年发作,病程也已超过三个月,西药抗菌消炎,中药宣肺化痰止咳、补益肺肾,皆效果不佳。左脉弦滑且数,右脉濡软且滑,舌红,苔白腻,咳嗽痰黏,或黄或白,胸闷,心烦急躁。

治法:清泄肝肺,宣肃化痰。忌甘甜、辛辣及寒凉食物。

处方:生紫菀3克,嫩前胡6克,川贝母3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远志10克,黛蛤散(包)10克,焦麦芽10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按语】在中医临床上,很多医生一见到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就很自然地想到久病多虚,久病及肾,治疗时不管是否真的有肺肾两虚的情况,都用补益肺肾之药,结果往往效果不佳,使病程迁延,本例患者久治不愈,就与此有关。一般而言,慢性支气管炎确实多见虚证,很多患者临床表现除长期咳嗽咳痰外,多兼有动则气喘、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或肢冷畏寒等肺肾两虚的症状,但多见虚证并不等于每个患者的证候都是虚证,也有不少患者的病情表现为实证,故临床诊断必须认真辨证,不可凭概率多少而轻率定论。本例患者病程虽长,咳嗽数月不愈,但并未见肺肾两虚之症,恰恰相反,从其脉舌和所见症状来看,皆为实证表现。如舌红,左脉弦滑且数,心烦急躁等症,说明肝经郁热内扰;右脉濡软且滑,苔白腻,咳嗽痰黏,或黄或白,胸闷等症,说明肺有痰热壅阻。肝在五行属木,肺在五行属金,木火最易刑金,即肝火最易伤肺。肝火灼肺,炼液为痰,痰热阻肺,肺失清肃宣降之常,而生咳嗽咳痰诸症,治疗本应清泄肝肺,化痰止咳,肝肺同治。若不清肝热,只是单纯宣肺化痰止咳,则肺难清肃;补益肺肾更是南辕北辙,岂能收功?故赵老治之,方中除用紫菀、前胡、川贝母、杏仁、半夏、陈皮、远志等大队宣肺化痰止咳药外,又用黛蛤散(青黛、蛤壳)清泄肝火以利肺。木火得清,不再刑金,肺热自然易退;肺热消退,不再炼液为痰,痰热自然易除。肝肺调和,痰热祛除,诸症自愈。

这里值得强调的是,赵老临床判断病证虚实,不仅注重病程长短和患者的主观症状,更注重脉诊舌诊等客观指标。赵老常说,辨证虚实,一定要以舌诊、脉诊等客观指标为准,而患者的主观感觉和病程长短只作参考,不可一见患者说乏力,或一见病程较长,就都认为是虚证。赵老此言,很有价值,愿中医临证者能谨遵而行。

另外,赵老临床治病之所以疗效卓著,除了与其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有关外,还与其忌口严格关系密切。因为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加重,都与饮食密切相关。本例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且久治不愈,就与其平素喜食甘甜、辛辣及寒凉食物有很大关系。中医学认为,多食甘甜之物,易生湿生痰,痰湿蕴结日久,又可化为痰热;多食辛辣之物,易生热化火,导致心肝或肺胃热盛;多食寒凉之物,易遏阻气机,使痰热内火难以透泄。这些致病的不良饮食因素不去除,恐怕该患者的慢性咳嗽永远难于治愈。故赵老特别嘱咐其忌甘甜、辛辣及寒凉食物,可以说是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一环,千万不可轻视。

案例3

吴某,女,12岁,1980年9月17日诊。近两年咳嗽反复发作,今年咳嗽已半年未愈,中西药物治之,不是清肺,就是补益,但皆收效甚微。喜唾涎,纳差食少,脉象濡软,沉取弦细且数,舌苔白。寒食冷饮,肺胃受伤,热郁于内。

治法:宣肺和胃止咳。饮食当忌寒凉。

处方:生紫菀6克,前胡6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焦三仙各10克,钩藤(后下)10克。10剂,每日1剂,水煎,早、午、晚分3次,空腹服用。药后未来再诊。患者家属告知,诊后遵照医嘱,忌食寒冷,胃纳改善,咳嗽已愈。

【按语】现在提到支气管炎咳嗽的原因,很多医生只考虑肺受外邪的侵袭,很少想到饮食的影响。然中医学最早的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就不仅重视风寒之邪对肺的直接侵袭,也非常重视饮食对肺的间接影响。如《黄帝内经素问·咳论》所说:“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由此可见,过度寒凉饮食,不仅容易直接伤胃,而且还可以间接伤肺。肺气受伤,则又易招致风寒等外邪侵袭,内外合邪,则咳嗽频作。若平时不忌寒冷饮食,则咳嗽很难治愈。该幼女咳嗽反复发作,半年不愈,就是例证。

面对这样久咳不愈的患者,多数医生不是重用寒凉药物以清肺热,就是多用补益药物以扶正气,但皆收效甚微。赵老治之,只是用很普通的药物宣肺和胃止咳,看似非常简单,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原因何在呢?诀窍首先在于嘱其“饮食当忌寒凉”。当然,能开出对证的处方也功不可没。赵老开出此方,看似简单,却非常不简单。因为面对如此久治不愈的病证,能开出如此平淡之方,非有真知灼见的名医则很难做到。赵老常说,临床治疗用药的关键,不在于药味多,也不在于药量重,而在于用药切合病证性质,用量符合病情轻重。他还常以开锁来比喻治病用药。说治病用药就像用钥匙开锁一样,若钥匙用对了,轻轻一拨,锁就开了,并不需要用多大力量;若钥匙不对,则越用力越不行,不仅打不开锁,还容易把锁弄坏。老师这一比喻非常生动而贴切,学生常记不忘,受益匪浅。

案例4

葛某,女,66岁,1984年3月5日诊。患慢性支气管炎十余年,近来咳嗽痰黄,胸闷,夜寐不安。另有下肢青紫瘀斑时常发作,六年未愈。舌苔白而浮黄,根厚糙老,脉象细滑而数。老年阴血不足,肺失肃降。

治法:凉血育阴,清肺止咳。

处方:银柴胡6克,杭白芍10克,当归10克,墨旱莲10克,女贞子10克,生地黄10克,白头翁10克,阿胶(烊化)10克,黄芩10克,焦三仙各10克,川贝母粉(冲)3克。6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按语】从该患者临床表现来看,咳嗽痰黄胸闷等症,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征;下肢瘀斑,夜寐不安等症,为阴虚血热之象。气分实热,血分阴虚,二者互为影响。气分肺热不清,则易伤血分之阴;血分阴伤,则气分肺热难清。故赵老治之,用黄芩、川贝母等药清化痰热,肃降肺气以止咳;用银柴胡、白芍、墨旱莲、女贞子、白头翁、阿胶等药凉血育阴以化斑。气血同病而气血同治,则可相辅相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